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2021-01-16 08:35马晓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产教体系融合

马晓红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随着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实践教学对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应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国家陆续出台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也反映了国家对产教融合问题的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正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可以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1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进展

所谓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产教融合是指倡导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科专业优质发展互联互通,强调产业链、创新链与高校学科专业体系紧密对接,促进学科端、专业端的知识链与产业端的供应链联通与理顺,要求社会行业和高校大力推进产教协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和教育教学机制[2]。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

1.1 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状况

在中国知网以“产教融合”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2019年的文献,其指数分布结果显示2013年以后产教融合相关研究逐年增长,2017年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政策正式在教育领域启动后,文献数量增幅年均达80%以上,2019年知网上就有2 586篇相关文献,又多分布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见图1。

文献查阅结果显示,国内学者对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产教融合的作用、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和产教融合政策发展等方面。如姜海涛(2018)、高婷(2018)等均认为产教融合对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罗文斌、李娜(2019)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产教融合既是新产业的发展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祁占勇、王羽菲(2018)针对产教融合提出了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法律保障、创新治理模式等实施路径。

图1 2010—2019年“产教融合”研究中国知网文献数量统计

图2 2010—2019年“旅游实践教学”研究中国知网文献数量统计

国外对于产教融合的研究比国内更早,研究和实践结合也更为紧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探索了较多成熟的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PTECH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英国的学徒制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国外培养了许多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应结合国内产业发展实际,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我国的产教融合路径。

1.2 关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以“旅游实践教学”为主题词检索2010—2019年的文献,其指数分布结果显示近十年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发展比较均衡,每年知网上的文献数量均在100~150篇之间,说明单个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关注点,但受限于研究面,数量有限,见图2。

文献查阅结果显示,旅游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存在的问题、体系构成和构建路径等方面。马晓红,张新平(2013)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实践教学比重偏小、模式单一、投入不足和管理落后等问题,需要基于能力培养本位重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郑向敏,范向丽(2010)认为校企联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有理念冲突,院校往往认为企业急功近利,不肯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参与对人才的合作培养[3];胡林龙、周辉(2019)从教学目标、学时学分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指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2 产教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2.1 实践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为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必须设置明确的培养目标,产教融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指导下应根据实践教学的阶段和特点设置对应的目标。在专业认知实习阶段,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大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未来从业岗位及特点,构建专业认知的基本框架;课程实践阶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胜任旅游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校内实训阶段,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区域文化、岗位技能和专项能力;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2.2 课程体系设置实用

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政策均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点就是职业能力突出,实用性强,能够快速适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实用性。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围绕三大能力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课程体系与培养能力要求之间密切相关,内容设计符合职场标准,不滞后于市场的要求[4]。

2.3 实践教学质量突出

教学质量管理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更重视校内理论教学质量管理,而轻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甚至仅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企业的“放羊式”管理,与产教融合政策背道而驰。为规范和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落实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安排、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等工作[5]。除教学质量的保障制度外,还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的结合,迎合产业创新和创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旅游人才。

3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实践教学内容滞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质量不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

3.1 实践教学目标模糊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应用型特征,所以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合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部门等从事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并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应达到一定的比例,设置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践、集中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但实践教学环节应帮助学生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清晰的界定和描述,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仍是理论教学的陪衬,实践教学目标设定不清晰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实践教学随意性强,实效性差。

3.2 实践教学内容滞后

实践教学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目前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占比,但在内容设计和建设方面仍然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内容滞后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项目无法适应产教融合一体化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产业发展要求的内涵和深度等,没有实现实践教学的需求导向性。相较于其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建设也比较滞后,目前已出版的实践教学教材多是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项目实践教学,涉及旅游管理、创新创业和综合类实训实践教材较少,质量也不高,无法体现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也无法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3.3 实践教学师资匮乏

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就是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多数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选择仍然以学历和职称为主要标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如果没有行业企业从业经验,不进行企业调研,不研究产业发展,很难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些高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推动教师下企业,但由于机制缺乏激励性,教师个人动力不足等原因,下企业成为走过场的现象比比皆是,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高校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路径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但企业兼任教师进校园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乏对企业兼任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导致实践教学陷入经验传递,或无法达到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企业兼任教师的管理要求过高,打击其实践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实践基地建设不力

支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地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类,两类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很多学校把两者割裂开来,对两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定位都相对单一,认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课程实践服务,多以实验室建设为主,脱离市场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实习服务,以进企业为主,学校基本不进行建设。基于这种理念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难以满足产教融合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学生的能力导向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

4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贴产业发展要求的实效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4.1 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以市场为导向,研究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项目。旅游行业的大多数岗位都属于服务性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获取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依赖大量的实践积累,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除设计模拟市场情景外,更需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市场环境进行锻炼。依托于市场的教学不能只设计在学生毕业实习环节,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植入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和职业能力。

4.2 能力进阶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围绕OBE教育理念,强调实践教学的结果产出,按照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出的产出目标,要求学生达成“纵向层次化”的实践能力,搭建学生职业能力成长阶梯[6]。学生实践能力的进阶可分为认知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践4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都应围绕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能力的养成不是依靠一个实践项目或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就能完成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具有系统性,帮助学生在系统的实践教学中提升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能培养,因为技能会随着职业要求不断更新,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力应是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所以应通过构建具有综合效用和整体关联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的作用[7]。

4.3 产教融合原则

产教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选择、方式方法和依托载体都需要行业企业的协同,因此在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初应深入调研产业发展需要,并邀请行业企业资金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选择时,应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面向未来,避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滞后;在实践教学场景设计时,应以真实旅游业场景为主,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平台。

5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挑战在于需要敏锐洞察产业发展的趋势,机遇在于产业发展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资源。基于挑战和机遇共存的产教融合背景应通过共同开发实践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团队和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路径不断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5.1 校企共同开发实践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体系,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开发科学适用的实践课程体系。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体系开发应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成长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确定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应能在旅游从业岗位、学生能力和实践课程之间形成关联,提高学生行业所需适应力、思维力与胜任力。

5.2 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模块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要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障碍,根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模块,将实践课程组织成课程群,打造学生相应岗位要求的从业基本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要设计实践教学模块时应引入行业发展的最新理念,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实践教学场景和工具,围绕智慧旅游、智慧服务、智能识别、互动体验、大数据分析等对接旅游企业前沿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和互动、互利。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块功能的实现还需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撑,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模式和学习情境等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能力养成为结果的实践教学模式。

5.3 校企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团队

为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让专业教师带着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任务参加培训,尤其是到企业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督促教师转变观念,并将先进理念落实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避免实践教学与产业发展脱节;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共建人才资源库、实训基地等方式,引进和聘请数量充足的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兼职教师[8],以辅助完成实践教学。实践教师的引进重点考察其行业背景和企业实践,打造“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团队。

5.4 校企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空间,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打破传统的空间概念,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的空间。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有行业的参与,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打造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实践教学平台,避免简单复制行业现有工作情境,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如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校外实践基地应选择具有联合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能力的行业领导企业,与他们共同建设,走出输送“实习生”的局限,与旅游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成长。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式和高质量发展,为旅游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体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