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里的温暖

2021-01-21 05:44凌丽君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腊八粥腊肉

凌丽君

每当唱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首童谣时,我们就知道,农历新年就快到了。“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传统的习俗是每人都要喝上一碗热热乎乎的腊八粥。

为什么要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呢?是不是因为到了冬天,中国有些地方,比如四川、湖南等,都喜欢吃腊肉,所以叫腊月呢?

其实,“腊”的得名,和打猎有关。古人给事物命名时,喜欢将有共同特点的事物放到一起,给它们取相同或相近的名字。比如植物的茎干叫“茎”,人的脖子叫“颈”,人的小腿叫“胫”,狭窄的路叫“径”,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构件“”,表示它们的读音相同或相近。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仔细想想,就可以發现它们都是长条状的。

“腊”最初是一种祭祀的名称。在年底的时候,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人们要向众神献上打猎所获得的各种猎物。因为祭品是猎物,所以就把这种祭祀称为了“腊”。之所以选这个字,是因为它和“猎”字音相近,足以说明它与打猎有关。

另外,“腊”的字形中还突出了祭祀用“肉”这一信息。注意,这个字中的“月”可不是月亮、月份的意思。在汉字中,还有很多和“腊”一样用“月”表示与肉相关的字。比如:肝、脏、胃、脾、臂、脚、腿……它们和月亮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有最典型的“胖”字,“胖”不就是肉多吗?所以,这些字中的“月”其实都是“肉”。在早期的甲骨文里,“月”和“肉”就很相似,你看:

月——

肉——

后来,为了让它们的区别更明显,人们才分别创造了“月”和“肉”。不过,至今在汉字中见到“月”这个偏旁时,还是有很多人会把“月字旁”称为“肉月旁”。

了解了“腊”字的起源后,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了——因为在这个月会举行“腊祭”,月份因而得名。

现代人很喜欢吃的腊肉,也是因为多在腊月烹制食用,所以叫“腊肉”。千万别因为有些腊肉是辣的,就写成“辣肉”哦。

腊月是辞旧迎新的月份,在最后的几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事要做,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而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主要的工作是泡腊八蒜和熬腊八粥。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了。为什么在这一天要喝粥呢?相关传说非常多,其中有一个说法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关。传说他修道时饥寒交迫,一位牧女给他送来了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终于在十二月八日这天成道。后人出于对释迦牟尼的敬仰与纪念,慢慢就形成了腊八喝粥的习俗。

因为这个传说与佛教有关,所以历朝历代,很多寺院都会在腊月初八熬粥,舍给天下的百姓,腊八粥也逐渐成为了心系他人的象征。宋代诗人陆游在他的诗句中干脆直接称腊八粥为“佛粥”——“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人在腊八节这天,看到馈赠的腊八粥,感到江边小村新春的气息越发浓郁了。

腊八粥的原料也是多种多样,红枣、花生、小米、红豆、黄豆……都可入锅,熬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腊八粥。当然,不同的地方,吃法不同,选择的食材也不尽相同,但不管食材的差异有多大,那一口口沁入心田的甜香,以及对新年的期盼,都是一模一样的。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腊八粥腊肉
腊肉和臘肉你肯定搞混了
闲话“腊肉”
一起喝腊八粥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腊八节
过年啦
南昌的佳肴
寒冬腊月,腊味飘香
面对辱骂
腊八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