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2021-01-16 08:35蔡淑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理工类理论课思政

蔡淑琴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福建厦门361000)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职(专科)院校共1 423所,高职(专科)院校校均规模7 776人[1]。理工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科技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在教育中发挥根本作用。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及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阶段。学习行为分为隐性和显性行为,隐性行为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显性行为包括课堂互动行为、完成作业行为、自主时间管理行为和小组合作学习行为等[2]。如何结合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信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 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研究设计

该研究在2020年1月选取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和厦门南洋学院五所院校的在读学生及思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现状,该文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及学生问卷,在5所高职院校中根据每校90人的比例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取450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到学生问卷441份;抽取思政教师15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到问卷15份,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分析表

2 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数据资料,分析出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存在以下相关问题。

2.1 学习思政课意识较低,内隐学习行为不明显

在调查学生学习动机时,有23.56%的学生是因为对思政课程感兴趣,有48.78%的学生是想学习相关知识并考个好成绩;有27.66%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点名,才出现在课堂里;在调查“你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态度如何”时,38.72%的学生认为是积极的;31.56%的学生认为较积极;13.20%的学生认为一般;16.52%的学生认为较消极。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行为上有一定自觉性,但大部分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较低,文化底子较弱,缺乏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意识低,学习动机不明显。当被问及教学方法时,调查发现只有46.27%的学生希望自己主动学习,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和教师进行交流。这表明一半的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学习。

2.2 独立学习积极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

在“花了多少时间学习思政课程”的调查中,24.51%学生几乎只在上课时学习思政相关课程;32.76%的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和业余一点时间,23.58%的学生是利用部分上课时间,偶尔发呆或偷玩手机;19.15%学生不学习。在课堂听讲参与方面,69.40%的学生和教师互动,13.54%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在“是否完成思政课程布置的相关作业”的调查中,有26.35%的学生参考别人或复制网络资料简单完成;8.72%学生没有完成。在回答“为什么有时无法独自完成思政课程作业”时,有23.59%学生因没有时间;42.67%学生不感兴趣,不想做;18.23%学生表示忘记做或不会做;还有15.51%是其他原因。

2.3 分组合作凝聚力较弱,合作学习行为不乐观

合作学习行为不积极,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当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分组实践任务时,63.52%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而有36.48%的学生不想参与,选择不想参与的学生里,大二学生比大一概率高。在对教师访谈中发现,有些学生虽参加分组,但面对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时,大多数学生会避免接受任务,只有部分学生自己研究任务并寻求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理工类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行为的懈怠性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然,学习行为的不良现象只发生在部分学校或个别学生中,所以本文只针对学习行为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

3 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主要有学习认知及态度被动性强,学生对思政课认识模糊和思政课程存在无用论倾向等。

3.1 学习认知及态度被动性强,知行合一有待提高

在影响高职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学生自身需求是关键因素[3]。缺乏主动性是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最重要特征。除了课堂学习和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外任务外,只有36.54%的学生选择通过图书馆和在线资源独立学习,大多数学生不想在课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工程[4]。但是,在课堂听讲参与方面,有13.54%的学生表示没有认真听讲,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喜欢主动,一些学生害怕犯错误,不敢回答问题,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3.2 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学生对思政课认识模糊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5]。思政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侧重灌输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造成了师生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主题之间的冲突。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就比文科类学生较弱,对政治理论课程不感兴趣。

3.3 不良思想在社会中渗透,对主流意识的认识有偏差

高职学生在思维中具有实践价值取向,具有对学习特定课程而获得立竿见影和有用性的渴望。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的实现具有间接性,过程性和长期性,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具有排斥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瞬息万变的社会,不良思想在社会中的渗透,外部信息对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4 思政课程存在无用论倾向,评价体系具有局限性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常以大班形式在教室里上课,管理纪律较难,未能保证教师课堂的质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流动性大,职称学术知识结构不合理,差距较大。这些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会减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象,降低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访谈中,有些同学具有思政课程存在无用论倾向,并对思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出质疑,认为不能唯课堂论,唯成绩论。

4 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策略

结合对理工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从课程育人、守正创新、社会协同和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4.1 课程育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主动性

作为专门讲授马克思主义知识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守则。

4.1.1 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上的解释和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可能简易好懂,在解释理论时,应留出一定思考空间,供学生探索发展,以激发思考能力。其次,教师使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并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互动并进行自我教育。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6]。提高学生的理论适用性,增进对理论的理解,帮教师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1.2 根据学生行为特征,制定科学合理守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考勤与奖惩制度等,结合学生自我发挥潜能,内因外因相结合,才能发起更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制定考勤规则。在思想政治课等大型课上,部分学生不上课,迟到或早退,出勤率是最大问题。对个别迟到、早退或缺席的学生,教师要恩威并施,提醒学生遵守考勤制度,如若违反相关守则,教师要遵守原则,并实施个性化教育。对常迟到或缺席的学生,要进行个体询问,并表示关心及表示希望看到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二,奖惩分明。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如何、学习投入如何、学习成果如何,是大学必须关注的问题[7]。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性质制定了惩罚措施。例如,出勤率和平时分挂钩。但惩罚学生不是教师的目的,而是帮助学生以这种方式发展良好的行为,并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因此,教师“惩罚”学生,让学积极参与讨论与提问,给学生适当的赞赏与奖励,并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动机。

4.2 守正创新: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4.2.1 在教学内容方面,深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教师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熟知,能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价值认同。同时,需了解思政课理论体系及把握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理论教授,并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4.2.2 在教学形式方面,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教学创新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8]。教师必须拓展思政课堂,合理运用慕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解决各种意识形态偏差。教师应对教材和教学进行详细研究,妥善处理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使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需使思政课堂鲜活生动,使学生多维度参与讨论思政课程的重点、难点、热点等相关问题,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4.2.3 在教师主体方面,合理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

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意愿,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师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主体,主体是支配。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具有主动性。当然,现在的翻转课堂也可使学生成为主体,可通过讲中国故事等方式丰富思政课程,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并创新教学方法及形式,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因此,思政课不仅需要守正,也需要创新,二者应均衡发展。

4.3 社会协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形成思政课建设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自觉成长为具有社会主义资格的建设者和可信赖的继承者,让学生了解这种教育含义的最好方法是有机会“体验”这项活动。当今社会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化为实践,将所学的思想用于行为中,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别人。学校可开展志愿活动、慈善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可提高识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因此,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课不应限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要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实际社会情况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4.4 健全机制:合理评价学习行为,完善思政课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治阵地。因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学习行为,就必须建立一个可行、有效的考核体系,有意义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4.4.1 增加过程考核,调整成绩比例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长期过程,评分应提高课堂成绩评价分数,可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视为学期表现评价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过程考核。学生成绩基于总体评价结果,即平时成绩的30.00%~40.00%和测试成绩的60.00%~70.00%。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的研究,而这方面的学习水平不能只是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因此分数设置可为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实践课和互动等)的40.00%和测试成绩的60.00%。这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思政课程的学习,不仅只是看期末分数,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平时成绩,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4.2 增加课程实践分数的成绩比例

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素质水平,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理论学习并不一定能转化为行动。因此,有必要增加评价结果中实践的成绩百分比。这涉及与各个学生管理部门的合作,包括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学生,经常做善事的学生及该学期完成主题研究报告,可在进行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时适当地加分。

5 结语

提高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程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自觉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信赖的继承者,还需要对思政课课程群、“金课”建设及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使理工类高职院校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工类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