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征兵工作高质量开展的路径分析

2021-01-18 22:10王路路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高质量大学生

王路路

关键词:大学生;征兵工作;高质量;路径

近年来我国征兵工作逐渐向大学生此类高等学历青年靠拢,大学生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优化部队结构,也有助于提升部队信息化作战水平。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入伍意愿发生了改变,为吸引高校优质青年加入国防建设,要顺应大学生变化及时调整征兵工作模式,推进征兵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征兵宣传工作内容有待创新

目前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宣传方式传统、宣传内容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在宣传方式上,征兵工作过于依赖传统形式,主要通过张贴海报、建筑物挂横幅等形式,此方式途径无法有效吸引学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军热情。由于宣传方式单一,部分学生难以了解到最新的征兵信息,导致错过入伍时机。在宣传内容上,征兵宣传内容较为严肃与单一,未能结合当代学生特点与学生关注问题实施创新。甚至部分高校在内容上单纯借鉴全国征兵网站内容信息,缺失对政策内容的深入解读,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热点问题,导致对征兵内容与国家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出现流程错误、错过报名等问题,降低入伍积极性。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待加强

高校往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大学生国防意识薄弱。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大学生入伍意愿与储备预备役军官的重要途径。高校军训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与理论学习两大类别,但部分高校在实际开展中对军训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军事训练过于轻松,理论学习环节较为枯燥,无法充分发挥军训应有的作用。除了军训活动,大学生所接受其他途径的国防教育较为不足,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置相应教育课程,即便设置了也是用内容陈旧的教材开展,对学生国防意识培养较为不足,不仅影响学生爱国情怀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征兵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征兵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各个高校也加强了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关注,但部分院校在征兵机制与服务方面建设不全面,缺少专门的部门负责征兵服务工作。出现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征兵工作的认知不充分,将其作为短期性工作,没有建立系统长期的工作机制。大学生征兵工作涉及多个流程与多个部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若缺少相应的统筹会导致入伍流程与征兵流程复杂化,不利于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大学生征兵工作高质量开展的路径

(一)从征兵宣传入手,创新宣传内容

为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在部队发展方面有报考军校、直接提干等政策,在退役安置方面有扶持就业、定向考录等政策,在经济补助方面有专项奖励等政策。征兵宣传工作内容涉及要充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喜好。首先要体现创新元素,积极转变以往固有模式,修改固定陈旧的宣传标语,设计出具有当代大学生特点与地方特色的标语,以当代青年比较感兴趣的形式,提升征兵宣传内容吸引力。其次要体现针对性特点。征兵目标大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学生,在宣传工作中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设置宣传内容与宣传方式。在宣传内容上立足大学生个性特点选取,目前大学生侧重于有新意与视觉化的内容,对此征兵工作中要选取贴近学生了解兴趣的内容,比如新时代的军旅生活、大学生士兵入伍前后对比、应征入伍流程等内容,强化此类内容的宣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应征入伍的流程政策与发展方向,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对部队生活的向往情感。内容上除了追求创新外,还要具备个性化与针对性,根据不同院校大学生与征兵阶段设计不同的宣传内容。另外还要针对不同年级段大学生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面对在校大学生可着重宣传军旅生活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参军热情,面对即将毕业大学生可着重宣传关于未來发展方面的政策解读。其次要具备灵活性特点,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要灵活应对,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具体分析,不仅要涵盖多项征兵政策与优惠条件的解读,还要能够真实反映新时代环境下的军旅生活。

(二)从宣传方式入手,积极开发线上途径

在宣传形式上要创新线下宣传方式,积极开发线上宣传形式。组织大学生参加入伍欢送仪式,感受入伍学生披红戴花的光荣时刻;为大学生提供直接与退役大学生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感受军人身上的气质;强化入伍知识宣传,在军事类课程中引进入伍政策内容,开展入伍政策知识普及教育等。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线上平台的黏性较高,对此征兵宣传形式可以占领大学生数量较多的社交平台,包括抖音、微博等平台,制作大学生入伍或部队生活等主题视频,将征兵宣传工作渗透至学生的生活娱乐中,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入伍积极性。

在征兵宣传上要体现全过程、全覆盖特点,高校不仅要强化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与爱国教育,还要在课程教育、职业教育等工作中渗透国防教育内容。通过不断整合与创新宣传资料,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对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的全覆盖。首先是大学生的寒假阶段,高校可通过班级群、QQ群等渠道开展宣传工作,让学生通过班级群消息了解应征入伍相关政策与参军入伍流程等信息,引导大学生观看部分征兵宣传视频、高校鼓励大学生入伍相关意见等内容,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参军意愿,让有初步意愿的大学生在假期和家长有一定的沟通。其次是大学生的初入学阶段,高校通过征兵主题班会、年级征兵宣传大会等途径进行全覆盖宣传,相关部门记录初步意愿学生名单,并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相应指导工作。另外,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存在意志不坚定、入伍意愿犹豫不决的问题,高校要做好有初步入伍意向学生的重点宣传工作,以坚定其入伍决心。接着是在校大学生阶段。高校要在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当兵光荣踊跃参军”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军积极性。一方面要带动思政教师、退伍教师、退伍学生代表、国防教育协会学生等,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征兵宣传工作,打破以往时代感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系统化与全面化的征兵宣传计划,实现宣传动员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深入落实,通过各种渠道与各种手段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让学生内心产生对参军行为的情感认同,结合不同宣传途径与不同学院学生特点采取不同宣传手段,以突出征兵宣传工作的重点。

(三)从国防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入伍意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构建国防教育课程,将军事类课程融入教學课程体系中,通过建设军事类教研室,配置专职教师,集体备课等路径构建出完善的特色育人模式,有效提升国防教育水平。其次要构建特色军训育人模式,军训是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出我军后备兵员与预备役军官,进而促进国防力量的提升。对此,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与训练侧重点设置不同主题军训活动,比如能够培养学生坚韧品质的军体拳训练,能够唤起学生红色记忆的红歌比赛等。接着要组建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高校可以为社团活动提供经费、场地与设备支持,组织退役大学生积极开展普及型教育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此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征兵宣传。最后要营造良好爱军氛围,通过举办国防教育线上问答活动、国防教育征文等活动,将征兵宣传工作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四)从入伍服务入手,完善入伍服务机制

完善入伍服务机制能够为选择入伍大学生提供暖心服务,确保大学生安心入伍。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入伍政策指导服务,高校思政教师要强化入伍相关政策与流程内容的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各环节内容的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入伍。其次要做好退伍大学生服务工作,高校要给予退伍大学生应有的关怀,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大多数退伍大学生来说,他们经过部队的锻炼已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个人能力与个人品质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改变,这些特征使得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校园生活,难免会出现焦虑、孤独等情绪,因此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专门安排思政指导教师,通过思想引领、专业指导等形式引导工作。最后要提供退伍优待服务。高校在日常评奖、评优等活动中,要给予退伍大学生的特殊优待与关注,在同等选评条件下优选考虑退伍大学生,让退伍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促进其带动有参军意愿的学生,为征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兵源有助于提升军队信息化水平,开展高质量征兵工作是利国利军利校的大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宣传工作的开展要顺应大学生时代特点做出积极改变,通过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完善应征入伍服务机制、创新宣传内容与方式等途径,将征兵宣传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最大限度调动当代大学生入伍积极性,助力新时代中国梦强军梦。

参考文献:

[1]李雷,王震.大学生征兵工作创新思路与管理模式探索——基于驻青高校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9):40-43+64.

[2]盛佳伟,陈大鹏,潘红涛,郭南.“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征兵工作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20(02):106-108+113.

[3]王振刚.“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06):152-154.

[4]王慧.“强军梦”视角下增强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3-4.

猜你喜欢
高质量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