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歌的特色及演唱方法研究

2021-01-18 21:39陈炫百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艺术特色

陈炫百

关键词:重庆民歌;铜梁民歌;艺术特色;演唱分析;《妹儿多勤快》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的西南部,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千米,古称“渝州”,又称“巴渝”,简称为“渝”。因其境内山多,整座城市依山而建,故被称为“山城”;市内水文丰富,主要河流有嘉陵江、长江、乌江、涪江等等,因此得名“江城”;还因其每年雾日多,而又被称为“雾都”。重庆人性格直率、火辣、热情的特点也反映在了重庆民歌中,重庆民歌的歌词直白易懂,质朴中带着三分诙谐;旋律高亢明亮,起伏较大。这一首首亘古流传的民歌,不仅再现了重庆人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勇敢率真,即使在“爬坡上坎”的地理环境下也秉持着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更传达出重庆人对于日常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珍惜,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展望。

一、重庆民歌的分类

重庆民歌按其体裁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其中山歌和号子最为常见。

(一)山歌

山歌在重庆民歌中占了大头,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便是《太阳出来喜洋洋》。此外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山歌,如巫山的五句子山歌,歌曲以五句歌词为一首,每句七字,前四句用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最后一句做陈述性总结;比如涪陵的焦石山歌,由焦石的劳动人民传唱于山野,多为七字句,既有传承的曲目,又可即兴填词演唱,旋律曲调较为简短,语言质朴而又具有生动性,极其具有乡土气息;再比如万州、秀山地区流行的高腔山歌,由于这些地区山峰多,山势高,为了沟通的便捷,人们在演唱时,需要提高音调,将真假声混合演唱,并进行拖腔处理,使声音高亢嘹亮,兼具豪迈与柔和。

(二)号子

重庆的号子有船工号子,川江号子,运盐号子,抬工号子等等,这些号子最初是劳动人民在从事不同种类的集体劳作时,为了协调动作,统一发力,同时缓解身體的负重,鼓舞干活的劲头所唱的,其歌词较为口语化,运用一些衬词,如“哦”“嘿”“嚯”“啰”等等,地域性极强。较为知名的有乌江船工号子,南溪号子,巫山龙骨山抬工号子等等。

(三)小调

重庆的小调相对于号子和山歌来说,生活情趣显得更加浓厚,歌词多为描述男欢女爱,或者百姓寻常生活,更加传唱于坊间百姓家。如巫山小调《郎在对门打伞来》《十杯酒》,铜梁小调《妹儿多勤快》,巫溪小调《洋芋歌》《打莲湘》,涪陵小调《寡妇歌》等等,这些小调无一不传达出民间老百姓在空闲时间的闲情逸致。

(四)风俗歌

重庆的风俗歌多是老百姓在特定的节日或者活动中传唱,歌曲内容直接地表达活动的主题,如哭嫁歌中对即将成婚女子的不舍与殷殷祝福;挽歌中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怀念;茶歌中对宾客的诚挚热情;祭祀歌中对神明的诚心祝祷与对美好生活的深切盼望,这使得一首首风俗歌极其富有人间烟火气与人文气息。在老一辈的印象中的坐歌堂,哭歌这些活动,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在重庆黔江、石柱、彭水、秀山、巫山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县或许还能看到。

二、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艺术特色分析

笔者在铜梁区文化馆叶丽女士处了解到,《妹儿多勤快》是重庆市铜梁区的一首民歌,该作品是一首渝西地区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小调。铜梁区位于重庆西部,是烈士邱少云、我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的故乡,也是铜梁龙灯的发源地。铜梁民歌源远流长,其语言直白质朴,情感真挚而又热烈,节奏较为自由,旋律高亢明亮。

(一)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简介

《妹儿多勤快》是20世纪八十年代铜梁县(铜梁县于2014年改为铜梁区)旧县人和乡邓传海老人演唱,并有当时铜梁区文化馆音乐辅导干部郑从业、余德强搜集整理并记谱。歌曲真实地表达出当时人们的爱情生活,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渝西小调。该作品有女声独唱和女声小合唱两种形式。

(二)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曲式分析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为一段体结构,主要是由前奏+A段这两大部分构成。因其属民歌,有着自由而奔放、口语化较重等特点,其乐句大多为5小节一句的形式,并且在最后的b乐句中作者还进行了延伸和扩充,以进一步强化民歌中自由的特点。  见表1

前奏:主要可以分为:散板+主题乐句先现+引子。散板气息自由而悠长,奠定了基本的音乐基调。主题乐句先现则率先呈现了主题乐句的旋律片段,并对其加以加工使其变形。引子部分则是使用4个小节的主和弦分解不断地强化调性,并且营造出诙谐、幽默的律动感。

A段:由a+a1+a2+b四个乐句构成,前三个乐句使用的材料基本上同属一致,均为前奏部分的材料变化发展而来,但作者在歌词、节奏等方面进行了加工,在基本的旋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重复,这也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即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后逐渐形成和发展。

(三)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旋律与节奏分析

从歌曲的旋律来看,这是一首建立在D宫五声调式体系之上的典型的民族歌曲,并且同篇都是使用宫音、角音、徵音进行编创,单一的旋律材料并没有让这首歌词显得单调,而在民歌继续编创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节奏,并且加入了上滑音、下滑音、倚音、颤音等具有较为鲜明色彩的装饰音进行搭配,总体来看还是层次分明的。见图1:

在节奏上,主要出现的节奏音型有:前八后十六、附点四分音符、切分节奏这三大类,在只使用三个音的情况下,节奏的变化以及装饰音的使用,都为歌曲增添了动力化的色彩。

(四)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歌词分析

从歌词上来看,本作品通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重庆妹儿做好花鞋,穿上花鞋,准备会情郎并且款待情郎的故事,“逗人爱”“讨人嫌”等这些重庆语言的运用使得听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重庆妹子的直爽、娇俏、热情与活泼的特点,她们敢爱敢恨,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人或事物,勇于大胆追求与表达。本作品的衬词出现频率较高,每一句都有衬词,如“吔”“啊”“啥”“哟”等,从语言角度来看,这符合重庆的语言习惯,重庆人会在日常说话中,习惯性或者为了加重语气,刻意性地加入一些语气助词,该作品中语气助词的出现使得作品更具生活化;同时,这些语气助词使得该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像极了一个地道的年轻重庆妹子的衷心诉说。亮点在于最后四句,“我穿起啥做啥子啥,去会情哥啊吃酒来。我啥子啥款哟待你哟,豌呀豆尖外搭油哟菜苔”,它用两次自问自答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完整化。第一次问答,交代了为什么要穿上花鞋,第二次问答交代了如何款待情哥。歌曲前面几句都是铺垫,描写这个重庆妹儿的做花鞋,穿花鞋的場景,仿佛谜面,而最后四句仿佛谜底,它用如此简洁而又新奇的方式交代出前因后果,这在民歌中比较少见。两次用问句引起悬念,激发听众的好奇之感,将听众的思绪落足于歌曲,作答之后,相信每位听众都能为之忍俊不禁,这本身也是一种趣味性的体现,同时自问自答的方式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代入感,并且进一步显露出重庆妹子的娇俏的特点。

《妹儿多勤快》这首作品内容上以一个重庆妹子自身的口吻,表达出自己会情郎前的抑制不住的喜悦与激动,表达出作者对重庆妹子的一种亲切与喜爱。调式上,运用宫调式使得该作品整体听上去明朗开阔;旋律与节奏上,全篇(包括装饰音)只用了宫、角、徵音,但却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得作品民族风味极大地增强,且节奏变化较大,对比明显,极具鲜明的特点。该作品中具有的说唱性质与川渝地区的“金钱板”些许类似,连说带唱,朗朗上口,使人更能清晰地听清歌词,让人对歌曲中表达的故事与内涵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地理解。

三、重庆民歌《妹儿多勤快》的演唱分析

(一)重庆方言的运用

在演唱《妹儿多勤快》时,如果要使其本身的巴渝风味更加浓烈,就离不开重庆方言的准确把握。重庆话属于西南官话中的一个支派,其中许多字的读音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区别。

针对本作品的方言演唱,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所有翘舌声母都念作平舌,“zh、chi、shi”全部念作“z、c、s”,“r”也用平舌的方式念出来。如该作品中的“做一双花鞋啊鞋”的“双”字,普通话中念作“shuang”,重庆方言念作“suang”;如该作品中的“啥子”的“啥”字,普通话念作“sha”,重庆方言念作“sa”;再比如该作品中的“吃酒来”的“吃”字,普通话念作“chi”,重庆方言念作“ci”;再比如该作品中的“逗人爱”的“人”字,普通话发声母“r”需要翘舌,而用重庆方言时,则不需要翘舌。

2.一些后鼻韵母的字念作前鼻韵母。如“ing”常念作“in”,“eng”念作“en”等。这在该作品中有一处体现,“去会情哥吃酒来”的“情”字,在普通话中念作“qing”,而在重庆方言中念作“qin”。

3.鼻音“n”念作边音“l”,这在该作品中无具体体现。

4.“e”韵母的读音与普通话相差较大,其发音更接近于意大利五个元音中的元音“e”(国际音标发音为/e/)。如该作品中的衬词,“我穿起啥逗人爱吔”的“啥”字,这是一个衬词,不能读作“sha”,而应该读作“se”(“e”的音标为/e/)。此外,还有在重庆人的日常方言中“好热哦”的“热”字,“这里”的“这”字的韵母都运用了这条规律。

5.特殊念法的字。除上述情况,在该作品中有一些字有一些特定的读法。如“妹儿个多勤快吔”的“个”字,普通话中念作“ge”,在重庆方言中念作“go”;如“做一双花鞋啊鞋”的“鞋”字,普通话念作“鞋”,重庆方言念作“hai”;如“逗人爱”的“爱”字,普通话念作“ai”,重庆方言则在发音时,起音加入了一点喉阻音,归音加入一点鼻音。

在演唱该作品时,熟练把握重庆方言,是增强其民族韵味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使得该作品在听觉上,更加贴近重庆本地的特色,作品所描述的人物更加立体,故事情景更具真实性。

(二)润腔的运用

在《妹儿多勤快》中最突出的润腔便是装饰性润腔,其中滑音、倚音和颤音的大量使得该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该作品有一定的连说带唱的感觉在其中,而这些润腔也使得该作品在演唱时,与重庆方言的咬字行腔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使得该作品更具生活情趣,同时突显其重庆的独特风味。

(三)《妹儿多勤快》的演唱处理

《妹儿多勤快》是一首一段体民歌,演唱上可以从两个部分入手,第一部分是它的引子部分,第二部分是引子之后,歌曲的正式开始到结束。

引子部分(见图2)的演唱应该做到先声夺人,一下子就要抓住听者的耳朵。引子部分是一个散板,前奏从属音和主音的持续而进入。

第二部分开始上板,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尾自带反复,旋律是从引子部分变化发展而来的。细看曲谱,这部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简短,却也完整地交代出了整个故事,演唱时演唱者应该从自身出发,将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妹子。前四句(见图3和图4)是这位重庆妹儿的娇俏的自我描述,在演唱这四句的时候,应该是俏皮、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演唱声音应该明亮、集中、灵巧且富有弹性,切忌出现过于厚实、笨重的音色。这就要求在咬字吐字上,唇齿舌的配合上应该更加协调与灵活。

 这四句歌词虽然不华丽,却是很细腻的,连款待情哥的食物——“豌豆尖”与“油菜苔”都写了出来。这两种蔬菜在今天的川渝地区是极为常见的,但是故事里的年代,或许大家还在为温饱发愁,“豌豆尖”与“油菜苔”或许就是这位重庆妹儿款待情哥时,能拿出来的比较好的食物了。这一段描绘的生活气息如此浓烈,满满的人情味。看到这一段时,笔者回想起小时候去农村,农村的那些亲友们很早就起来,拿出家里的各种食物来烹饪,款待笔者的画面。所以在演唱这段时,还需要演唱者用温柔、甜蜜的情绪,在一问一答中体现出对情歌的浓情蜜意。最后一次的一问一答这两句自带反复,在反复时应与之前做出对比,可以在演唱时加入一点撒娇的情绪,音色更加明亮与甜美,并且渐慢处理,使得歌曲中的重庆妹子形象更加乖巧生动。

四、结语

重庆民歌仿佛一朵艳丽的山野小花,充满着浓厚的乡野气息,但却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明艳,这其中或麻或辣,或张扬或娇俏,或奔放或灵动的韵味使得它别具一格,它氤氲着巴渝大地上厚重的人间烟火气。今天的我们在演唱重庆民歌时,应该注重重庆方言的准确把握,和重庆的音乐特点,这样才能使这些久远的民歌重新焕发出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斌.重庆巫山民歌的存续现状及其发展[J].四川戏剧,2018(10):126-129.

[2]胡雅曼.重庆巫山民歌艺术探微[J].当代音乐,2018(06):61-62.

[3]张昕.重慶民歌演唱研究——以重庆民歌《晾衣杆》为范本[J].山西青年,2013(16):244.

[4]文琪.重庆民歌演唱理论初探[J].音乐创作,2011(03):154-155.

[5]邹渊.重庆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浅析[J].中国音乐,2005(04):190-193.

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民歌在当代的保护与利用”(项目编号 20SKGH03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艺术特色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