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习作在“合作”中成长

2021-01-12 06:56李建容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提高合作学习

李建容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合作学习创设出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习作教学中合作构思,提高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合作创作,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合作修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认知能力;合作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赏析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提高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中,在习作教学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得当不仅会调动学生的习作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习作表达能力、习作认知能力和习作赏析能力。

一、合作构思,提高习作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都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可以肯定,这样一个知识不断生成、不断建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优势,采用合作构思,培养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这次习作中编出神奇的故事,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策略进行习作教学。让学生和自己的小伙伴自由组成一个3-4人的习作小组,依据习作要求共同构思小组探险故事。由于学生本身对探险故事很感兴趣,再加之又是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创编,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习作要求和提示很快选择好习作中需要加入的人物,需要准备的物品,商量出小组探险故事的探险目的,然后交流讨论探险故事的情节。有的小组进行保护文物的悬崖探墓,在探险中遇到吸血蝙蝠的袭击、同伴受伤、遭遇蟒蛇和迷路的困扰;有的小组到荒岛探寻宝藏,克服食物短缺的困难、恶劣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以及掉入大海的重重危险;有的小组为了保护环境进行热带雨林探险,过危桥、穿洞穴、遇猴群、救同伴;有的小组到深海中探险,要寻找一种神奇的珍珠进行研究,潜入海底时被水草缠住、水母包围、巨蟹攻击……在小组合作构思中,小组成员一边思考自己的习作构思,一边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习作构思。在热烈地讨论和交流中,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小组的习作构思更加新颖独特,每一个小组的探险目的都不相同,每一个小组的探险故事情节都各具特色。合作构思,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

二、合作创作,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创作完成一篇文章,能培养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笔者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小组合作完成“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构思后,再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负责完成探险之旅中的一个情节的故事创作,整个小组合作创编一个完整的“探险之旅”。这样突破了学生独立编写故事的习作难度,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将一个故事情节写精彩,把探险中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集体创作出神奇的探险故事。同时当学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会有小组成员及时帮助他,或给他提提建议,或给他出出主意,让创作的故事更加精彩。而且在创编自己负责的情节时还要兼顾其他同伴的编写部分,才能让整篇文章在结构和段落衔接上自然顺畅,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布局谋篇的习作能力。整个合作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就连平时习作比较懒散的学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主动参与。这样习作表达能力强的回过头来帮助能力比较弱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习作表达能力,习作能力比较弱的得到同伴帮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习作表达能力,使小组整体习作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最后每一个小组都创编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习作,汇编成了班级《探险故事集》。合作创作创设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习作表达又产生了积极而且意义深远的影响。合作创作,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三、合作修改,提高习作认知能力

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斯莱文发现,在传统教学班级中地位很低的学生由于合作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科尔曼还发现对于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帮助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阶层”,这一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会使他们更为自豪和更有信心,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同伴成功。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家乡的风俗”,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将介绍同一种家乡风俗的学生按照4-6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合作修改产生一篇習作,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展评。在分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习作能力强和习作能力弱的孩子。要求他们在小组修改过程中首先浏览全体成员的习作,然后可以以一个孩子的习作为蓝本进行习作修改,也可以整合小组成员所有人的优点来重新组合成一篇习作。在合作修改过程中,能力比较弱的孩子通过小组成员的解释和帮助,提高了习作认知水平。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帮助他人时,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并抽取最重要的材料进行讲解,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已学的知识,使他在习作认知上也有了相应的提升。能力中等的孩子则两头受益,既能帮助小组内能力比自己弱一点的同学,又能得到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让自己的习作认知能力也得到提升。合作修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认知能力。

四、合作评价,提高习作赏析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反思。”笔者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合作评价,调动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赏析能力。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习作教学中,当学生分小组合作修改完成小组习作后,将所有小组的习作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然后让全班学生都来当评委,参与到评价中。首先制定出这次习作评价的标准:家乡风俗介绍有顺序;突出了家乡风俗的特点;介绍有重点,详略得当;写出了自身的感受;小组修改认真。然后让他们根据此次习作的评价要求进行评价,对符合习作要求的小组习作送上自己的评价星。再根据大家评议的结果评选出最佳小组习作。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阅读和欣赏所有小组的习作,根据习作评价要求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评选出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小组习作。同时学生在评价时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其他同学的评价,思考为什么这个小组的习作有那么多同学都送了评价星,究竟这篇习作好在哪里?他会不自觉地去赏析习作,用评价标准去寻找答案;同时当发现评价星少的习作也会情不自禁地去寻找原因;更会对自己小组获得的评价星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用评价标准去衡量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在赏析别人的文章的同时审视自己的优点或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最后在进行班级评价总结交流,谈自己的评价原因,再次对小组习作进行赏析。合作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赏析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习作中合作学习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习作表达能力、习作认知能力、习作赏析能力,让学生习作在“合作”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合作提高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