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研究

2021-01-13 14:50王辉张建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政策大学生活动

□文/王辉 张建欣

(1.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学工部重庆)

[提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校应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联动、管理、保障五位一体促进机制,打造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序推进。

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以来,我国进入“双创”时代,掀起了人人创业、人人创新的浪潮,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行为,左右着各省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为有效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行动,各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成立宣传队伍,建立多元主体联动机制,形成多层管理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打造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是开启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动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全面铺开,遍地开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从就业和创业不同维度国家、各省市、县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发[2008]1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5]3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8]2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函[2019]13号),重庆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5]20号),重庆市《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52号),《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服务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渝地税发[2015]171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重庆市统计局印发《关于做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0]19号)等系列文件,涵盖了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新、大学生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内容,更详细涉及到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形成,创新体制建立,创新教育体系打造等,同时也涉猎到创业合格证书发放,创业政策咨询,创业企业免税等内容,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机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机制

政策实施离不开宣传。正如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工作也应如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需要立足实际,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创新创业作为宣传的重要主题,形成宣传政策、内容、队伍、效果、评价于一体的体系化宣传机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宣传政策上而言,在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时,要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原原本本进行传达,不变形、不变味、不走样;从宣传内容上而言,需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结合大学生思维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形成大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话语体系进行宣传,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不歪曲、不变样;从宣传队伍上而言,需要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将学校创新创业部门、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产学研合作处、财务处、学院、创新创业社团、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会各部门、相关人员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形成创新创业合力;从宣传效果上而言,需要高校宣传部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学校信息中心等严格审核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材料,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打磨出优质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稿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效果;在宣传评价上而言,需要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形成客观、公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评价体系,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总之,高校统筹各种资源,形成宣传政策、内容、队伍、效果、评价于一体的体系化宣传机制,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动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形成联动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从不同层级上而言,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高校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联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互动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高校不同部门上而言,学校党委、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产学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招生就业处、科技处、校团委、后勤资产处、二级学院、学生会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走向实处,走向深化,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高校不同人员类别上而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形成联动机制,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路和方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不同层级上,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活动等文件指导全国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打造“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同时,高校要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下发的政策文件精神,制定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活动,有效落实上级精神,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向实处。在高校不同部门间,教务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创新创业竞赛的政策发布、立项实施、验收评价等;校团委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的政策发布、项目审核、项目评选等;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等政策发布、项目审核、项目立项、项目结项等。同时,二级学院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宣传政策,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体验创新创业,感知创新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于此,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形成有序联动机制,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是在当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员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人财物资源,提升生产力水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实践中,高校应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比如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点、资金配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人员配备、保障措施等,支撑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另外,高校应根据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二级学院等不同部门的工作重点,为不同部门提供场地和人员,支持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二级学院有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便利,旨在整合相关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服务于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学校党政机关要起到领导和统筹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而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二级学院等部门领导要做好各类活动的把关和审核工作,带领参与项目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各类活动平稳推进。在此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需要领导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管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纯粹性和专业性,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性。从业务流程上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还需要考虑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实施效果、方式方法的可行性、方案实施的周期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师生的满意度、活动的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提升不同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是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序进行的重要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首要保障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保障。高校党政部门基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发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形成高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支持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指导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在遵循大学生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情况下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面和覆盖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质量。另外,所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保障不可或缺。高校党政部门、职能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确保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序开展。在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资金预算时,需要考虑大学生材料费用、奖金费用、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费用、活动宣传费用、活动期间办公用品费用等,全方位地从资金层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同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运行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尤为重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需要组织志愿者、工作人员、后勤人员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流程不因服务缺失而影响活动的顺利举行。最后,没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保障,所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都无法接续。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保障。从加强领导、发挥党团作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保障到位,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猜你喜欢
政策大学生活动
政策
政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助企政策
政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