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体育课堂转化边缘学生的探讨

2021-01-11 20:59杨东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转化体育教学

杨东宇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但总有一群学生,因为自身或者外界环境原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或主动忽视而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他们被称为“边缘学生”。本文阐释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边缘学生的概念、分析了产生边缘学生的原因、提出了将边缘学生转化回归到体育课堂中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边缘学生;转化;

体育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育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总有一群学生得不到重视,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甚至被忽视、被遗忘,迫使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他们被称为“边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这些学生也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其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参与积极度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无法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工作,更加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的现象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转化的策略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教学实施意义。

1.体育教学中“边缘学生”的概念定义

“边缘化人群”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西方社会学的一些研究中,它的原来的意思是指由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因素而导致一部分生存困难的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生存能力比较脆弱。王术刚认为体育“边缘生”是指那些在先天条件、运动知识、学习方法、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缺陷,运动能力在相应的阶段中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综合查阅文献、前辈访问、上课观察等,本文将小学体育边缘学生定义为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体育成绩在达标边缘的小学生。

2.小学体育教学中边缘学生的产生原因

2.1 自身内部因素

一是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边缘学生”的运动基础一般较差,协调性不强,体育运动知识结构不完整,对体育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使之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不深刻,技能練习习惯于结果的硬套,不注重技能的形成过程,因而在体育锻炼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灵活变通能力,影响了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活动锻炼效果。

二是体育锻炼意志不强、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部分体育“边缘学生”都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体育锻炼的毅力和耐力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负担,无心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锻炼中他们缺乏主动性、进取心,课堂活动中不积极参与活动练习,偶尔会应付老师,甚至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等不良行为。

三是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体育“边缘学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课堂上经常被迫待在遗忘的角落,内心皆为很自卑或很抗拒。自我否定严重,对教师不信任,不愿意与教师亲近,很少提问和回答问题。习得性无助感使体育“边缘学生”常觉得体育课无趣、苦闷,情绪愈发低落,心理敏感又脆弱,挫折感愈发严重,导致对体育锻炼愈发抗拒,难以树立自信心。

2.2 外界环境因素

影响学生成为体育课堂边缘学生还有外在的力量,如学校体育硬件、教师教学活动等。根据调查发现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的影响。

一是应试教育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的内容有些脱离学生实际,大部分学校以学生体质测试的及格率和优良率来评价教师的业绩,以致于教师授课“重”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成绩提高,“轻”体育各运动项目的技能掌握,不重视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运动技能的提升。体育课作为非统一考试科目难以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促使学生忙于其他考试科目,认为体育课就是一门既枯燥又不重要的课程。

二是教师的原因。周所周知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体育教师是最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效果的。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课堂教学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缺乏层次,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缺乏新鲜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课堂教学只渗透个人的意识偏向,而不根据学情的实际情况去授课,是很容易挫伤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迫使使学生逐渐边缘化。

三是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对体育的一些内容也存在误解。学生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耿耿于怀,家长的溺爱对耐力、队列队形等一些训练认为是体罚;一些家长不配合教师教育学生,不仅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挫伤教师管教的积极性,导致该学生受到冷落,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运动能力差距加剧,更加排斥体育锻炼,沦为体育“边缘学生”。

3.小学体育课堂转化边缘学生的策略

根据不同原因形成体育“边缘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差距,以期做到转化和预防。

3.1 体育教师主导转化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边缘学生”不仅要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还要注重激发、培养运动兴趣,以提升运动能力。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采用适合该学段学生身心的教学方法、手段,并且在教法上分层,充分考虑体育“边缘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积极评价,进一步培养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造机会,指导体育“边缘学生”如何锻炼,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并且能调控自己体育锻炼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技能的能力。

3.2 边缘学生内省转化

体育“边缘学生”在心理冲突下会产生从内心认同和接受自己是“边缘生”的情感,进而在体育课堂中显露出敏感、孤僻、焦虑等负面情绪,并且逐渐出现与他人的交往障碍等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边缘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明确体育锻炼目的,提高体育锻炼自觉性,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在于掌握技能,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自觉性和自我认可意识。教师根据体育“边缘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对于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拥有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积累在体育“边缘学生”的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自信心。

3.3 教学环境刺激转化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家长是他们的引导者,要主动提供体育“边缘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他们要保持尊重与信任,不应该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特殊的个体,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合作交往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而言,想要做到有效地调动体育“边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得要把好他们的脉,清楚知道病因所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在求知求学阶段里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文琪.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边缘生成因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6,6.

[2]王术刚.“边缘生”的成因及优化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3.

[3]刘如,彭响.体育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8):89-108.

猜你喜欢
转化体育教学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