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1-01-19 10:00刘晓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玻璃体晶状体分型

胡 然,俞 江,徐 晋,刘晓娟,杨 芳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苏州 215400

随着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并完善,白内障的治愈率已大大提升,促使众多患者恢复光明,但因眼部结构复杂,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尤为显著[1-2]。相关研究表明,晶状体PCR 可能与晶状体核分型有关,但临床尚未明确。因此,明确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临床早期实施防治策略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将探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并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眼科疾病鉴别诊断学》[3]中白内障诊断标准;(2)均经裂隙灯、眼底、眼压、眼B 超等检查确诊为白内障;(3)均具有手术指征;(4)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由本院妥善保管。排除标准:(1)严重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2)先天性、外伤性白内障;(3)既往有眼部手术史;(4)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男24例,女49例;年龄40~80 岁,平均(63.26±5.0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54例,初中及以下11例。

1.2 方法

1.2.1 晶状体PCR发生的判定标准

(1)前房或后房突然变深;(2)晶状体核倾斜,旋转受阻;(3)超声乳化头产生无效超声;(4)眼底红光反射改变。符合上述任意一种情况,则判定为发生晶状体PCR。

1.2.2 临床资料统计

73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5岁、<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体质量(≤51 kg,>51 kg)、晶状体核分型(≥Ⅲ级、<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是、否)、眼别(左眼、右眼)、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并将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变量纳为自变量,对其赋值,将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的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检验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晶状体PCR发生情况

73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有16例发生晶状体PCR,占比为21.92%;57例未发生,占比为78.08%。

2.2 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眼别、文化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晶状体核分型、合并玻璃体积血与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初次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证实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纳为自变量,见表2,将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并将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3 讨论

白内障主要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从而造成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最终导致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断而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目前病因不清,多认为与老化、遗传、眼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等有关,视物模糊为白内障的主要表现,如未及时接受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4-5]。手术为目前临床治愈白内障的有效手段,但治疗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晶状体PCR现象,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男性晶状体PCR 风险更高,主要与男性易发生前列腺增生疾病有关,该疾病需要服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虹膜扩大、肌肉功能下降,易诱发虹膜松弛综合征,导致晶状体周围肌力松弛,从而提升晶状体PCR风险[6-7]。晶状体核分型≥Ⅲ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此时患者晶状体过硬,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容易划破后囊膜,造成晶状体PCR,因此,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晶状体PCR 的发生风险,临床需尽早为患者实施手术[8]。玻璃体积血疾病对患者视力造成一定危害,进一步降低白内障患者视力,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易造成积血部位破裂,从而影响手术视野,导致操作过程中损伤晶状体后囊,诱发晶状体PCR,危害患者健康,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本研究结果中,73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有16例发生晶状体PCR,占比为21.92%,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本研究回顾性收集的老年患者占较高有关,该类患者眼部各项功能退化,对手术耐受性较低,且对术者操作标准要求较高;同时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具有一定局限,临床可加大样本数量,进一步探究。

表1 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Tab.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ring the occurrence of lens PCR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surgery

表2 自变量说明Tab.2 Assignmen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3 Multiple logistic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ring the occurrence of lens DCR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surgery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 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积极实施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玻璃体晶状体分型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