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视角下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01-16 02:30徐慧颖李凤新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那达慕草原民族

徐慧颖 李凤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草原丝绸之路碾过历史的斑驳,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从文化发生、文化形态、文化交融到文化发展,都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草原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厚,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生产、生活的广袤空间,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之源。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归宿。“那达慕”是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民族文化形式之一。“那达慕”文化是在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依伴着游牧文化,由草原游牧民历经千年,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特征。弘扬“那达慕”文化、建设“那达慕”文化品牌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支持在建设“那达慕”文化品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政府支持视角,明确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品牌建设的使命与担当,提升“那达慕”文化品牌发展空间,让民众通过多层面、多元素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内涵,进一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以期助力文脉赓续,民族复兴。

一、依靠国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纲领,提出政策,设立专项资金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草原丝绸之路”地处北纬 40 度至 50 度之间,横贯欧亚草原,承载着匈奴、突厥、回鹘、鲜卑、契丹、蒙古等多民族灿烂的文化,跨过青铜时代到近现代。

(一)2013 年 9 月和 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1]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的倡议,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5 年中俄在莫斯科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3],2016年,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4]。2016年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5]。发挥中国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体现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特色文化区优势,中蒙两国落实“一带一路”同“发展之路”对接;中俄就打造冰上丝路达成新共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一系列合作计划,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特别是为“那达慕”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人文交流、深化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意义重大。

(二)品牌对一国形象极其重要。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在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我国一些地区做得很好。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建设广西刘三姐演艺城等项目;2012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品牌战略,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开工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电视台发出了建设纪录片强省的夙愿,组织拍摄了丝绸之路的影视纪录片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云南省委省政府推行文化产业先行的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依托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纲领,提出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为“那达慕”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契机。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下达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专项资金2041万元,2018年,全区文化与传媒支出达到94.3亿元,重点支持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品牌。依托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支持,利用与其他国家合作项目,申请非文化遗产项目,地区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等推进“那达慕”文化品牌的建设。

二、依靠地区、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提升“那达慕”文化品牌交流空间

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都对“那达慕”活动形式有记载。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2010年举办,以“两个首创、两项吉尼斯记录、两个大型仪式、三条特色旅游线路(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亮点,2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多届,美国、俄罗斯、蒙古国、日本等多国代表团参赛。俄罗斯、蒙古国从2018年相继开始举办国际那达慕。2005年 7 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6日作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内蒙古连续成功举办了 13 届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草原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国际论坛、内蒙古在俄罗斯举办成吉思汗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俄博览会、俄罗斯·中国内蒙古文化周,内蒙古组织民族艺术家赴蒙古国参加国际马头琴那达慕等平台,交流活动为“那达慕”文化加强与沿路国家、地区、城市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外传播力,释放出更多活力提供支持。拓展与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城市的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与俄、蒙等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那达慕”竞赛、训练等方面的交流,开发包括体育博彩业、体育用品、体育服务相关体育产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那达慕”交流的层次、质量、内容、形式,定期与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文化周、文化日活动,定期开展艺术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文化培训、草原文化讲座和论坛等活动。

三、依靠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切实配合,打造现代“那达慕”文化品牌

依靠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密切配合,推进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节庆展览会展、动漫游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媒体等基础产业推动“那达慕”文化品牌提升空间。

(一)丰富“那达慕”文化特色展示区域。20世纪初始,北欧一些国家掀起“活态博物馆”运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等一些国家大兴生态博物馆运动,我国在贵州、广西、云南先后建立了若干类似生态博物馆的区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域标识,重视人文底蕴,保护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环境刻不容缓。在现代化的冲击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下,选择保持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保存较好,人们传承着祖先遗留下来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蕴含文化价值,有特殊历史意义区域建设原生态保护区、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村。类似包头市达茂联合旗敖伦苏木古城蒙古民族生态博物馆,人们在内蒙古蒙古族原生态保护区、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村中挖掘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内涵,了解“那达慕”节日的历史,感受传统神秘的宗教仪式,欣赏精彩纷呈的文体展演。

(二)增加“那达慕”举办的次数、规格、质量。元明清“那达慕”包括由牧民组织民间的那达慕、以及各级行政单位盟、旗、苏木(类似于乡)、嘎查(类似于村)办的那达慕[6]。“那达慕”在市、旗、苏木、嘎查等级中由社会组织、协会举办,还有由家庭、个人等举办各类那达慕。2015年7月12日,由“蒙古国驻纽约使馆”以及“纽约蒙古人协会”组织举办的第三届纽约蒙古那达慕大会,在纽约市中心著名的“中央公园”成功举办。2016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出席蒙古国乌兰巴托“那达慕”大会,学习射箭。截至2016年在北京的蒙古族人已经举办了36 届“那达慕”大会,在天津的蒙古族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云南通海县、吉林省前郭县等地也举办多次“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在开展传统的搏克,骑马,射箭等项目同时,深入挖掘“那达慕”精品项目。比如开展“冰上射箭”、雪雕、冰雕、“民族式花样滑雪”比赛项目。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具备条件的都可以举办不同规格、不同人群参与的“那达慕”,为“那达慕”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展示空间,树立“那达慕”品牌,使“那达慕”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文化力,转变成产业优势。

(三)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没有品牌,民族文化就没有脊梁,可以结合原生态保护区、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村,借鉴奥运会、迪斯尼乐园、NBA等经营管理的方法,结合“那达慕”市场开发的赞助招商、特许经营、门票销售、社会捐赠、电视转播权等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在这里可以感受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祖先的戎马倥偬,丰功伟绩的故事;通过设置欢快的游戏、竞赛活动,盛大的、恢弘的婚礼、军事、巡游场面,让人们在感受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同时,获得欢乐、放松、震撼、温暖、发自肺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情感、自信心。“那达慕”文化要与时俱进,要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要挖掘民众内心对“那达慕”文化的真正认同,“那达慕”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四)打造“那达慕”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首先,依托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巴彦淖尔河套文化节、鄂尔多斯成吉思汗旅游文化节、兴安盟蒙元文化节、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内蒙古阿拉善骆驼文化节、阿拉善奇石文化节、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乌兰察布的察哈尔文化节、锡林郭勒的元上都文化节、赤峰的红山文化节、通辽的科尔沁艺术节、呼伦贝尔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风情节、满洲里的中俄国际旅游节以及各地的“那达慕”文化活动等,提升民族歌舞表演层次,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融入“那达慕”元素,深层次、多方位地将文化底蕴深厚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生活方式、趣闻传说等挖掘出来,将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视觉形象、活动举办地形象、活动内容印象,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过去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到当前的“市场搭台,文化唱戏”;其次,举办“那达慕”的地区大多具有旅游发展的地源、环境、人文优势。以“草原丝绸之路”为纽带,发挥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科学管理战略、文化制胜战略,以“那达慕”为主题,结合自驾游,亲子研学,草原文化体验,民俗文化探索,深入开发“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丰富旅游形式,注重旅游消费者的参与体验、联合打造草原丝绸之路蒙古族寻根之旅、重走万里茶路之旅等精品文化之旅;再次,依托草原旅游节、食品节、购物节、大型运动会、文艺演出、民俗交易会等旅游活动,不仅有汽车拉力赛、徒步穿越沙漠、国际拳击挑战赛、马术大赛等“那达慕”大会比赛项目,还有草原那达慕音乐节、国际那达慕快乐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展览展示项目;最后,各盟市的“那达慕”比赛或“那达慕”旅游景点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服务说明会可以通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新闻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人民网、“那达慕”网等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宣传“那达慕”。

(五)推动建立“那达慕”特色文化小镇。依托体育旅游模块产镇融合、国粹民俗模块产镇融合、文化艺术模块产镇融合、智慧科技模块产镇融合模块,可主体化独立打造,亦可多要素融合,多功能叠加的特色文化小镇共同体。聚焦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交流,运动特色小镇、产业基地、旅游目的地为一体,努力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那达慕”特色文化小镇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和辐射中心。传统草原“那达慕”竞技活动,敖包祭祀,原生态牧民特色生活展现,都可以成为宣传“那达慕”文化品牌的阵地。

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山水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习俗相近,培植与建设“那达慕”文化品牌,突破文化体制局限,加强文化产业的共融性,探索民族文化品牌战略,实现品牌时代化、大众化、可持续化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那达慕”文化品牌建设要抓住历史机遇,依托政策扶持,吸引多方力量,迎接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那达慕草原民族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我们的民族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可可托海的草原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