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提升幼儿教育管理

2021-01-21 16:29李佳译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教育管理

李佳译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人格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利用科学健全的教学方法指导儿童人格的发展,在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这种环境可能赋予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重点是发展儿童的身份认同,发挥儿童的力量和潜力,这对青年人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将基于能力的教育概念应用于学前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幼儿都得到公平的教育,并充分利用每个儿童的才能。在此基础上,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学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教育;管理;

引言

幼儿教育的意义是为入学前儿童奠定基础,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没有经历过学校生活,对事物还停留在感知阶段,幼儿教育就是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开发潜力,促使这个阶段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之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做铺垫。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虽然目前幼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论述。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

在《论语注》中,“夫子教人,各因其才”阐述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发展到宋朝之后,朱熹概括并加深因材施教的含义,陶行知学者,又将儿童素质教育内容注入到因材施教概念中,赋予因材施教新的内涵。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幼儿的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必须以幼儿为本,对于不同的幼儿,需要应用不同的教育手段,确保幼儿可以接收到最佳教育。因材施教属于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必须按照不同幼儿的认知能力、基本素养、学习水平,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全面发挥出幼儿的优势,优化改进不足与缺陷,提升幼儿知识学习兴趣并建立自信心,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实践必须遵循四个准则,并且具备现代化教育含义,所以对于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来说,因材施教有助于实现公平性教育。

二、幼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师资力量不足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有着极其关键和直接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幼儿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准不高,而且现阶段幼儿教师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很多家长甚至大众对幼儿园和幼儿教育者都产生了不信任感,导致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从业者的筛选和审查不够严格,很多从业者内心对幼儿教育事业就没有热情和责任感,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工作时的态度和心情,而孩子作为最直接的感受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且,现阶段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从事者的要求并不高,有些人只是抱着把幼儿教育当做人生迷茫时期的过渡阶段或者把幼儿教育事业当做退路的想法,以一种消极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去进行幼儿教育工作,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还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幼儿教师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局面,当老师不再是纯粹的教育者,孩子不再是快乐的学习者,家长也不再信任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者时,幼儿教育这片原本应该瑰丽美好的孕育花园终将枯萎和腐朽。

(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严谨程度不够

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不够严谨,这也和幼儿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幼儿教育管理进行统一的规范,这也导致了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的时候,其管理方式和管理种类比较多,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形式也不够严谨,这也会直接导致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的质量比较低下,幼儿教育管理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就当前而言,很多幼儿教育单位开办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这也导致了很多幼儿教育单位的所有者和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质量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幼儿教育管理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年龄比较小,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身心都比较脆弱,这也要求幼儿教育管理必须严谨。若是幼儿教育管理制度不够科学,那么其管理效果便很难真正提高。

二、因材施教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因材施教理念有科学的认知

幼儿教师应对因材施教有科学的认知,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材,材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实施因材施教之前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的性格有不同的定位和分类。因材施教并非单一的过程,其是因材和施教两个部分组成的,两者并非统一的过程,而是两个独立环节的教学过程,幼儿教师应对这两个环节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知,从而才能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教育部门应加大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对因材施教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充分肯定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二)重视幼儿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

想要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较为完善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是其基础,完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也能够帮助幼儿教育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幼儿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帮助幼儿教育单位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还应该进行完善的考核制度的设置,利用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幼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做好幼儿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幼儿教育单位也必须认识到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的重要性,给教师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四)幼儿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适合儿童需要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教师必须清楚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并找到适合每个儿童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组成具有相似人格的儿童群体,即各级教育,将他们分为认知能力或行为能力较强的儿童群体,将他们分为认知能力较弱或较平静的儿童群体,并在这些群体中进行培训第二,具有非常特殊特点的学生,如淘气儿童,应得到个别辅导,教师应个别教育他们,以便纠正儿童的性格缺陷,减少儿童的性格缺陷,同时确保儿童的均衡发展。最后,教师必须通过鼓励和充分承认每个儿童,使他们能够得到尊重和培养每个儿童的自信心,促进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五)提高师资水平

幼儿教育从事者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每年定期的对老师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评优的辅助依据,督促老师去学习去进步,也可以让孩子们对老师进行评价,孩子才是教育的主角,他们是最单纯也是最能直接感受到老师的行为和热情的。对作风良好、表现优异的老师进行嘉奖,对私自受贿、作风不好的老师进行严惩,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幼儿教育在这种正面的环境中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教育是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时期。由于幼儿心理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因材施教理念实现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避免采用统一化教育,以此提升幼儿的个人综合能力。将因材施教理念应用到幼儿教育阶段,不仅要求教师关心和关爱幼儿,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还要求社会各界给予幼儿教育高度关注,这样才可以在幼儿教育中不断形成因材施教理念,提升幼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袁俊彦.“因材施教”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6):18.

[2]刘珊.因材施教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版,2018(4):134.

[3]申世清,王蕊.学困生“慢课堂”教与学——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0):171-172.

[4]刘欢.让“与众不同”绽放精彩——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足球教学中因材施教[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8):216-217.

[5]赵红丽.浅谈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班级管理问题[J].知识文库,2019(19):75-76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幼儿教育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