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型“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研究

2021-01-16 01:22湖北警官学院情指勤舆专项研究课题组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判警务情报

湖北警官学院“情指勤舆”专项研究课题组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4)

今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现代警务体系,切实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深化公安警务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大数据警务为引擎,强力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改革,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核心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形成整体联动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一、“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概况

“情指勤舆”是集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于一体的智慧新指挥体系。其创新性地将GIS、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和公共安全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成果充分融合,是覆盖了警情分流、情报预警、警情研判、巡逻防控、指挥调度、勤务管理、警务考核等核心业务一体化运行的新型警务机制。[1]它是我国公安机关近年来深化实战运行机制改革的创举之一,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体制机制的设置差别以及国情警情的地域特征,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侧重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在信息组织(如Richard J,Kilroy Jr.认为,关键在于信息的搜集、情报的挖掘和情报的反馈;Wagner A.认为,要开发有价值的情报,首先需要高质量的信息;Innes M,Fielding N,Cope N.认为,搜集信息需要周密计划,政府各行政机关通力合作,才能获得多领域信息,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行政管理(如Carter D L,Carter J G.认为,应基于社会安全环境的理解,以管理为中心,支持最佳资源分配,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形式,创建针对调查和战术反应的情报输出,通过打击严重犯罪来阻止、预防和减少犯罪;John T,Maguire M.认为,要通过实施预防性的犯罪抑制策略,使警方巡逻部队从饱和巡逻结构转化为情报主导巡逻组织,从而缓解警务压力,增加工作效率)、以人为本(如Michael Massarotti.认为要利用犯罪活动中的主要脆弱性,即人的因素;Ratcliffe J H.认为,要对严重罪犯等分类,使用犯罪模式分析罪犯、受害者和案件相关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警务资源来预防和减少犯罪;Gottschalk P.认为,需要依赖情报分析员的智慧和努力,运用犯罪模式分析、结果分析和社会趋势分析等方法,实现犯罪绘图和犯罪模式分析,就制止和减少违法行为提出建议,完成警务情报战术评估和战略设计)等警务理论①关于情报主导警务理论的研究成果综述,详见洪磊、朱晓峰:《国外情报主导警务研究综述》,《现代情报》2019 年第11 期,第170-171 页。的指导下,先后通过金字塔模型、国家情报模型、3I 模型等警务模型将其转换为实践,如美国的“以犯罪情报的计算机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情报主导警务战略”(CompStat)、英国的国家情报模式(NIM)、澳大利亚的“情报信息导向的警务工作”(被定义为“受情报影响的警务活动”或被称为情报制导的警务战略)、加拿大的“情报信息主导警务RCMP 方式”②关于欧美各国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应用现状,详见黄沛、李为民、贠平良:《从中外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应用现状浅析其分类和发展趋势》,《网络安全》2011 年第2 期,第103 页。。总体而言,国外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具有警务情报系统的体系、制度、机制构建较为完备和运行模式上与问题导向警务更加融合等优点,但也存在组织结构矛盾、情报文化冲突、理论认识不统一等共性问题和生产情报效率低下、合理工作绩效指标缺乏、外部控制水平较低、情报部门专业化程度不足、警务行动的合法性存疑等个性问题。上述理念和实践或多或少也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我国香港地区的警务指挥体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警务指挥流程的合法化和规范化较高,依靠情报主导策略、分区指挥和社区巡逻等提升警务指挥效能。③关于我国香港地区警务指挥模式的介绍,详见李秋晓:《京港警队警务指挥模式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3-34 页。此外,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还涉及问题导向警务、社区警务、计算统计警务、热点警务、杠杆警务、循证警务、预测警务等诸多警务模式,这些均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作为面向未来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而言,应在结合我国国情警情予以落实转化的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理论更新和实践纠正,以确保该机制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从国内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注焦点集中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局限于交管部门或交警执法,对其他警种和部门的关注不足;局限于具体案例事件的操作层面,对宏观体系架构的把握不足;局限于对“情指勤舆”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细节挖掘,对综合效能发挥的整体认知不足;局限于对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浅层介绍,对机制创新和模式完善的深层思考不足。

从国内实务操作情况来看,各地实战部门举措不一,方法各异,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不均衡。关于“情指勤舆”一体化的概念内涵(涉及“情指勤舆”“情指勤”“情指行”“情指勤督”“情指勤舆网”等概念)、人员组成(涉及情报信息中心、指挥调度中心、风险防控中心、公共关系联动中心、新闻舆情中心等机构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能(涉及重大警情先期处置权、警力装备调用权、信息处理权、检查督导权、合成作战指挥调度权等职权)、预警效能(涉及指挥交互、资源融合、警情分流、多源管理、数据服务、智能研判、高效处警、一键调度、合成作战、立体巡防等功能)、实施困难(涉及常态、重大、专项等警情模式的实际处置)、应急对策(涉及数据逻辑融合、统一指令调度、分级分类处置、联勤指挥协作、多维态势分析、智能风险感知等措施)等内容,缺乏有针对性的统一标准和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综上,课题组认为,“情指勤舆”一体化在基础理论层面缺乏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和对宏观体系的认知,在实践操作层面缺乏统一明确的架构标准和因地制宜的操作机制,同时缺少对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的借鉴和转化,导致目前在推进速率、实施效能和发展规划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和障碍,亟待化解和克服,以助力公安工作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二、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以情报引领,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的情报预警体系

发挥“雷达站”作用,健全由综合情报部门、警种情报部门、基层所队、社会信息员等构成的情报工作网络,以情报中心为主导,建立常态研判工作机制,加强治安形势动态监控和犯罪空间分析预警。物建秘密力量,拓宽情报收集渠道,滚动排摸预警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分级分类管控高危重点人员,加强案件主体、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规律特点研究,强化关联分析,形成高质量、符合实战需要的研判成果,有效做到“警力资源集约投放、措施随实战同步调整”。坚持“情报信息引导勤务”的理念,建立常态周研判、战时日研判、重大案(事)件专题研判,研判的产品和成果要在第一时间推送到实战部门,及时组织开展“短平快”的区域性、阶段性专项行动,精准打击违法犯罪。

(二)有利于做优指挥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警务活动的枢纽引擎作用

发挥“智囊团”作用,大力完善扁平化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强化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实现110 指挥中心对基层所队、治安卡点、巡防车辆、巡防民警等一线处警单元点对点、扁平化、可视化、远程化指挥调度。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责任务,配强领导班子和指挥人员,配齐民警和专业人员,提高勤务效能,实现归口管理,统一指挥渠道,用一个声音,树立指挥中心的高度权威。建立完善扁平指挥、联勤联动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健全警务合作运行机制、合作流程,构建覆盖各层级、各领域、全方位实战化、常态化、一体化警务格局。

(三)有利于触发联动,不断提高勤务运行的科学性、动态化、实战化水平

发挥“特种兵”作用,根据不同时间的用警峰值,加大显性用警力度,整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协警、保安“四位一体”巡防力量,完善警力动态调整,精准打击机制。突出重点地区、部位、时段治安巡防,做到协同作战、良性互动,切实提高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控案率和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现场抓获率。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围绕恶性暴力犯罪、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扬言报复社会的个人极端事件、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针对安全事故等领域易引发媒体炒作的案(事)件等敏感警情,在准确预判预警的基础上,作好应急处突准备,做到处置前情报首先要摸准,处置时机要把握,打击处理要精准,善后工作要跟进,处置安全要保障。

(四)有利于推进预战整合,实现对社会面和网络全时空全方位的掌控

发挥“安全阀”①“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故亦被称为社会安全阀制度。作用,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典型案例剖析和预案修正机制,不断增强各项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强化社会资源、部门资源的整合利用,健全治安视频监控、电子卡口、交通智能卡口等现代化技防设施,形成全时空视频监控体系。加强社情民意收集管理,在出租车、公交车驾驶员,旅馆、网吧、废旧物资回收等特种行业与违法犯罪活动碰撞几率较高的领域物建信息员,延伸触角、灵敏感知。强化专业技术建设,把视频监控轨迹和人员动态、车辆、电子信号、网络等轨迹信息更加紧密地进行整合,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系,形成全网覆盖、全时运转和部门联动、全警互动的网上基础工作格局。同时,加强舆情的感知,以第一时间的速度、第一的反应、第一的发言,在涉警舆情突发的关键时刻不失语,在重大事态面前不失态,在紧急关头有对策,以此抢占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制造舆论的“首声效应”。

三、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认识偏颇、战略谋划不足

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常态、大数据引领“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变革的新要求,有的地方缺乏认识,将大数据等同于数据大、电子化。这是对大数据认识的误区。数量大只是大数据特征之一,更重要的在于数据多样性、价值特征和处理技术手段。有的地方认为,公安大数据是纯技术,交给科技信息化部门来办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割裂了技术部门和业务警种部门之间的联系,容易使公安大数据局限在科信部门。有的地方认为大数据就是全面的智能化,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技术构架。这种认识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有的地方将公安大数据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和落地服务等整体打包给高新企业图省事,导致被一些公司牵着鼻子走。有的地方认为公安大数据就是增加一批智能设备软件,一次性解决问题,短期投机完成任务。如此种种,都是对公安大数据整体上把握不够,站位不高,思路不清,顶层设计不科学,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完备的组织构架和与时俱进的目标任务。

(二)“数据孤岛”支撑能力不强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数据采集、上报、整合、汇总、应用等环节局限于技术部门,缺乏与实战单位和警种部门的“对接——反馈”机制,没有形成双向互动模式。一方面,由于前期各部门各警种建设的系统数量庞杂、各自为战、相对独立,数据大量分散在不同的业务平台,形成数据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采集、资源浪费和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掌握着大量关键的数据,公安机关可获取社会面数据的渠道有限、手段单一、方式陈旧,无法与这些机构数据进行跨部门实时共享,数据的时效性、鲜活性、准确性、可用性较差,难以满足大数据深度挖掘的需要。目前公安信息化平台整体计算能力不强,响应速度慢,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例如,有的公安机关受经费制约,无法保证网络、系统、设施设备的迭代更新、扩容升级,维护管理得不到长期资金支持,无法支撑更高端的业务应用需求;有的因视频监控、卡口、电子警察等前端感知设备覆盖不广,社会面末端感知接入不够,实时感知预警技术手段不足,尚未形成整体感知网络,难以为警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有的因监控摄像头清晰度不够、视频分析处理能力弱、人脸识别不足、视频侦查应用滞后等,视频大数据应用较差。

(三)深度融合不够,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部省两级已建成批综合性的大数据平台或专业平台,汇聚了较多的数据资源,但基层公安机关的应用模式不多,应用效率也比较低。例如,现有平台探索积累的技战法模型少,在信息采集、巡逻盘查、侦查破案、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深度学习、深度挖掘、深度研判等应用能力还不高,大数据服务实战成效不突出,在精确打击、精密防范、精准预测、精细管理方面缺乏深耕细作,影响了“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化水平的提升。目前,公安机关内部民警基本来源于公安院校毕业生、军转干部、联考统一招录入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有志于从事数据研发的民警凤毛麟角,数据人才紧缺是制约各地公安大数据发展的瓶颈。部省地市专业技术人才自上而下数量逐渐递减,到区县公安机关就更少,且多数是其他部门民警兼任。全国35 所公安高等院校将“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模式引入教学内容的几乎为零,在职培训内容的现实跟进乏力,再加上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高精尖技术人才难觅,年轻专业技术民警少无法形成合理梯次。另外,现有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钻研也不够,难以适应公安大数据发展要求。

(四)警务协同不畅,合成作战能力不强

有的地方把“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简单等同于“兵力整合”“合署办公”而忽视了信息的整合、资源共享、组织优化以及科技手段应用,对多警种合成作战新战术缺乏指挥驾驭能力,未能合理调配参战警务资源。民警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战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还不够强,有的民警不能很快进入临战状态,不熟悉工作预案,不会操作使用有关装备,协调配合意识较差,不能发挥一警多能、整体作战功能。各警种之间联系沟通和情况通报制度不尽完善,如治安、派出所、特巡警警力在街面防控上如何合理布局研究不够,点、线、面如何结合不清楚,存在管理力量重叠或空白现象,协同作战机制存有缺陷。

四、现代新型“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高点站位、突破瓶颈,着力构建“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新机制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公安机关面临的挑战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维稳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构建“情指勤舆”一体化现代警务模式,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已迫在眉睫。一是要突破动力不足的瓶颈。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定围绕“数据”定规划、抓建设、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建设的鲜明导向,通过广泛调研、外出学习、专家指导、科学论证,层层统一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引导全警牢固树立“大数据引导管理决策、引导警务变革、引领公安发展”[2]的理念。二是突破部门和警种壁垒的瓶颈。要整合政府、国家安全、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卫健疾控、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化教育、人社保障、退役军人事务、交通运输等厅(局)委办的数据、情报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处置,形成“大闭环”效应,为党委政府的决策作好辅助支撑;最大限度整合情报、网安、技侦、视侦、科信等部门的警力和数据、手段资源,在数据高度共享的基础上,形成“数据—情报—指令—行动”的新型警务流程,一体化运作、一体化作战,引领警务深层变革。三是突破能力欠缺的瓶颈。要组建情报分析师队伍,采取随岗培训、案件讲评、跟踪结对、办案锻炼等常态化措施,不断提升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服务能力。要善于“借船下海”“借脑引智”“就渠放水”,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主动邀请高科技公司人才或专家开展专项培训,组织数据民警赴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不断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水平,同时,要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贴近公安实战需求的数据平台和采用工具,进一步提升“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实战化能力。四是突破经费欠缺的瓶颈。采用“政府拨一点、公安自身筹一点”的办法,建成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中心和图控中心,启动移动警务系统、数字集成系统、一键点调动系统、大数据实景指挥平台及可视化系统等公安“新基建”①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数据赋能,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2015 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领》,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强国,从战略层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②参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2015年9月5日。公安机关要主动顺应大数据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大数据催生警务机制改革,以大数据助推警务供给侧改革,以大数据倒逼警务流程再造,牢牢抓住大数据战略机遇,把握“新基建”呈现出的“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3]等六个典型特征,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警务新机制。一是建设“大数据管理中心”,打造“警务数据大脑”。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要大胆尝试人工录、机器采、服务换、市场买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式,实现公安内部信息数据、社会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智慧处理。要自主研发“通用型社会数据自动采集接口应用”,自动全面采集水电气、教育、医疗、银行金融、寄递物流、互联网支付信息等各类社会信息数据,通过物理隔离“过滤”至公安网络。要通过与BAT 互联网企业和淘宝、京东、华为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大数据战略合作联盟”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全面采集互联网本地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要智能解析、自动获取视频和物联网结构化数据,对产生的视频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化、结构化解析,标签化管理。要重点推动物联网防盗工程,釆取政府许可、企业投资、保险跟进、公安推动的方式,对电动车、摩托车实行管控,实时采集、整合数据,刻画轨迹。在数据资源管理方面,要实行池化管理、标准接口。数据采集后经统一标准格式清洗,汇入警务云存储,逐步积累、丰富、扩展数据资源。要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监测,实现数据资源统一管理,通过数据智能化识别技术对数据真伪和“僵尸数据”“躺平台数据”进行有效甄别,并自动化清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要采用国标标准化接口对外,纵向完成上级部门的数据交换任务,横向提供数据资源需求支持,为本地实战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建设“大数据智能研判中心”,打通大数据与指挥实战屏障。[4]要以“大数据管理中心”汇聚整合的数据资源为支撑,建成“立体化数据监测、规模化数据挖掘、规范化数据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实战新模式。要采取“人工+智能”的方式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研判、多维分析比对,从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及时将研判成果、情报产品推送到前沿阵地。在智能研判方面,要通过搭建警务智能分析研判模型、情报分析研判应用模型、链条式情报分析研判模型等功能模型,实现各类数据间的自动碰撞、比对、关联,快速锁定侦查打击目标。平台将收集到的社会数据和内部数据进行筛选转换,并加以分析研判,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布警、智能分析,通过多维数据分析研判,最大限度地缩短人工分析、摸排时间,为科学预测、正确决策和快速处置提供强力支撑。在人工研判方面,要对“人、物、案”等多元信息源进行深度研判,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相互支撑,形成“研、交、办、督、结”闭环运转,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实战围着情报转”的实战效果。三是建设“情指勤舆一体化中心”,优化实战运行机制。要采取“平战结合”模式,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形成上下贯通、横向交织的立体化、多维度合成作战指挥体系。一体化中心实行日常、应急、战时三种状态下相应的勤务运行模式,实行刑侦、技侦、网侦、图侦、情侦等专业研判力量集中办公,推行“大侦查”的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刑侦、禁毒、网安、技侦、治安、内保、舆情管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打破警种部门壁垒、集成专业手段资源,减少中间流转环节,提高合成化作战水平。要建立“情指勤舆”一体化“1+N”的工作机制。在平时状态下,一体化中心是“1”,能够调度“N”个警种和地市公安机关的资源和手段,开展日常的研判、指令的下发和工作的督导。在战时状态下,各警种或者地市公安机关可以就某一突发的案事件申请调度全省的资源和手段开展研判和处置工作。这时,发起单位就是“1”,各响应单位就是“N”。相比传统的合成作战,“1+N”的工作机制不需要物理意义上的联席,通过建设“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充分运用融合通讯技术,实现省厅一体化中心、省厅各相关警种、地市级一体化中心、区县级一体化中心都能够在网上开展情报研判和指令的流转,信息高度共享。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公安勤务效能实现新转变

计算机科学中有条“林纳斯定律”,即只要你有足够多的眼睛,就可以让所有的问题浮现。[5]坚持“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理念,依托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机制,实现情报“导稳、导侦、导防、导舆”效能,做到涉稳、涉恐情报信息“第一时间查”,动态治安警情信息“第一时间防”,涉警舆情“第一时间办”,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控”,全面提升警务实战效能。一是要助推精密安保维稳。要强化重大活动风险评估,加强重要节点涉稳信息、舆情搜集的研判和预警指令,对重大安保活动期间进入地区的重点关注人员进行核查,加强网上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涉及安保活动的相关网上舆情,及早提出防控措施,严防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要提高全警大数据应用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数据的价值,推动安保维稳工作由“被动应对”到“实时掌控”、“事后追溯查找”到“事前预警预防”的转变。二是高效服务侦查破案。大数据时代,数据居于侦查过程的核心地位,支配着侦查的运行。侦查的过程就是数据存储、提取和分析的过程,数据贯穿着侦查的各个环节,“让数据说话”已成为侦查的基本思维。犯罪现场重建、侦查决策、侦查路径的选择、数据摸排、侦查预测等无不围绕着数据运行。与传统侦查模式的不同,侦查行为正从回溯型侦查转向主动型侦查。要全面推行公安技术侦查手段“一站式”服务和八大类案件同步上案工作制度。对重特大刑事案件,合成作战中心民警要同步上案,从视频调取、综合研判分析、布控抓捕等多方向积极配合侦查工作,推进侦查工作向“数据战、信息战、合成战”变革创新。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特别是在智慧社会建设进程中,智慧侦查提供了应对跨境电诈的全新路径。智慧反诈的终极梦想是:任何诈骗分子,只要敢在境外拨打一个诈骗电话,必被精准识别并严惩;任何诈骗分子,只要敢在境外登录诈骗网站后台,并必被精准发现严惩;[6]“公安机关必须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侦查资源,加强专业研判、创新打击方式,确保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7]三是要精准指导治安防控。“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有‘六大机制建设’,即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集成化扁平化指挥机制、社会治安等级防控机制、治安防控整体作战机制、突发性事件处置机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8]要推动建立数据、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导控一体化的实战警务模式,推行差别化、区域化、可视化的等级勤务响应指挥体系和“五色警情”分类处置模式。依托科技化研判系统,对每日警情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红、橙、黄、蓝、绿五色预警反映出每日发案数、发案类型及一个时间段内发案走势,结合平台数据提出打击、巡防意见以及综合研判报告,形成“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运行模式,全面提高打防精准度。四是要智慧化解舆情风险。要建立“多点采集,统一汇总,科学研判”的网上舆情预测监测体系和日常定期分析研判本地警情、舆情的工作机制。要充分运用“舆情软件监测、事件监测、网站监测等方式”,[9]对涉警的舆情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早引导。在重大警情和突发案(事)件发生后,指挥中心实时将警情推送至新闻中心和网安部门,按照“有序分工,协作联动”的原则联合开展指挥调度、现场处置、信息发布工作,科学把握“时、度、效”,坚持掌握舆情引导主动权。要严格按照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的原则,主动贴近基层、贴近实战,积极适应警务扁平化、实战化的要求,打破警种限制,建立全警联动合成作战机制,做到及时准确、主动引导,最大程度降低舆情的负面影响,确保一旦发生突发舆情,全警联动,高效处置。

(四)统一思想、提升素质,打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精干队伍

“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实行多警联动、多元合成作战的机制,需要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研判、善指挥、能作战、懂宣传的合成化专业人才。一是要建立“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相对应的合成作战队伍,加强合成作战培训,组织开展刑事办案、侦查技能、网上作战、舆情导控等业务比武竞赛,进一步检验民警的专业能力,以点带面提高“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工作水平,提升公安队伍的核心战斗力。公安院校专业教学要主动对接公安实战需求,开设大数据等课程,为智慧公安建设培养后备力量。二是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具有战略眼光、能把握大数据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的领军型人才,实现“专业+能力”叠加增长,“业务+技术”深度融合,“专业+应用”几何赋能。同时,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加速学习,练就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造就一大批警营“数据工匠”和数据精英队伍。三是要完善警务运行体制,建立一套与公安大数据相匹配的警务运行制度,重塑警务组织形态、警务流程形态、警务配套形态,促进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的高度融合。要完善项目精细管理制度,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中加强管理和控制,确保公安大数据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四是要强化对民警数字证书使用管理,严格制度纪律、严格审计监督、注重安全使用,严防发生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违纪问题。要完善大数据工作考核奖励机制,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全警倾心投入智慧警务建设的热情。

猜你喜欢
研判警务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