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21-01-20 07:14陈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50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美的

陈艳

在语文课中进行美育是很自然的事,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为主,而美育是以鲜明的蕴藏着人生真理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来感染人和教育人的。语文教学与美育结合,发展了学生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将美育任务渗透并融化到语文教学中。

一、 创设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志”,也就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也就是作品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含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好的作品都有着优美的境界。境界就是作家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方面的教育,都首先要引入意境,不入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也就谈不上鉴别和表达了。

二、怎样导之入境呢?

教师可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师的语言形象;或者凭教师自己的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全身心地进入作品中,深深受到感染和激动;更多的是依靠分析作品描绘的生活画面和形象。意境的创造依赖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把作者描绘的形象再现出来,通过准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助之以手势、表情,形象地、富有情趣地、绘声绘色地再现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把学生带进文章的境界中去。

(1)利用图画形象创设意境美。图画形象可以教师亲自制作的,也可以利用现成的材料如课本的插图等。课本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级越低,插图越多。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插图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使学生强烈的情绪感染,达到显著的审美效果。

(2)利用语境美创设意境美。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意境,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当学生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時,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总是注意把自己的音色、语调同课文的内容协调地进行范读,让学生领会、欣赏文中的景色、意境、语言、情感的美,以美诱使学生入神、入境,走进课文。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朗读时要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去把握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作品美的情感打动听众,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获得情感得以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如课文《凡卡》写得生动细腻,感情真切,读来催人泪下。为使学生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感情氛围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读,以读激情。通过指导,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关注语文教学的内容美

三、在分析中鉴赏美

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深入地分析,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得到有益的启迪、熏陶和教育。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例如: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让美的情趣充满语文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看、听、读、说,指导激发学生不断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春色满园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一朵花的意境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