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1-01-19 10:00李惠锡张健荣张国富邹建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腰椎

李惠锡,张健荣,张国富,邹建平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新会 529100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胸腰椎骨折发生后,可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受到破坏,相较于其他骨折类型,其复位难度更大[1]。椎弓根螺钉置入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常使用的手术方案,但该手术难度大,准确度要求高,医师手术置钉稍稍偏移,就会造成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大打折扣,不仅影响患者的骨折恢复,还可能造成神经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可帮助医师在手术前更为清晰地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从而制订严谨的手术计划,降低手术的失误率,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选取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验证3D 技术辅助医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0~60 岁,平均(41.69±7.8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1例,坠落3例,人为事故4例,其他2例。骨折部位:胸腰椎骨折11例,胸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4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60 岁,平均(41.80±7.9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0例,坠落3例,人为事故4例,其他3例。骨折部位:胸腰椎骨折12例,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经X 线、CT 诊断明确为单纯闭合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LICS)>3 分患者;(2)符合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的手术指征;(3)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脊椎严重受损、合并神经功能损伤;(2)精神异常;(3)恶性肿瘤;(4)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3D 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的进行。术前:对患者的椎骨、骨折及其周边进行CT 扫描,对数据进行保存,然后依据数据建立3D 模型,导入3D 打印仪器的配套软件中。使用PLA材料对模型进行打印,建立患者的仿真椎体,医师依据该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演练,确定手术流程、计划。术中:按照指定的手术计划执行手术,患者在全麻下手术,依据其骨折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调整手术台曲度以适应患者。在C 型臂下选择合适的进针点,依据手术计划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型号、角度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进行治疗。如在置钉过程中发现与影像学诊断评估不一致的情况,适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置钉方案。期间密切观察相关指标。术后处理:对患者予以常规抗感染,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术前采用CT、X 线等影像学方法对患者的骨折进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手术时依据手术方案进行置钉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

对比两组患者的置钉情况,包括使用的螺钉数量、置钉准确率。

术后6 个月后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复查,对比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前后椎体高度比、矢狀位后凸Cobb角。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1.4 效果评价

置钉准确率:优,螺钉位置、角度准确,螺钉固定在椎弓根内;良,螺钉位置、角度有一定偏移,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差,螺钉位置、角度误差大,螺钉穿出椎体。将优、良的置钉视为置钉准确。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置钉情况比较

观察组置钉数量少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伤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6 个月观察组伤椎前后高度比大于对照组,矢狀位后凸Cobb 角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Tab.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Tab.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0手术时间/min 109.24±21.09术中X线暴露次数10.66±2.80术中出血量/mL 91.26±16.54术中输血量/mL 90.92±17.23110.66±23.563.0140.00520136.77±25.883.6880.00115.45±3.564.730<0.001115.78±23.883.7760.001

表2 两组患者置钉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crew plac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伤椎恢复情况对比(±s)Tab.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injured vertebrae between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伤椎恢复情况对比(±s)Tab.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injured vertebrae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020伤椎前后高度比/%术前61.35±8.2661.82±8.320.1790.859术后6个月93.44±11.2384.24±12.812.4150.021矢狀位后凸Cobb角/(°)术前23.56±4.6623.84±4.720.1890.851术后6个月9.31±2.3512.11±3.103.2190.00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5%,两组对比(χ2=5.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此类患者的脊柱受到高能冲击后出现压迫、扭曲、弯折,稳定性、生理曲线遭到破坏,需及时行复位治疗[3]。此外患者的韧带、关节囊也遭到损伤,脊柱神经受到刺激,治疗十分棘手。此类患者的治疗目前常借助椎弓根螺钉完成对骨折的复位、固定,通过螺钉置入到椎弓根使脊柱的形态恢复。由于对放置螺钉的位置、角度均有较高的要求,术中螺钉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不正确的置入螺钉损伤患者的胸部、腹部,不仅可能造成大出血,还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其手术难度大[4]。如果有种方式可降低置入螺钉时的难度,即可显著地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率、质量。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模型等行业中,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3D打印技术也在骨科治疗中取得突破,通过CT扫描获得器官、组织、骨骼的模型数据,通过3D打印出分层模型后可供医师在手术前增加对患者骨折情况的了解[5-6]。通过模型可在手术前确定确切的手术方案,如选择什么型号螺钉、置入螺钉的位置、角度、顺序等手术流程,从而显著地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效率、质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借助3D打印技术,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流程完成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钉数量少于对照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术前进行3D模型评估,可有效提高置钉的计划周密性及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置钉,即达到减少置钉,提高置钉准确性的目的;观察组伤椎前后高度比大于对照组,矢狀位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则可能是因为进行3D模型打印,有助于降低手术技术难度,帮助医师更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评估,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对比,可证明借助3D打印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提高螺钉准确率,从而使手术效率、质量提升,并发症减少。

综上所述,3D 打印技术可帮助医师在术前更为细致地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通过模型制定科学的手术计划,降低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效率、质量,使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腰椎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装配应力对螺钉质量的影响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