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

2021-01-12 19:16李雅兴姚功武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李雅兴 姚功武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我国现行的制度概括为十三个方面,蕴含着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其中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并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新目标,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这一重大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深入探讨这些内在逻辑,对于我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逻辑: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与逻辑性,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五四时期先进分子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

(一)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许多阶级阶层纷纷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率先觉醒,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来拯救中国的方案;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通过改良来发展资本主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的救国方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些救国方案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进步作用,但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终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一一失败了。实践证明,不管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使中国革命走上胜利的道路。时代呼唤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徘徊、不知向何处去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了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在苦闷中思考、探索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二)是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的正确选择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既是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必然结果,又是在当时国际形势下经过反复比较的正确抉择。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诉求遭到无理拒绝,彻底击碎了“公理战胜强权”的梦想,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觉悟。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革命思想指导实践的蓬勃伟力。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号召反对战争,拥护和平,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研究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然而,正当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满怀期待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纷纷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抵制和攻击。一时间,鱼龙混杂,人们难以分清、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展开了关于“问题与主义”“要不要实行社会主义”“要不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激烈论战。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通过三次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使中国更多的先进分子放弃其他错误思想而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3]在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幼年时期,由于经验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曾犯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强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使之带着“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站起来了;之后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新时代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一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之所以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确定下来,就在于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科学的理论。

(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更替的过程,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一方面,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他们提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他们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指出了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现实角度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就某一个具体国家来说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晚年提出了俄国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揭示了东方经济落后国家步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为我们当前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指导。

(二)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7]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寻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资本家通过各种手段持续压榨工人血汗,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极端困苦,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面对资产阶级的贪婪与残暴,马克思恩格斯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这一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他们认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他们公开宣布人民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解放,“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9]可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非凡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指引着人民走向实现自身解放的康庄大道。

(三)提供了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它正确而全面地揭示了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我们紧密联系社会的客观实际情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去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以往的旧哲学未能真正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以往旧哲学的合理因素,正确阐明了实践的真正本质。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真理性必须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是在工人运动实践中创立的科学理论,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21世纪面临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使党的全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现实逻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只有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中国“西化”和“分化”的力度,中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严峻挑战。西方和平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经济贸易手段推行和平演变。他们凭借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极力主张中国“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肆意挥舞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棒,不断加增关税打压中国。二是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推行和平演变。他们不遗余力的鼓吹所谓“网络自由”,炮制“国强必霸”的伪逻辑,鼓吹“中国威胁论”;借助互联网在香港制造暴乱,大量散布谣言和虚假新闻,公开插手中国内政。三是利用“人权外交”推行和平演变。他们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在中国新疆、西藏等问题上大做文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更是污蔑抹黑中国,抨击中国武汉“封城”的做法是在侵犯“人权”,等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种种行径,其实质是为了挑起中国人民内部矛盾,妄图最终达到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的历史证明,能否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冲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2]。

(二)是应对当前国内错误思潮冲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打着“还原历史”等幌子,利用互联网平台操控舆论,混淆公众视听,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一是降低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客观评价”的外衣,用主观、虚构的立场对待历史,任意解构历史,污蔑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迷惑、煽动涉世不深而又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群体和底层民众。二是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和滑坡。部分党员干部在“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丧失党性和原则,放弃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忘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忽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导致他们在道德上腐化、政治上变质、思想上堕落。三是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普世价值论”主张用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任意裁剪他国现实,主张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其实质是“推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攻击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导致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3]。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任何风险的考验。

(三)是新时代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庄严宣誓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起时代使命的铿锵有力的回答和向世人作出的庄严承诺与宣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特色,是中国道路区别于他国道路的显著标志。离开党的领导,中国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会走向邪路而犯颠覆性错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成为空想。二是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到自然科学研究,从文艺创作生产到文化体制改革,都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确保其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三是要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方式。科学的理论需要有效的话语表达,选择什么样的话语表达方式,如何实现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是能否赢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向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四、未来逻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体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该向何处去?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解答了许多之前没有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境界,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提供了中国方案,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体。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的成果。理论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等等,都属于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实践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发展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等,这些重大战略安排进一步明晰了中国21世纪发展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思路举措。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的中国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直面党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原创性贡献。在哲学方面,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增强六种思维能力”等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等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此同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等等。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提供了中国方案

目前,人类正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出现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些重大时代课题[15]。“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全球性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一是强调并重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等等。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主动推进各项措施落地生根,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上述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给世界那些既想保持独立又想实现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新的选择。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证明人类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彰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体”,中国将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场”。

综上所述,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明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光明之路,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和积极践行者,正在为开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而不懈奋斗。展望未来,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刻把握这一根本制度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精彩的华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