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12 06:41赵庆超呼格吉乐
绿色中国 2021年12期
关键词:SWOT分析发展对策乡村振兴

赵庆超 呼格吉乐

摘  要: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国家森林步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潜力巨大。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紫林山村为例,聚焦挖掘域内综合生态资源,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模型,对其以推动苗岭国家森林步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剖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SWOT分析;乡村振兴;发展对策

近年来,以走进森林、体验自然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国家森林步道作为其新型载体,依托天然的地缘优势和强劲的带动功能,对推动区域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具有巨大潜力[1]。苗岭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贵州省推出的首批国家森林步道,肩负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2]。紫林山村作为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上的绿色明珠,不仅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范例,更是体现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绿色样板,以推出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宏观研究方法,能够系统分析研究对象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的内容[3]。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山县紫林山村发展国家森林步道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所得结论,提出产业规划方向和实施途径,为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别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1  内部环境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自然文化景观丰富多样

紫林山村下辖村组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族风情浓郁。达头组拥有以千年红豆杉为代表的几十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还有保护价值极高的野生猕猴群。以甲定组天印、甲西组风动石为代表的地质景观与飞云茂林交相辉映,组成了黔南州境内原真性十足的旅游吸引物,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光群体。紫林山村作为远近闻名的水族聚居区,水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被誉为古文字“活化石”的水书[4],古朴久远的端节和卯节,以及水语、马尾绣、水族民居、铜鼓、芦笙、民舞民谣等,它们一起构成了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的“生态卖点”和“增收亮点”。

1.1.2  人员保障未来可期

穿越紫林山村的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作为自然文化综合体,发挥其经济综合带动作用,需要熟悉沿线情况的森林向导、生态讲解员,而了解當地一草一木、村情户情的生态护林员是最佳人选。目前,紫林山村现有生态护林员超过100名,均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的水族群众,并且有一定的水族文化基础和外出务工背景,具备初级知识层次和沟通能力,经初级职业培训后,能满足线路向导、文化解说、保障服务等综合条件。同时,组织生态护林员担任森林向导、生态讲解员既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增强自我造血的创新模式。

1.1.3  交通条件优势显著

黔桂铁路、兰海高速、210国道纵贯独山县全境,余安高速与兰海高速在此十字交汇。随着贵南快速铁路、独山至湖南永州高速铁路、独山至三都高速铁路、独山商务机场等交通枢纽设施的规划建设,独山将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航空和地方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将为紫林山村吸引外部游客资源。在中央资金支持和基建项目帮扶下,紫林山村等多个国家一级贫困村实现道路硬化扩宽及断头路畅通,这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更是为引入外部客源提供了便利交通。特别是影山镇高速匝道口的开放使用,实现了直达贵阳两小时、都匀一小时的出行目标,交通优势正释放巨大红利。

1.2  劣势分析

1.2.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国家森林步道尚处开发初期,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水平较低。在当前阶段,已有的基础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如户外徒步者所需的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等供给能力很弱,与之相关的信息孤岛、公共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粗放等已成为限制步道产业发展的瓶颈[5]。同时,由于后续资金投入的不稳定,导致基础修建项目跟进速度滞后,如偏远林区道路建设水平低,林区道路密度指数远远低于附近的荔波等县市,且简易道路占很大比例。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森林步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外部交通条件,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是克服当前困难的必行之路。

1.2.2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建设国家森林步道需要的资金量大,后续发展更需持续投入,但目前面临种种困境[6]。受全县债务影响,生态类资金主要用于资源保护,安排在发展森林步道方面的资金十分薄弱,远低于周边荔波、平塘等地。根据其他省区和附近区域运营森林旅游产业的经验判断,资金投入量与产业发展速度成正比例关系,没有足量的资金保障,很难实现森林步道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合发展[7]。因此,可得知区内资金投入与发展资金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是制约紫林山村森林步道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  外部环境分析

2.1  机遇分析

2.1.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推进生态旅游,建设一批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将徒步、自然教育等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地品牌。原贵州省林业厅、省旅游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8],强调要使以国家森林步道特色的森林旅游业成为贵州省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些极有分量的中央、省级重要决策部署,为紫林山村实现以国家森林步道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

2.1.2  定点帮扶举措有力

紫林山村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村,得到诸多外部支持资源,其中就有户外知名人士雷殿生先生担任滇桂黔森林旅游精准扶贫形象大使,特别指出重点帮扶紫林山村发展国家森林步道产业,围绕打造紫林山村推出步道线路,计划推出一条40km的徒步线路,并将紫林山村作为起点、终点,以此实现甲定、甲西、老紫林3个村组自然文化景观的串联。雷殿生先生将携手中国登山协会、世界生态徒步联盟等知名户外运动组织机构,以紫林山村独特景观资源为本底,以生态护林员的文化载体功能为依托,研发紫林山村生态体验方案,推出集云端徒步深度游、水族文化综合游、团建游为一体的精品路线。

2.2  威胁分析

2.2.1  市场环境的不可预知性

生态旅游产业在贵州省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9],省内一些地区积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质量,这既为紫林山村提供了学习样本,也带来了难以规避的竞争性分流挑战。与之相邻的荔波小七孔、平塘天眼科普游、三都水族风情游等品牌建设,都在借力优势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部分地区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数量占省内总数的比重很大,区内的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产业规模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紫林山村在与其抢占旅游市场份额面临巨大压力,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挑战。

2.2.2  资源开发的不可预估性

紫林山村发展森林步道产业很难避开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使得周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受破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建设国家森林步道要充分衡量资源的不可逆性、环境的敏感性和空间的容纳量,要因地制宜,科学筹划,特别是要保护性开发森林资源、生态观光的旅游区域,一旦产生建设性破坏,定会造成难以预估的不利影响。因此,要采取科学可行的开发与保护模式,严格按照生态经济学原则实施项目建设,既不降低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也能实现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盘活社区沉睡资源

紫林山村生态家底厚实,以森林步道可实现资产升值。一是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紧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帮扶机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梳理社区周边生态资源,挖掘周边保护地内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知识,开发符合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需求的专业课程,为生态资源“变现”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变自家草窝为金窝银窝。用好村民盘活闲置房屋的积极意愿,统计上报的可利用数量,编制分户分类一览表,建立装修样式和服务条件图册,形成接待住宿的价格目录,开展民宿经营业务培训,做实“家屋”向“宾馆”的转换步骤。三是变巡山护林为步道向导。扩展延伸PRA研讨内容,巩固提升生态护林员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增加向导类学习内容,帮助熟练掌握解说、宣讲技巧,丰富野外安保和紧急救援知识,加码水族文化学习比重,加快向服务型人员转变。

3.2  接入外部消费市场

练好自身内功很重要,能从外部市场“吸金”才是关键。紫林山村立足生态优势,依托森林步道吸引客流,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徒步活动搞“火”。与赛事方、企业、户外团建立合作关系,策划实施云端类徒步赛事,组织开展企业团建类活动,量力接待小规模驴友团,以两个自然保护地的独特景观提高热度、人气。二是台地民宿搞“活”。发挥台地风光、云雾气候和水族文化综合优势,打造“候鸟式”台地康养片区,建设“云雾观光+短宿”类摄影基地,推出水族节日、美食深度体验套餐,开展“昼行步道、夜宿水家”台地行系列活动。三是生态科普搞“伙”。借力中国林学会、广州黄浦区等招牌资源及建立联系的公益组织,以开发的科普课程为教材,以建成的森林步道为课堂,以培训有素的社区村民任讲师,吸引全国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以亲身走入森林、荒野,实地学习生态知识,实现客流长流水、收益不断线。

3.3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森林步道对社区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村民的受益得利。成立的旅游专业合作社聘用村民,对客流资源统一调配、调度,保障村民平等受益、经营良性运转,利益联结机制包括三方面:一是担任解说向导。组织村民轮流担任生态向导、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解说员,向徒步人员、青少年群体讲解步道沿线的生态知识、本村故事、自身见闻,按照徒步行程、专题课程等,结合具体工作量,由旅游专业合作社支付对等报酬。二是民宿旅游接待。旅游专业合作社对接的民宿旅游团,合理等量向村民分流,村民根据自家特色自行负责食宿,所得收入除部分缴纳管理费,其余全归己有,以此获得收入。同时,村民要服从旅游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得私自接团,破坏公平接待的运行机制。三是特色产品售卖。村民自备的水族工艺品、特色食品等,不受旅游专业合作社管理,在遵守有關规定的前提下,可自由交易、灵活售卖,所得收入归为己有。

3.4  打造协同管理模式

森林步道的完善和升级需要持续投入,离不开多方协同管理、共同维护。实现森林步道有序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管理主体。明确旅游专业合作社的主体职能,负责制定森林步道管理制度,出台村民使用奖惩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线路维护修复,落实各类团体、个人行走森林步道的备案事宜。二是做实分段负责。依托旅游专业合作社划分森林步道路段,实施村民分段承包管理责任制,细化村民管理职责和管理方式,建立全线式联系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三是保障持续投入。出台森林步道资金投入实施办法,确定旅游专业合作社为收费方,引导村民以接待收入按比例缴费,构建由村民组成的第三方资金监管机制,自觉接受公益帮扶组织的监督、审查,广泛吸收社会途径的支持资金,切实保障森林步道投入可持续、监管无死角。

3.5  拓展生态保护路径

促进社区发展和村民受益固然重要,践行生态保护是核心。依托森林步道实现脱贫增收,不仅为保护地社区开辟了绿色发展之路,更可为有效保护生态资源保驾护航。一是发展模式利于保护。发挥森林步道综合带动作用,以挖掘保护地生态文化为本底,帮助村民依靠知识输出获得收益,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摆脱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二是增收渠道助力保护。以森林步道接入消费市场,开展台地民宿、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实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这种生态红利变为实在收益的致富方式,既可提高社区村民的保护自觉,也利于增强到访游客的保护意识。三是管理途径益于保护。“旅游专业合作社+社区村民+第三方监管”组成的森林步道管理模式,能有效保护沿线生态资源,由于破坏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就是损害参与方的利益,这种以利益联结实现的资源保护机制必然得到强化,从而提高了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作者单位系  赵庆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   呼格吉乐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班勇,李奎.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思考[J].森林与人类, 2018, 01: 10-11.

[2] 崔永红,岳新建,陈怡等.发展国家森林步道 助推乡村振兴[J].林业勘察设计, 2020, 02: 77-80.

[3]魏媛,苏庆华.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03): 24-28.

[4]张振江,姚福祥.水书与水族社会:以《陆道根源》为中心的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5]万云.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6]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S].北京:国家林业局, 2017.

[7]陈科灶,崔永红,陈信旺等.国家森林步道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 2020, 01: 66-70.

[8]王秋鸟.乡村旅游步道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6.

[9]庄羽凡.浙江森林古道景观保护羽修复研究[D].浙江:浙江农林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发展对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