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合的教育理念的亲子沟通策略研究

2021-01-15 00:45孙明皓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沟通艺术家庭教育

孙明皓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而有效的沟通是搭建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家长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对亲子沟通现状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剖析,为家长解读导致沟通不畅的原因及影响,提出有效的亲子沟通建议,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艺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沟通艺术;亲子关系

常有家长感慨,自己明明已经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对孩子的关怀与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然而孩子却和自己不亲近。尤其是与孩子沟通时,常以大打出手、不欢而散结局。家长与学生之间似乎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把彼此分隔两岸。此时,搭建一道能沟通彼此的桥梁便尤为重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孩子的行为和孩子的感受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而要让孩子感受好,那就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家长要学会针对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结合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以孩子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一、亲子沟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沟通频率较低

良好的亲子关系往往是在高质量的陪伴和相处中搭建起来的。一旦缺少必备的互动交流,亲子关系便会随之疏远,而亲子关系的不良发展又会进一步减少彼此的沟通,甚至导致零交流。亲子沟通时,经常会出现家长上班回来后,孩子已经睡着了;家长因为工作上的烦恼或玩手机等无心与孩子对话;孩子因为代沟问题相对于与家长沟通,更愿意和同伴交流等情况。家长和孩子在主观因素上的不愿交流和客观因素上的没有时间都是导致沟通频率贬低的导火线。出现上述问题时,家长需要主动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及时调整自身因素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沟通内容过于单调

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家长常常恨不得把身边的所有生活事例都转变为教育孩子的素材。亲子沟通时,谈话的内容往往围绕孩子的学习、作业、成绩等问题展开,这不仅弱化了生活的精彩及其对孩子的培育效果,增加了孩子的学业压力,还会导致孩子的生命旅途只剩下学习,难以成长为热爱生活、充满生命力、健康发展的人。

(三)沟通过程心不在焉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95.5%的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55.5%的父母无法做到“多听少说”。家长的心不在焉和随意打断不仅会破坏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喜欢和自己交流,还会让孩子感到沟通是一个自言自语的过程,毫无意义。慢慢地,孩子便会自我封闭起来,不再主动向父母敞开心扉。

(四)沟通路径单向化

有效的沟通是在互动中产生的,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但有些家长急于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孩子,孩子没说几句话,沟通的话语权便牢牢地落到了家长的手里。原来的双向沟通因此变成了家长的“一言堂”。在这种情境之下,孩子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久而久之,孩子将被迫从一个活泼开朗、无话不说的主角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听者。

二、亲子沟通的策略

(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刘燕红在《浅谈当前亲子沟通的常见问题与建议》里提到,指责埋怨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绝对权威型沟通都是错误的沟通方法。这些沟通方法或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与需求,完全以家长为中心,或是一味放低家长的姿态,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这种不平等的沟通方式严重阻碍了良好亲子关系的搭建和孩子的健康发展。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应该放下权威的架子,摒弃讨好的心态,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成熟,以平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以适合的爱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交流多和孩子讨论、决策家庭事宜,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体会到自己也是家庭成员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如此,孩子会更乐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协力营造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

(二)理解与包容孩子的偏差行为

孩子正处于发展阶段,表现不尽如人意是情有可原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与指责孩子,也不要急于出手帮孩子解决问题。犯了错的孩子往往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而不愿接收来自父母的数落和说教。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此时,如果家长能理解和宽容孩子,给孩子留出独立改错的空间,等孩子束手无策时,再出手相助,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孩子便能在承担犯错后果中体会不良行为所造成的恶性影响,在弥补过失中正其心修其言善其行。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更愿意和父母谈论自己的挫折、心结等,勇敢地直面人生的一切挑战。

(三)主动走进与了解孩子的世界

沟通需要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话题往往存在于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之中。因此,投其所好,关注孩子喜欢的事物,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了解孩子的需求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与孩子进行交流之前,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功课,主动了解孩子的世界,知道孩子现阶段喜欢看什么书籍、玩什么游戏、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不喜欢做哪些事情,等等。家长做到知己知彼,与孩子沟通时才能趋利避害,准确把握沟通方向,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喜欢的方式进行互动,能让孩子感到家长是懂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彼此沟通起来会更加顺畅。

(四)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对话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语言都有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并非所有的语言都能被每个人理解和接受。孩子和家长在其年龄、经历、学历、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让彼此形成了各自的语言沟通系统。孩子的语言和家长的语言虽然存在交集,但并不相等。当家长一味地用过于成熟的语言和过于理智的行为回应孩子时,孩子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当父母能够主动了解、学习孩子的词汇、句子、说话方式,積极使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则会把家长视为自己的同伴、知己,孩子会更乐于和家长进行沟通。

(五)巧用非语言符号强化沟通的效果

著名的“55387理论”指出,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中,有55%是服饰外表等因素,有38%是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而沟通的内容只占7%。由此可见,当家长过于关注沟通的内容,只考虑自己想说什么,说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已经把话说完,而忽略了非语言因素是否在视觉上带给孩子良好的感受及其传递的信息是否贴切表达的内容时,沟通效果将会大大折扣。尤其当传递给孩子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达的内容不一致时,还会引起孩子的误会和质疑。亲子沟通时,家长除了要做到努力把话说好、把话说对,还需尽力结合生动丰富的神情、形象的肢体动作共同演说想表达的内容。

(六)善用身教与孩子进行无声的交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言传,也要身教。倘若家长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家长的言传便如同纸上谈兵,听起来虽有理,但因缺少行动做支撑而难以使人信服。只有当家长身先士卒,以身践行心中之道,言傳之道才会转变成为孩子脚下的“道”,指引孩子一生的成长。育人时,身教的效果往往大于言传的效果。传经授道时,家长不妨尝试以主动吃完剩菜剩饭的方式启发孩子学会珍惜粮食,以主动捡起地上的饮料瓶、纸巾等物品的行动告诉孩子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乱丢垃圾。这类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虽然无声,却胜有声。因为它有助于让孩子在感悟行为背后的道理中学会自育,逐步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成为学习的主宰。

育人,先育己。家长只有当自己强大了,才能游刃有余地以温柔、平和的沟通方式化解孩子的各种问题,指引孩子健康发展。《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为达到更好的育儿效果,家长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还需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与沃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金隆小学家长学校‘三元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编号:NSKY201902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寒斌.掌握主动倾听的艺术,增强亲子沟通的成效[J].贵州教育,2006:23-24.

[2]徐勤玲.亲子沟通的艺术[J].家教艺术,2007:14-15.

[3]杭玉婷.试析亲子沟通的“留白”艺术[J].教育探索,2021(1):18-21.

[4]关勇.学会与孩子说话——亲子沟通的艺术[J].师道,2018(4):32-33.

[5]滑洋.亲子沟通,不容忽略“眼神”的力量[J].育儿与家庭,28-29.

[6]刘燕红.浅谈当前亲子沟通的常见问题与建议[J].多元智能教学,2021:56.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沟通艺术家庭教育
浅析沟通艺术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沟通艺术研究
浅谈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沟通艺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