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1-01-19 10:56周灿宦李红全谭超华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界肿物良性

周灿宦,李红全,李 立,谭超华

台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台山 529200

乳腺叶状肿瘤又称乳腺叶状囊肉瘤,约有0.3%~0.9%的乳腺肿瘤为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罕见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按照乳腺叶状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分为恶性、交界性、良性3类。女性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高发年龄段为40 岁左右,且哺乳期、多产妇、绝经前女性发病较多。目前认为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与内分泌系统失衡或在纤维腺瘤基础上形成[2]。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50例,均为女性,年龄20~64 岁,平均(42.5±2.1)岁。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程0.5~8年,平均(4.2±1.1)年;肿瘤直径2~13 cm,平均(6.6±0.3)cm。肿瘤性质:良性14例,恶性、交界性36例。手术方式:单纯乳腺切除术14例,肿块局部扩大切除36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6例,右侧24例。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其他浸润性癌;患者随访资料缺失或失访者。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乳腺切除术、肿块局部扩大切除,切除边缘均超过肿瘤边界1~2 cm。肿瘤切除后全部4%中性甲醛固定标本,予以石蜡常规切片、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4 μm 厚度切块,光镜下观察标本,记录肿瘤组织细胞的坏死、肿瘤间质生长、核分裂、生长方式等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和年龄、核分裂、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予以电话、门诊复查随访,每3 个月复查一次,评估乳腺叶状肿瘤的2年内复发情况和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1.3 评估标准

巨检:肿块容易手法剥离,为结节状肿物,边界清晰,部分肿物包膜完整,为灰红、灰白色切面,局部出现大小各异的裂隙或囊腔,内容物为乳头状形态或清亮液,实性区为漩涡状、编织状,局部黏液为半透明样,质地较硬。

镜下所见:交界性、恶性肿瘤间质生长过度、多见细胞核分裂,侵袭性生长,良性则间质无显著生长过度,偶见细胞核分裂,多呈膨胀性生长。分裂象在10 个高倍视野(HPF)下,连续计数细胞密集区的10个HPF视野中的细胞核分裂象,恶性肿瘤超过10 个,并见发生肿瘤片状坏死;交界性肿瘤为5~9个,良性为0~4个[4]。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比描述,P<0.05 为差异显著。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相关病理因素行logistic 回归分析,以乳腺叶状肿瘤2年内的复发作为因变量,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亚变量设置为多分类变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乳腺叶状肿瘤术后2年复发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50例,术后2年复发13例(26.00%),与肿瘤大小、年龄、肿瘤性质、手术方式、核分裂、间质生长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乳腺叶状肿瘤术后2年复发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Tab.1 Recurrence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phyllodes tumor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一般经手术治疗为主,肿块完全切除后,如果切缘阴性,预后较佳;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若出现血运性转移,极易引发严重后果;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情况与手术切除范围、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5]。乳腺叶状肿瘤是由上皮及间质构成的典型的混合型肿瘤,其成纤维细胞增生过度,非新生物导管是其上皮成分。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物呈圆形,边界清晰,偶尔合并粗糙钙化,包块中含有囊腔或裂隙,乳腺叶状肿物无论良性、恶性均可复发[6]。乳腺叶状肿瘤的核分裂象为在10 个HPF 下,连续计数细胞密集区,恶性肿瘤超过10个,发生肿瘤片状坏死;交界性肿瘤为5~9 个,良性为0~4个;良性肿瘤异型轻度,恶性异型显著[7]。本研究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乳腺叶状肿瘤50例,术后2年复发13例(26.00%),与肿瘤大小、年龄、肿瘤性质、手术方式、核分裂、间质生长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秀等[8]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巨检显示乳腺叶状肿瘤手术易剥离,为结节状肿物,边界清晰,部分肿物包膜完整,为灰红、灰白色切面,局部出现大小各异的裂隙或囊腔,内容物为乳头状形态或清亮液,实性区为漩涡状、编织状,局部黏液为半透明样,质地较硬。镜下可见交界性、恶性肿瘤间质生长过度、多见细胞核分裂象,呈侵袭性生长,良性则间质无显著生长过度,偶见细胞核分裂象,多呈膨胀性生长[9]。乳腺叶状良性肿瘤的瘤体大小显著低于恶性、交界性组,而年龄显著低于恶性、交界性组,说明乳腺叶状良性肿瘤生长较为缓慢。而超声检查显示,交界性与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如果肿瘤细胞组织出现浸润性进展,肿瘤细胞核分裂的活跃性较高,间质呈现过度生长状态,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更显著,则该肿瘤组织多为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10]。手术治疗是乳腺叶状肿瘤治疗的临床常见方式之一,但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切除大小尚未达成统一标准。肿瘤病变复发的风险因素之一为手术切缘阳性,本研究发现,对肿物单纯切除的复发率较高,在手术切除时需距离肿瘤组织1~2 cm。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与核分裂过度活跃、肿瘤间质过度生长密切相关。综上所述,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浸润性较差、进展较慢,发病较早,乳腺叶状肿瘤预后与核分裂、间质生长、手术方式、肿瘤性质、直径、发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表2 乳腺叶状肿瘤预后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breast phyllodes tumor

猜你喜欢
交界肿物良性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大别山红旗28年不倒的军事地理和经济地理优势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哀伤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