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分析

2021-01-21 03:30农忠贞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整合运用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农忠贞

摘要:不管是商业领域,还是医学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存在与应用,信息技术同样也不例外地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早就引进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此技术的应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拓展了阅读教学空间,不再把语文阅读教学局限于小小的课本中,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新知识的机会。本文概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对信息技术的具体整合运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运用

引言:

阅读是我们升华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时代中,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淡然与宁静,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因此而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作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为阅读课堂增光添彩,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改善传统阅读课堂所带来的弊端,从而打造出与时代潮流相符的现代化阅读课堂。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1.1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弱化阅读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阅读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动画、视频等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以提升课堂效果。虽然信息技术给阅读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弱化教学重点的情况。因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资源时需要从其中进行筛选,如若从中所取资源过多,就需要在课堂上占用大部分的时间来展示,以至于忽略教学重点的强调,学生也无法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掌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度”,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因为过度使用而影响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学习。

1.2信息技术利用不合理,阻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活动并不是一项枯燥的学习活动,其实际上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知识,文本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反馈,二者相互辉映,缺一不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提供有利条件,但这需要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就目前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为了快速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把学生的阅读时间也都占用了,希望用信息技術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打破了信息技术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平衡点,以至于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吸收,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2.1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整个阅读课堂呈现着“昏昏欲睡”的态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对阅读不够感兴趣,学生往往需要在老师的“催动”下才能完成文本的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秉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教师们开始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层面入手,把信息技术当作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事实也证明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确使得阅读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出了活力满满的阅读课堂。例如,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和纳米技术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初步地了解纳米技术,以免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不了解此技术而觉得晦涩难懂,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因为视频把纳米技术的“先进和高级”展示了出来,引起了学生对纳米技术的探索兴趣,所以其在进行阅读时会更加用心,阅读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

2.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堂完整的语文阅读课不但能如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做到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之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在上课时对教学重难点讲解地太多,便会显得拖沓,讲得太少,则无法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如何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的讲解时间和讲解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判断。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图像等方式来把教学重难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并利用现代化科技对课程内容予以诠释和引导,使学生在接受大量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能拥有知识自成一体的感受。例如,“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精炼优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朗读音频,因为音频中不仅仅有对课文的朗读,还有背景音乐的加持,因此会显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在听的时候会更加用心。学生在用心体会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便能感受到其优美精炼之处,教学重点自然得到了突破。

2.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阅读是一项与思维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会发生自身思维与作者思维上的碰撞,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解读。如果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够敏捷、开放,很可能会读不通作者的写作情感,这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少语文教师都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地揣摩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进一步丰富,提升阅读效果。例如,在讲解“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尾声之时,教师需要对“铁罐找不到”的原因进行讲解,并给学生诠释此篇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道理。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铁罐找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常识有些匮乏,所以就有极个别的同学回答了出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分别展示一下陶和铁的本质及其特性,使同学们通过对比来找到陶罐能“生存”下来的原因和铁罐消失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去本文内容相联系,使其自己通过思考、对比等方式总结出本文蕴含的道理,从而实现思维的拓展与碰撞,优化课堂效果。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信息技术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信息技术是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其之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地应用,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摸索,找到建设现代化高效课堂的方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43):139.

[2]周红英.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小学阅读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17.

[3]文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7.

猜你喜欢
整合运用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聚合资源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浅论在有效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