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唱经典

2021-01-18 21:39曾庆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戏曲

曾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戏曲单元,通过平时与同学们沟通我发现他们对戏曲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这让我对此单元的教学倍感压力。所以我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远及近,由“偏”入“主”,从流行到戏歌,从戏歌到戏乐,从戏乐到戏曲,层层递进,步步引导,运用对比、情境创设、关联兴趣等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对比教学;情境创设;戏曲

一、对比教学,走进戏曲

《梨园英秀》是一首戏歌,融合了锣鼓经、数板等诸多戏曲元素。通过平时的交谈我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流行音乐,更喜欢节奏感强的歌曲。流行音乐大多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情感真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它有很多种类,包括爵士、摇滚、说唱、民谣等等。再回到《梨园英秀》这一课,细细观察我发现其实音乐的形式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是风格不同,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巨大差异使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戏曲中的锣鼓经是在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而流行音乐中的BEATBOX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戏曲中的数板与流行音乐中的说唱,简单来说就是有节奏的说话。

在导入环节我分别让同学们欣赏了Beatbox、说唱与中国风歌曲的表演,并且请同学们自己去介绍这些音乐类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的反应非常热烈,回答也很全面。为了迎合同學们的兴趣,我也表演了一段说唱——在Beatbox的背景音乐下按节奏读出《梨园英秀》的歌词,同时借助这个表演进入这节课的主题。当我表演完毕后,不少同学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直接带领大家熟悉节奏读歌词,提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然后再提醒学生注意歌词的内容,并对其中的南昆北曲、东柳西梆、唱念做打做出解释,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后面演唱歌曲时的情绪把握做铺垫。接着就进入到感受与欣赏的环节,首先让同学们完整欣赏了一遍歌曲《梨园英秀》,体会其情绪与风格;再次欣赏后,通过与Beatbox、说唱、中国风歌曲三种音乐类型的比较,引导学生将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即锣鼓经、数板与演唱,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到此这首歌曲同学们已经学会一半了,所以在新歌教唱环节只需学会歌曲第三部分的演唱就可以了,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将歌曲完整演唱两遍后我直接进入到拓展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欣赏了中国有嘻哈选手VAVA的歌曲《我的新衣》,同学们一下子就沸腾了,他们一起用身体打着节奏,有的还跟着一起唱。欣赏后我让同学们说一说歌曲当中出现的音乐种类,并介绍其中的京剧唱段《卖水》,再跟着视频中的京剧表演者学了学唱腔与身段。最后还是回到这节课的主题《梨园英秀》,在表现歌曲中,我让同学们自由分组,一部分同学表演锣鼓经,一部分表现数板,一部分演唱,并将京剧的身段自由加入歌曲中,在Beatbox与《梨园英秀》相结合的背景音乐下表现歌曲。同学的反应非常热烈,情绪十分高涨。

二、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京调》是根据京剧唱腔的音调改编,通过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把京剧唱腔进行再创造,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相对于戏歌《梨园英秀》,《京调》的戏曲特点不仅仅是一目了然,更是一听便知。虽然戏曲特色浓重,但是民族管弦乐及悦耳的竹笛的领奏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所以通过《京调》的学习,学生离戏曲更进了一步。

有了《梨园英秀》的铺垫,在《京调》这一课的目标设定上我有了一些野心,除了体会京剧的韵味,听辨两个主题,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还要简单学唱《苏三起解》与《打渔杀家》两个唱段。针对沉甸甸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了情境的创设。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学生打开了戏曲的大门,接下来就要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将兴趣发挥到极致,让他们离戏曲近一点、再近一点。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为了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学习激情,我将情境的创立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故事本身,二是观赏氛围。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我始终相信投入的、精湛的表演是关键,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京剧旦角的唱腔,身段,尤其是眼神。其次是教学环境的改变和课件的设计。首先我将教学环境简单打造成了剧场的样子,营造观赏的氛围,用《苏三起解》的唱段作为导入,将课件与我的表演相结合,即课件出示故事梗概,引出我的表演;在扮相上,我穿上旦角的服装,戴上头饰,古色古香,引人入胜。我注意到同学们看得很投入,课后甚至还有同学问我:“老师,你之前是唱过戏吗?”

兴趣来了,于是我直奔主题。在欣赏完《京调》的主题一后就有不少同学发现,主题一和刚刚老师表演的唱段的旋律有些相似,于是我先利用《京调》的“声”进行乐队、场面与唱腔的教学,再利用《苏三起解》的“角”进行行当与身段的教学,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有画面、有逻辑地记忆与学习。学会了“听”和“看”,接下来就是学唱了。由于京剧的发声方式与位置比较特别,学生比较难掌握,所以在音色方面我没有做太多要求,简单地告诉他们声音的位置,多用模仿的方式以求神似。在表演环节同学们都表现的有模有样。

三、兴趣关联,拉近距离

《京调》一课让我对戏曲的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然而本单元还有一段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学习。京剧虽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戏曲,但作为国粹多少也了解一些,然而豫剧好像离我们更加遥远。所以关键在于怎样让豫剧与学生拉近距离,产生共鸣。于是我先分析了教材,豫剧最直接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河南方言演唱的,这也是唱好豫剧的关键。给我的启发是,学生的兴趣在于流行歌曲,借流行歌曲之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或许会是一个好方法,所以我找到了最近比较热门的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的河南方言版作为这一课的导入。效果如我所料,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接着很自然地进入到方言的学习。

四、通过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一)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使其身心得到满足

小学生爱玩爱闹是本性,如果课堂上抓不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不住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就很难驾驭课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课堂氛围不是混乱无纪就是一潭死水,这样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音乐课堂应该是最真的,一切欣赏与感受都需要你最真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世界的美好,作为教师应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世界,寻求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走进美丽的音乐乐园。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跳出模式限制

抛开学科不谈,音乐本身就非常讲究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音乐或许是最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门学科了。我们可以结合环境的变化改变教材顺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内容,比如有時我会选一首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上一节欣赏课,让他们不仅会唱,还会听。再比如这次的戏歌教学,刻板印象里戏曲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像是两个极端,但就是这种巨大的反差激发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使他们不断地想去尝试,想去碰撞,却又不会相互牵制和影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将两种风格发挥到极致才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促进了学生了解并掌握戏曲的动力。尽管如此,音乐教学也不是随心所欲,教材只是参考,要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把教材用到极致。敢于创新,要以最大限度发展学生音乐潜能为目的。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教学资源,无论是学科上还是生活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效整合并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设优良条件。

五、结语

中国戏曲是我国光辉的艺术历程中的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和补充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传统戏曲的知识,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经典永流传。

参考文献:

[1]陈利燕.走进戏曲——戏曲音乐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3.

[2]郎永建.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与思考[J].经济师,2004(10):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