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1-01-21 18:52江海霞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教育要求,改变的不单是教育标准,还需要教师根据全新的要求,运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加以培养。下文结合新课改环境,论述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之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学生作为主体,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还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关注学生思维培养,探索出高效的教学之法,完成课改目标。

一、以生为本,营造课堂氛围

新课改环境下,运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性的激发和培养,为其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当中,学习欲望被点燃,产生活跃的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当放手,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为其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并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和质疑,引领其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

比如:《天净沙秋思》讲解时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课文进行反复诵读,根据其中内容,发挥想象力,将作者描绘的景物画出来。通过字里行间信息,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在高度自由的环境当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利用这一课堂小活动,将学生学习热情顺利激发。同时,为了体现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教师还可以选择诵读音频,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边聆听边绘画,在轻松的环境之下,顺利背诵这首元曲。

此外,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营造民主化课堂,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其发表见解。需要注意,对于部分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其鼓励,培养其学习自信,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成为学生智慧发扬的“小天地”,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平台[1]。

二、创新教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一)情境教学法

语文课堂教学,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寻找教学质量的提升之路。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和学习内容极为相似的学习环境,引领其走进所学内容情节当中,对于文本信息当中蕴含的情感有深入解读。角色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较为感兴趣,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参与表演,进入学习情境,感受人物心理。

比如:《背影》这节课内容的讲解,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我”、“父亲”等角色,节选文章当中的“父亲亲自前去”场景片段,展开角色表演。要求学生抓住父亲语言、表情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再三叮嘱”、“踌躇一会儿”、“他们去不好”等语言内容进行表演,从中体会父亲情感发生的变化,进而深刻体会父爱的内敛与深沉。角色表演不但能够让学生切实参与学习情境当中,而且还能深刻体会文章内涵。

(二)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发挥个体优势,提高课堂效率。比如:《社戏》属于小说题材文章,课文是节选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完整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丰富其学习体验。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划分学习小组,讨论为何说“豆是好豆,戏也是好戏?”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完善补充表达内容。在合作学习环境下,所有学生都能运用自身智慧思考问题,有的认为“这是作者计划的。”还有的认为“作者在获得豆过程当中也获得了友谊”。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各抒己见,收集观点,给出全面的答案。最后由教师给予总结,“虽然豆不好吃,戏也不好看,但是对比作者成成年生活,童年的生活更能为其带来思想方面的满足”。运用合作学习,辅以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之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关注课内知识的讲解,同样还需要做好课外拓展教学,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文学习以后,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方式,让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发挥联想思维展开创作,表达自身观点,续写文章。与此同时,课文当中故事情节描述也有留白之处,教师也可适当提出,为学生想象力发挥提供引导,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对于后续情节展开猜测,指引其回顾前文,还能锻炼其想象思维,提高创作能力。

比如:《白杨礼赞》课文讲解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创作,思考故事发展方向。文章内容主要描述作者被西北高原白杨震撼的场面,受到白杨精神的鼓舞。然而,文章创作过程,作者并非选择一处取材点,而是在走访多地以后,经过创作完成。所以,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作者走到西北高原的时候看到了哪些事物?”“西北高原的人们让作者感受如何?”“深受白楊精神之洗礼,作者生活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内容都可以为学生想象力发展提供契机,通过假设情境,让学生思维能够得到锻炼,能力能够不断提升[2]。

结束语: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新课标要求,以生为本,营造课堂氛围,适当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拓展思维,还需要适当对课内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2021(39):84.

[2]陈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36.

作者简介:

江海霞,1968.02.17,女,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专科,中学一级,初中语文58737881-A03F-4216-BA43-F33FD6930F97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