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 作业创新

2021-01-18 02:25徐颖
考试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家庭作业创新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隐藏诸多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一面倡导“减负增效”,一面奉行“题海战术”,没有对于课后作业做出科学设计与合理调整。如此一来,“减负增效”就成了一句空话。文章针对这一情况,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家庭作业的优化途径与完善策略,力求以作业创新为切入点,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推进语文教学发展。

關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减负增效;创新

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巩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训练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文章中,笔者尝试从“求实”“求新”“求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作业创新,实现减负增效。

一、 求实——明确目标,夯实基础

目前,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会出现“舍本逐末”现象,在学生“根基”还没打牢的时候,就急于“拔高”,给学生身心都带来较大压力。为了扭转这种现象,笔者建议教师本着“求实”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首先,明确作业目标。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存在“广撒网”的心理,认为让学生多写、多背、多练就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还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激发逆反情绪,完全违背“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先明确本次作业所针对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内容,使家庭作业具备“少”而“精”的特点。

其次,夯实知识基础。识字与朗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前提;阅读与写作,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学生只有先从朗读、识字、阅读、写作等基本环节入手,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才能开展更为深入和更为高阶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围绕基础知识来选择作业内容、设置作业环节,使语文学习落到实处,使家庭作业具备“少”而“实”的特点。

最后,适当拓展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当拓展延伸,使学生围绕基础知识展开纵深思考,实现举一反三。

下面以《白鹅》这课为例,探讨如何秉持“求实”理念,优化家庭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首先,明确作业目标。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应该针对本课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分析:1. 知识目标。掌握“高傲、郑重、脾气”等字词的读音写法;理解“一丝不苟、引吭大叫”等成语意思;2. 能力目标。理解拟人、对比等修辞用法,并学会利用这些修辞进行表达;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作业内容:1. 字词训练。2. 佳句赏析。3. 言语交际。

其次,夯实知识基础。在明确了作业方向与内容之后,针对本次家庭作业进行以下设计,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1. 字词训练。认识生字词的读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这是本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两个作业任务——视频作业:生字认读;书面作业:组词造句;2. 佳句赏析+言语交际。为了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本课出现的修辞,教师设计了佳句赏析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朗读,并将朗读成果以语音形式发送到班级学习群组。

最后,适当拓展延伸。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生字词及修辞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两个拓展延伸任务——成语串联:自己创设情境,将本课成语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并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修辞串联:自己创设情境,尽量选用本课所学修辞,描述一种动物,并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白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基础知识,设计了若干作业任务。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不超过5分钟,叠加以后的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却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做到了“少”而“精”,“少”而“实”。

二、 求新——丰富形式,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传统的家庭作业形式显然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丰富家庭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知识训练、能力训练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实现减负增效。

首先,合作探究类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类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锻炼语言能力、开展语言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设计合作探究类作业,将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训练都融入合作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其次,社会活动类作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布置社会活动类作业,使学生在活动中应用语言知识、探索语言规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语言学习。

最后,趣味活动类作业。传统家庭作业之所以带给学生较大的压力,不仅因为“量大”,还因为内容枯燥、形式陈旧。因此,出于减负增效的考虑,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活动类作业,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针对三种作业形式进行分类说明。

首先,合作探究类作业。《花钟》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以及这些花在特定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让学生体会科普说明文这种新体裁的写作风格,也为了深化学生对于本课语言风格及行文结构的理解,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下面的合作探究类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种当季花,观察它们的花落时间,并尝试分析这些花在不同时间凋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篇科普说明文,汇报本组的观察与分析成果。独自揣摩科普说明文的写作风格,或者独自观察和分析花落的时间及原因,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难度较大,容易增加他们负担。因此,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中共同探索科学规律和语言规律,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其次,社会活动类作业。《钓鱼的启示》这课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文启示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很难通过“外力”实现。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社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身边的亲人、朋友、师长为采访对象,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并统计他们对于这篇课文的感悟。这样一来,教师将阅读教学、语言训练与情感教育都融合到了作业当中,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学生成长。

最后,趣味活动类作业。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描写窗外动物和景物的句子的语言精妙之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画里有话”的趣味活动类作业:第一轮:一个学生展示以“安静的景物”和“生动的动物”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另一个学生展开联想,将画中景物或动物用语言描述出来;第二轮,一个学生用语言描述一幅景物或一些动物,让另一个同学通过绘画表现出来。通过布置这个游戏活动类作业,教师将读、写、说、画都融入娱乐中,达到了寓教于乐、减负增效的效果。

总之,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秉持“求新”原则,创新作业形式,实现减负增效。

三、 求活——分层设置,自主选择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然而,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显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因此,教师应该秉持“求活”的原则,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按能力分层。面对同样的作业内容,有的学生感到游刃有余,有的学生感到不堪重负,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对家庭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按照学生能力进行分层;其次,按兴趣自选。面对同样的作业形式,有的学生感到趣味盎然,有的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兴趣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对家庭作业进行创新设计,赋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的空间。下面,我们在具体案例中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按能力分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作业进行如下分层:针对全体——生字认读。这个任务是针对全体同学设立的。所有学生都必须读准字音、理解字义;针对中等生——归类及组词。这个任务是针对班里绝大部分同学设立的。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偏旁及结构对生字进行分类,并逐个组词;针对优等生——组新字、造新句。这个任务是针对班里基础牢固且能力突出的学生设立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文字游戏”,通过替换偏旁部首,将所学的字换成新的字。同时,利用本课生字和新组的生字造句。通过布置分层作业,教师使“学困生”建立了自信心,使“中等生”体会了成就感,也使“学优生”激发了挑战欲。

其次,按兴趣自选。在学完《植物妈妈有办法》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特点,教师布置了以下家庭作业:1. 仿照课文,自拟题目,创作一首诗歌;2. 尝试给课文“谱曲”并演唱;

3. 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联想,通过动作表演展现诗歌情景;4.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5. 将诗歌改成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显然,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将上述任务都完成,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自主决定作业内容和任务形式。这样一来,就将家庭作业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兴趣特长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完成作业时候的感受与效率。因此,在选择作业内容和设计作业形式的时候,教师必须尊重和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化差异,为他们布置“分层”和“自选”作业,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于家庭作业的优化途径与完善策略的研究与探索,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应该从“求实”“求新”“求活”等方面努力,促进作业创新、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文永娇.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策略研究:以沈阳市皇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作业内容为例[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方巧萍.限量提质让孩子喜欢写语文作业:谈我的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6(8).

[3]许丽华.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研究:基于江苏“五严”规定的背景[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慕蓉高娃.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现状调查、反思及对策: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九小学六年级为个案[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作者简介:徐颖,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春华小学。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家庭作业创新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