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的老年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14 00:43朱科鸣孙一正刘依凡李昕原王辉
健康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老年互联网

朱科鸣 孙一正 刘依凡 李昕原 王辉

摘要:5G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化养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传统养老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互联网+智能化带来的服务方式、产品方面的转变也推动着康养模式的变革,使大多数老人体验到了多元化、人性化、高质化的养老服务。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对老年康养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于构建起康养服务体系来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需求,缓解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康养产业

一、互联网与康养产业融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个有效协作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打造全面、系统、联动、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养老领域的“万物互联”,进而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科学、智能、合理、丰富、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

(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受众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互联网成为老人获取资讯、获得服务的有效途径。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老年群体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互联网为其生活带来的极大便捷,并对掌握互联网技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这为老年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基础。

(三)配套设施的完备提供了平台基础

作为5G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一年,2020年新冠疫情为5G网络建设创造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机会。5G网络技术具有极速化、容量大等特质,它将为互联网时代的老年康养产业提供迅速、精准便捷的服务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过程及其实践具有挑战性,模式具有复杂性

“老龄化”现象造成我国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实践成本较高,養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利己行为阻碍我国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的有效运行,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从利润最大化出发推出众多高额的服务项目,部分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导致老年群体无法真正享受医养服务,无法满足他们基本的养老需求。

(二)部分数据信息共享不畅,且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老年群体进入养老机构前身体检查的各项数据由机构建立健康档案,但该数据资料大多数从健康体检、家人口述等渠道获取,无法获取老年人真实的健康数据。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等医疗数据不完善也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信息对接的差异化,导致健康数据不统一,信息流通不畅且无法共用共享。虽然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部分养老与医疗间的信息沟通问题,但这种信息使用权限界定不明也造成老年群体个人健康等隐私数据的泄露问题,导致调阅共享艰难,监管监控困难,因此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过于注重医疗服务,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关怀

顶层政策只关注硬件平台设施和建设,大部分政策建议是从宏观角度泛泛而谈,缺乏实质性创新,尤其是后端服务问题。例如,许多家庭警报系统虽然与120急救相连,只需要按下按钮就可以实现一键报警。但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顺利按下报警键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在健康医疗方面具有卓越成效,但是在精神和心理慰藉方面严重缺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证老年人在信息浪潮的推动下不掉队、不落伍、缩小社会代际差异仍然值得探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转型的建议

(一)完善机制,加速养老模式转型

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在康养产业中,开发出服务质量更好的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鼓励和支持相关技术企业研究和开发适合康养产业发展的健康管理设备及相关应用软件,切实提升康养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可通过双向转诊等方式以解决执业医师数量不足问题,有效配置医疗资源。继续推动智慧康养产业链发展,加强智慧康养模式与医药、技术和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合理地将金融、文化以及制造业等产业融入到互联网+康养产业,以完善服务体系。

(二)完善大数据设计,注重数据隐私保护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老年群体健康信息等数据的顶层设计,落实数据库建设的主体责任,并做好数据信息的维护和保密工作。建立统一的健康数据标准,保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性。

完善隐私保护制度,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各机构、各单位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使用行为,统一数据使用标准和使用权限,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职责定向分配数据使用权限,同时制定多级数据保护制度,确保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数据既可以得到有效保护,还可以在各部门、各机构间调阅与传送。

(三)从实际需求出发,给予老年人人性化关怀

(1)针对老年人加强前期宣传活动以及现代智能设备的培训与使用,通过活动推广等形式让更多老年群体认知和了解互联网+康养模式的内涵,切实让老年人享受到智能设备所带来的便捷服务并且对其提升科学的健康管理能力的帮助。

(2)通过实地调研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产品的使用意愿、种类以及相关价格等问题,了解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针对老年人对信息技术存在的接受能力不足等问题适当调查其难点与挑战,以帮助相关开发商或者技术研究商进行针对性调整。

(3)缩小城乡康养差距,采用差异化政策全面从城乡两地分别推进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转型与发展。由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普及仍存在差距,因此在进行全面推广时,必须要考虑到农村养老需求。尤其是要对价格进行差异化制定,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保证服务质量。

结语

当前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无法适应养老产业发展和老年群体养老观念的转换,但互联网+康养的养老模式可以加速医养结合模式供给侧改革,实现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产业的最大利用率,同时最大程度、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及其所包含的各个细分服务领域的全方面协调发展。利用5G互联网技术,将医疗养老所需要的各个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尽最大能力对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最佳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吴丽娜,姚业祥,张凤娇,等.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黑龙江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9):145-147.

[2]贾颖,张敏.“互联网+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J].人口与健康,2020(6):57-60.

朱科鸣 2001年2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智慧康养平台’S202113006104X

猜你喜欢
老年互联网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