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与任务难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

2021-01-19 12:06史若芸沈昕彤于战宇
心理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正确率间隔条件

史若芸 沈昕彤 于战宇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221116)

1 引言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它会影响个体对不同难度任务的选择,也可视为个体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辛素飞,王一鑫,2019;杨丹,梁三才,吴海梅,2016;Story,Hart,Stasson,&Mahoney,2009)。自我效能感理论表明,个体对外界环境、任务的选择依赖于个体对自我效能信息的选择性注意(董蕊,2017)。展开来说,低成就动机者与环境交互时,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不足,将注意力转向可能失败带来的负面结果,而不是运用能力去解决问题;高成就动机者与环境交互时,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优势,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要求(张林,黎兵,刘永兴,2003)。简言之,成就动机影响个体的注意水平。

注意参与到人的各种认知活动与行为中(张曼华,刘卿,杨凤池,1999;吕勇,王春梅,2016),但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个体无法加工外界的所有信息,只能进行选择性加工。个体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选择性注意,被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AB)(陈宏,王苏妍,2012;曾庆巍,刘爱书,2015;Enns,Kealong,Tichon,&Visser,2017),其操作定义为,在同一位置接连出现不同类型的刺激,如果第二个目标(Target 2,以下简称T2)出现在第一个目标(Target 1,以下简称T1)之后的200~500ms之内,被试对第二个目标的反应正确率会显著降低(Raymond,Shapiro,&Arnell,1992)。然而,成就动机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仍未可知,这是本研究拟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在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高、低成就动机者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对自我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的水平差异,还体现在面对不同难度任务时个体的努力程度(高申春,2000)。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实证数据支持,仅有研究探讨了任务难度(task difficulty)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相关研究未得出一致结论。这是本研究拟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依据Chun和Potte(1995)提出的两阶段模型(two stage model),有研究推论,T1的任务难度越大,加工的时间就越长,T2被延迟的时间就会越久,从而产生更大的注意瞬脱(张明,王凌云,2009)。Shapiro,Raymond和Arnel(1994)改变了T1的颜色以区分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发现注意瞬脱没有显著的变化;Raymond和Shapiro(1995)改变了T1和其后掩蔽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发现T1的任务难度和注意瞬脱程度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关系。相反,Chun和Potter(1995)改变了T1的固定位置,发现任务难度影响被试对目标刺激T2的反应正确率;Jolicoeur(1999)也通过实验得出,对T1较长时间的处理会导致被试对T2反应正确率的降低;Christmann和Leuthold(2004)也发现,T1及其背景的亮度大小会影响注意瞬脱的有无,特别是要求被试对T1进行“快又好”的判断决策时。文献分析可知,前人对T1难度的控制停留在颜色、大小、间隔、亮度等方面,并未涉及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杨萌,2009)。本研究将采用“是否对T1进行加减运算”这一方法控制任务难度。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这一个体因素在任务难度对注意瞬脱影响中可能存在调节作用。其依据为:(1)注意瞬脱存在人格特质差异,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个体的注意瞬脱更小(Maclean,Arnell,&Busseri,2010;陈江涛,唐丹丹,刘聪丛,陈安涛,2014),而成就动机可视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可分为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动机特质等(张兴贵,2000;McClelland,1995);(2)低成就动机个体更多注意自己的不足,趋向避免失败,简单或复杂任务对其影响较小;高成就动机个体更多注意自己的优势,趋向力求成功,任务难度对其影响较大(贾林祥,刘德月,2011;张林 等,2003;Dickhäuser,Buch,&Dickhäuser,2011)。

综上,以成就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本研究将借助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从外部任务难度因素与内部成就动机因素相结合的视角进行探索,尝试整合现有研究分歧。

2 方法

2.1 被试

招募150名被试填写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与自己情况非常符合记4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总分范围在15~60分,得分越高,成就动机越强。将127份有效问卷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筛选出得分在前27%的被试作为高成就动机者,得分靠后27%的为低成就动机者。最终选择高成就动机被试20人(6男14女),平均年龄为21.35±0.75岁;低成就动机被试20人(5男15女),平均年龄为21.35±0.75岁,两组被试成就动机得分差异显著,t(38)=19.24,p<0.001。G Power功效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的功效能较好地探测到其预期效应[power=0.998]。

2.2 实验材料

注意瞬脱实验均在深灰色屏幕背景下进行,并包含两种任务难度。在简单任务中,目标刺激T1为1~9阿拉伯数字中的任意一个,颜色为白色;目标刺激T2为元音字母A、E、O、U当中的任意一个(去除I的原因在于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1相似),颜色为黑色。在复杂任务中,目标刺激T1为阿拉伯数字1~9所组成的加减法算式,颜色为白色;目标刺激T2与简单任务的设置相同。其余刺激流材料为A、E、I、O、U以外的大写英文字母。

2.3 实验设计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成就动机(高、低)为组间变量,任务难度(简单、复杂)、T1至T2时间间隔(lag 2、lag 3、lag 5和lag 7)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T1、T2的反应正确率。

2.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由E-prime 2.0编制。首先呈现“+”注视点500ms,之后呈现由英文大写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的RSVP刺激流,速度为100ms/个(刺激呈现时间为80ms,SOA为20ms)。为了防止被试对T1进行心理准备,T1呈现前会随机出现5~7个字母,其后呈现10~12个字母。T1与T2的时间间隔为200ms、300ms、500ms和700ms,即lag2、lag3、lag5和lag7,T2在这4个位置上随机出现共48次,实验流程见图1。

正式实验开始之前有10个试次作为练习,正式实验共包括192个试次,每个试次结束后,要求被试填写所观察到(或计算出)的T1和T2。简单任务中,被试需要在观察完每一串刺激流后,在反应界面填写T1(1~9阿拉伯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和T2。在复杂任务中,在反应界面填写T1(加减法算式的结果)和T2。被试在安静整洁、照明条件良好的实验室里单独施测,被试距屏幕60厘米,实验约持续30分钟。

图1 不同任务难度的注意瞬脱示例图

3 结果

对T2的反应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成就动机主效应显著,F(1,38)=10.42,p<0.05,η2p=0.215,高成就动机的个体对于T2反应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低成就动机的个体。这说明成就动机影响注意瞬脱大小,高成就动机被试的注意瞬脱受影响程度更小。任务难度主效应显著,F(1,38)=204.21,p<0.001,η2p=0.843,相比于简单任务,T1为复杂任务时,被试的注意瞬脱更加明显,即复杂任务阻碍了个体对T2的辨别。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F(3,36)=13.9,p<0.001,η2p=0.524。Bonferroni检验表明,被试在lag2条件上对目标刺激T2的平均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lag3、lag5与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pmax<0.001;lag3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pmax<0.01;lag5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正确率与lag3与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min=0.09。结果表明,当目标刺激T2出现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上时,目标刺激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成就动机与任务难度交互作用显著,F(1,38)=11.95,p<0.01,η2p=0.239。简单效应检验分析可知,在复杂任务中,高、低成就动机被试对T2反应正确率差异显著,p<0.05,高成就动机被试的T2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低成就动机被试。在简单任务中,高、低成就动机被试对于T2反应正确率差异显著,p<0.01,高成就动机被试的T2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低成就动机被试(见图2)。

表1 不同成就动机被试在两任务难度条件下对T1以及不同lag上T2的反应正确率

图2 成就动机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图

任务难度与时间间隔交互作用显著,F(3,36)=4.12,p<0.01,η2p=0.234。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简单任务中,被试在lag2条件上对T2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lag3、lag5和lag7条件下的,pmax<0.05;lag3条件下对T2的反应正确率与lag5和lag7条件下的没有显著差异,pmin=0.67;在复杂任务中,被试在lag2条件上对T2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lag3、lag5和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pmax<0.001;lag3条件下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p<0.01;lag5条件下的反应正确率与lag3和lag7条件下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pmin=0.45。这说明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的注意瞬脱有显著影响(见图3)。其他二阶或三阶交互作用不显著,pmin=0.11。

图3 任务难度与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图

4 讨论

借助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本研究通过区分被试的成就动机差异、从复杂认知加工视角操控T1的任务难度,考察了成就动机、任务难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成就动机个体的注意瞬脱成绩显著高于高成就动机个体,这一差异在简单任务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验证了自我效能感理论。

本研究发现高成就动机个体更少发生注意瞬脱,其原因可能为:为了使有限的认知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个体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马莹华,王小东,高淑,青隋雪,2008;董蕊,2017),注意瞬脱是注意选择性在时间维度上的具体表现(曾庆巍,刘爱书,2015;Raymond et al.,1992),它要求个体对分心刺激、不良情绪等进行有效抑制(陈江涛 等,2014)。有研究已经证实,高成就动机者在Stroop抑制任务中的成绩更好(Kazén,Miguel,&Kuhl,2005)。另一方面,高成就动机者更擅长运用注意资源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坚定地推动目标行动,促进目标达成(陶曙红,龙成志,郭丽冰,陈艳芬,沈志滨,2019;张林等,2003)。

相比于简单任务,复杂任务条件消耗的注意资源更多、分心刺激干扰水平更高(孙延超,李秀艳,高卫星,许桂春,杨海英,刘晓芹,2011;徐通,吴萍嘉,王永午,苏渊,1995)。本研究发现简单与复杂任务的T2反应正确率差异显著,进而说明任务难度控制较为有效。依据成就动机理论,低成就动机者对任务持避免失败态度,并倾向于选择最简单或最难的任务,他们对任务难度变化低敏(Dickhäuser et al.,2011)。本研究结果也发现低成就动机者简单任务的反应正确率仅比复杂任务高约9%;但高成就动机者对任务持力求成功态度,且偏好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他们对任务难度变化较为敏感(Kazén et al.,2005)。本研究结果也发现高成就动机者在简单任务下的反应正确率比在复杂任务下高约15%。这一结果可以为现有关于任务难度影响注意瞬脱的矛盾结论提供分析思路,即成就动机可能起到调节作用。

除本研究关注的成就动机这一个体因素外,还有研究从任务范式角度出发,证实只有T1之后没有掩蔽时,T1的难度才影响注意瞬脱的大小(Visser,2007),而掩蔽亦是通过加大T1的难度从而延长T1的加工时间来影响注意瞬脱大小的(张明,王凌云,2009;Seiffert&Di Lollo,1997),这再次说明了本研究控制任务难度的必要性。

前人研究中,T1任务难度的控制停留在简单认知加工水平,本研究沿用杨萌(2009)改变T1任务难度的方法,将T1任务难度转向复杂认知加工层面。结果表明,在简单任务条件下,注意瞬脱最大值出现在lag2位置上,消失在lag3位置上,这与前人结果相一致。王璐等(2014)探讨了不同时间间隔(-lag2,-lag1,lag1,lag2,lag6)条件下注意瞬脱的特点,结果发现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目标刺激T2的正确率逐渐提高,注意瞬脱逐渐消失。王雪玲、关荐和李文瑞(2019)研究了在中性刺激和安全风险信号刺激条件下的注意瞬脱差异。结果指出,随着T1目标和T2目标之间时间间隔的增加,不论是安全风险信号刺激还是中性刺激,被试对T2目标的反应正确率都在逐渐提高。

但本研究首次发现,在复杂任务条件下,注意瞬脱的最大值出现在lag2位置上,在lag7位置上依然显著,即个体对目标刺激T2的反应正确率并没有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注意瞬脱持续显著。这很可能与任务难度的控制方法有关。相比于简单任务条件的字母识别,复杂任务条件的数字运算会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需要额外的信息加工过程,所以其注意瞬脱的保持时间更长。而且,由此结果可以推算,复杂任务加工时间比简单任务加工时间长约400毫秒,这也可以说明本研究任务难度控制方法较为有效,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但采用同样的任务难度操控方式,杨萌(2009)却发现lag4至lag7,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中被试对T2任务反应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即注意瞬脱消失。文献剖析后发现,本研究的简单T1任务为观察并识记阿拉伯数字,其干扰项为其他8个数字,杨萌的简单T1中被试需观察并识记数字为奇数还是偶数,对应的干扰项为偶数或奇数,干扰范围为1;本研究的复杂T1任务为加减法运算,干扰项为答案以外的其他17个数字,杨萌的复杂T1任务中被试需判断算式结果为奇数还是偶数,其干扰范围依然为1。此外,对于大学生而言,奇偶数字判断的任务较为简单,可视为自动的加工过程。简言之,本研究任务难度的操控方法更难、消耗的注意资源更多,所以注意瞬脱的发生概率更大,而且T1的注意资源负载确实会调节注意瞬脱的大小与持续时间(Ouimet&Jolicoeur,2007)。

本研究将成就动机引入注意瞬脱,拓宽了成就动机的研究范畴。但注意瞬脱具有普遍性(Martens,Munneke,Smid,&Johnson,2006),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20分钟的短暂注意训练即可消除注意瞬脱(Choi,Chang,Shibata,Sasaki,&Watanabe,2012),未来研究也可以结合本研究结论,分析这一训练方法对高、低成就动机个体在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对消除注意瞬脱的效果差异。同时也可进一步探究启动的状态成就动机,在任务难度与注意瞬脱间的作用机制。

5 结论

本研究证实,成就动机在任务难度影响注意瞬脱中具有调节作用;低成就动机个体、复杂任务条件更容易发生注意瞬脱;两种任务难度条件下,低成就动机个体的注意瞬脱成绩显著高于高成就动机个体,但这一差异在简单任务条件下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正确率间隔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间隔之谜
生意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生意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上楼梯的学问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