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以技·述之法学于艺·生成术

2021-01-22 01:59袁海锋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长教材教学

袁海锋

【写作主题解读】

叙事是写作最为依托的表达技法,也是学生极难掌握的写作教学内容。此单元是小说单元,单元写作主题定位为“叙事要引人入胜”,恰是有意破难。“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1],如此单元提示语,折射出几点信息:一是以单元文本为依托,即明确了文体属性——文学性叙事写作;二是教学内容明确为“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即文章宏观结构的把握和句段微观技法的呈现。

对标2017年版“新课标”,此单元写作训练应落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中第三点明确:“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2]由此,我们有几点教学启示:一是选择“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学习支架,遵循“了解写作规律——落实写作能力”路径,在阅读教学中清晰教材选文的写作规律性技法,并设计有益有趣的写作教学形式,实现技法的习得与迁移。二是丰富教材素材选择,助力写作训练达成,课标指出要“结合所阅读作品”,而教材单元提示取例此单元作品外,还用了必修上册《哦,香雪》之例,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教材素材可跨册,甚至跨级将初中教材中的有益素材吸纳进来,充实教学内容,夯实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叙述视角、叙事布局、叙事节奏(延宕、疾进)。

【教学条件分析】

内部条件:叙述视角、叙事布局、叙事节奏等是极为专业的叙事学知识,对叙事作品的写作影响巨大,但学生对叙述视角概念较为陌生,这是教学必要性;经前期阅读教学,学生对教材内容熟悉,在教师教学设计引导下,能够理解、领会上述知识点,这是学情可能性。

外部条件:执课教师对叙事学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对教材写作维度的教研思考较为深刻,这是教情坚实的依托;写作规律支架支撑写作教学,让学生有路径、有方法地改进写作质量,这是教育实践的必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找好“叙述者”

【教学目标】

1.依托教材选文,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叙述视角,包括概念、分类;

2.依托教材选文,引导学生认识、领会不同叙述视角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3.以教材选文为素材,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变换叙述视角重构故事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发动力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一个故事有多少种讲法?影响故事讲法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叙述视角。)

二、呈现材料

教材素材:

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茹志娟《百合花》(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指导学习

师:鲁迅先生的故事里,谁在讲故事?这样讲故事,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时间。)

生:萧红在讲故事,这样讲不合适,因为故事太私密,萧红不应该知道那么清楚。这样写,读来挺尴尬的。

师:《百合花》里是谁在讲故事?通讯员为什么没借到被子?

生:“我”在讲故事;“老百姓死封建”“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师:原因能再详细点吗?

(生讨论无果。)

师:同学们知道造成两则故事叙事如此差异的原因吗?

教师推出叙述视角知识材料:

叙述视角是文本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清理的是“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3]。叙述视角涵盖内容极为丰富,除叙述作品教学中涉及的叙述人称外,还包涵叙述视角类型、叙述场景、人物活动空间等。

根据叙述者的叙事能力,叙述视角分成全知型叙述与限制型叙述。全知型叙述中,叙述者凌驾于文本之上,“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4],人物遭遇、心理动机、叙述背景、情节发展等无不在他视野之内。

师:哪则故事是这种全知型敘事?大家还学习过哪些此类型课文?

生:《回忆鲁迅先生》《狼》《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

限制型叙述则由于叙述者的选择,视角受到限制,只能在文本中就个人身处的场景,进行有限叙述。在此基础上,叙述视角还可依托叙述人称,细分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全知型叙述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限制型叙述则可以在三种叙述人称中自由选择。

师:为什么“我”不能清楚说出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的原因?

(学生结合上述材料讨论。)

四、落实训练

不可否认,萧红的叙述视角确实存在问题,这大大“折损”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接下来,我们来做些补救: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你来重新讲述这段故事。

许广平叙述视角:

脚步声很轻,我还是醒了。已经是下半夜了,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之后,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鲁迅叙述视角:

已经是下半夜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我要开始工作了,不过,在工作之前,我要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广平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我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师:大家思考下,还有没有其他叙述视角的可能?

五、评估总结

仅从这一节的叙事效果看,大家看鲁迅、许广平叙述视角的效果是不是更真实,更有味道?叙述视角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文本,“视角的类型十分关键地承担着叙述世界的建构”[5]。当叙述视角选定,故事的叙述人称、叙述空间、故事场景随之也会确定。不同的叙述视角有其不同叙述特长,但具体文本的最佳叙述呈现却只有一个。合理的叙述视角选择可以让故事更加艺术而合理地诞生,叙述视角谬误则会形成错位的叙述空间、诡异的故事场景,文本的文学性被消解,文本意义被直接减损。

六、迁移巩固

课下作业:在农家小院里,新媳妇与来借被子的通讯员是如何“交锋”的?大家一定很感兴趣!左边两排同学以“新媳妇”为叙述视角,右边两排以通讯员为叙述视角,重写通讯员借被子被拒的故事。

第二课时布局“故事群”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素材,引导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组合推进形式;

2.依托教材素材,学生能够运用故事组合技法,提升个人叙事类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发动力

同学们,找到故事合适的叙述者,只是迈出写作第一步,不足以让你的故事精彩绝伦!想知道第二步怎么迈吗?来,上课!

二、呈现材料

《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选择了三个叙事单元:阿长元旦清晨“逼”我说祝福;讲“长毛”骇人故事;送《山海经》小书。

《哦,香雪》中,铁凝也设计了三个叙事单元:姑娘们看火车上的旅客;姑娘们抓紧时间跟旅客做买卖;香雪为换铅笔盒上车,并从西山口走回。

三、指导学习

师:《阿长与〈山海经〉》中,面对阿长“逼”我说祝福,“我”对此做何反应?

生:“不耐烦”“元旦辟头的磨难”……

师:对她讲的“长毛”骇人故事,又是什么态度?

生:“发生了空前的敬意”,有反讽意味。

师:用一句话概括《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中“我”对阿长的态度。

生:“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

师:那在阿长送《山海经》小书之后,“我”的态度如何?

生:“遇着了一个霹雳”“震悚起来”“发生了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师:大家思考,三个叙事单元的意图一样吗?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不一样,前两个故事情节表面说阿长不好,实际上是为凸显阿长的好蓄力,是一种对比。

师:《哦,香雪》中,山村姑娘对列车、对旅客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新奇地看,亲切地靠近、做生意,满怀期待地走上去、富有力量地走回来……

师:这些情感态度关系是怎样的?矛盾吗?

生:不矛盾,是同向发展的,不断增强的。

师:我们初中还学过哪些类似故事布局的课文?

生:《老王》的老王送冰到家、送默存到医院、临终送鸡蛋香油。

像鲁迅一样,选取一组对立的叙事单元,叙事单元的前两个情节着重凸显人物的负形象,为第三个情节人物正形象的呈现蓄力。在数量把控上,贬抑性情节无疑压倒了褒扬性情节,为人物形象的反转充分蓄力;在行文体量上,贬抑性情节极力收束,褒扬性情节极力舒张,进而反客为主,实现人物形象的颠覆和重构,将写作者的心绪畅意表达。我们将这种叙事策略称作“欲扬先抑”式布局,如图示:

像铁凝一样,三个叙事单元同向发力、层层推进,它们虽然不存在情绪倾向的差异,但每个情节的言语权重却是有变化的。从行文篇幅看,随着叙事推进,言语权重不是一波三折的起伏,而是像浪花样片片助推,如台阶般级级提升;从言语意图看,言语权重的增加不止于篇幅拓展,而更着意于写作者情绪不断地酝酿与抒写。随着叙事单元言语权重的加码,叙述情绪也逐渐升华,直至情感顶峰。我们将这种叙事策略称作“推波助澜”式布局,如图示:

四、落實训练

同学们,按照我们分析出的“欲扬先抑”“推波助澜”式两种布局,来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

1.清理叙事单元:夫死,一进鲁镇——被抢,被卖再嫁——夫死子亡,二回鲁镇,不能祝福——捐门槛,不能祝福,被赶出四叔家——遇“我”问灵魂,无果冻死。

2.理顺叙事单元关系,事件都是负向发展,人人参与,推波助澜,把祥林嫂推向绝路死路,鲁迅由此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世态炎凉。

五、评估总结

篇章布局是写作最为宏观的外部构画形态,只有在篇章布局的框架指引约束之下,写作才有深入情境细节,继而实现合宜抒情的文学可能。写作教学中,发掘成熟作家谋篇布局的规律,清晰的“欲扬先抑”“推波助澜”式布局,对学生处置故事布局无疑是有益的。

六、迁移巩固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人,选择三个叙事单元进行写作组合,呈现你的写作意图,口述成文,形成三分钟演讲。

第三课时来点“节奏感”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素材,引导学生领略、掌握控制叙事节奏的延宕、反转技法;

2.学生将延宕、反转叙事技法运用于常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的节奏感。

【教学步骤】

一、激发动力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叙述者选的情节巧妙,叙事布局清晰,可故事还是没讲好——要么讲快了,要么说不下去?究其原因,在于叙事节奏感的把控!想搞定吗?来,上课!

二、呈现材料

鲁迅《社戏》看戏波折:

想看社戏,“早上就叫不到船”,唯一的大船早出晚归,其余小船不合用;

央人到邻村问,也没有;

晚饭后,双喜提议借八叔的航船看夜戏。外祖母怕一帮孩子不可靠,母亲也觉得让大人同去熬夜不合情理……

看见渔火,却不是赵庄社戏;

来到赵庄,近台却没什么空位,只能远远看;

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过,一个小旦咿咿呀呀唱个不停;

口渴,托桂生买豆浆,买豆浆的聋子却回去了……

契诃夫《变色龙》狗主人是谁:

“不錯。……这是谁家的狗?……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

“这条狗象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它身子矮小,可是你……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

“不,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这条狗呢……完全是下贱胚子”

“没错儿,是将军家的!”“你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你送去的。”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狗!”“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可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好一条小狗崽子……”

三、指导学习

师:《社戏》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社戏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迅哥儿”从早到晚要看社戏的心情怎样?

生:期望——失望。

师:同学们看这些事件,它们有怎样关系?

生:后一件事阻碍着前一件事的发展,但阻碍之后又有一定解决。

师:《社戏》的这些故事都自有叙事节奏,结果一个事件一阻碍,叙事节奏就慢下来,这就叫叙事延宕。一个事件被延宕,事件中的人物情绪会怎样?

生:沮丧,不开心……

师:李白《朝发白帝城》是不是隐藏一个叙事延宕?他本来干嘛去?阻碍的事件是什么?这里叙事延宕中李白的情绪如何?

生:是;被贬夜郎;遇赦放还;欣喜若狂。

师:《变色龙》中,谁是变色龙?他因什么变色?狗主人的什么——?

生:奥楚蔑洛夫;狗的主人;权势。

师:同学们,狗主人变化,其实也是故事发展方向变化,这种故事方向变化就叫叙事反转,叙事反转也是一种调节叙事节奏的技巧。叙事自有节奏,每当叙事反转,叙事节奏怎样变化?

生:加快。

师:所以,同学们,当你讲故事节奏太慢,推不动的时候,不妨叙事反转一下。

四、落实训练

大家翻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寻找施耐庵笔下的叙事延宕与反转的运用。

“林冲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早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师生讨论:林冲欲杀陆虞侯等人,但作者有意让人隐匿,再找,再隐匿,作者的叙事延宕,不仅让故事停滞,也让林冲“自心下慢了”。之后再有官营抬举之延宕,却经由“风雪山神庙”的苦心设计,叙事彻底反转,见恶人之恶,也见林冲之怒,才有雪中快意恩仇!

五、评估总结

故事有狂奔结局的本性冲动,写作初学者则常不由自主地叙事“狂飙”。叙事速度加快,导致叙事时间被大量蚕食,叙事空间被极度压缩。叙事延宕的其中一法便是在原本顺畅的叙事路径上,制造情节阻碍叙述起速。

写作中,要落实同质化景物人事,写作节奏因情绪僵于一格而滞重难进,致使写作达成变得遥遥无期。写作布局中,情绪反转不仅带来新的写作素材,带动写作情绪的转化升级,而且写作中节奏凝滞的困境也在瞬间消解,写作由此被推入全新境界。

六、迁移巩固

以“感谢你的良苦用心”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要求:注意叙述视角、叙事布局及叙事节奏的把控,字数800字以上。

【教学设计亮点】

1.新颖写作知识的开掘。突破叙事写作“记叙六要素”等陈旧知识,本设计从学科和科学的角度,开掘展示叙事学知识世界。叙述视角、叙事布局、叙事节奏(延宕、反转)等知识介入写作,让学生之于写作不再“盲人摸象”,继而实现“明人不说暗话”的教学效果。

2.设计契合写作推进规律,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本设计从“谁讲述”的叙述视角起教,推进至宏观谋篇布局,再深化到叙事内部的节奏把控。设计逻辑清晰,教学梯度合宜。

3.充分依托教材资源,“读写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经典文本中发掘深奥的写作原理艺术,使写作教学有据可循,亦有迹可寻。变单纯“作”后评价为“作”前指导。学生有支架,有支撑,教学有效率,也更有效果。

注释:

[1]见《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3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8页。

[3]赵一凡等:《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512页。

[4][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刘象愚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8页。

[5][美]戴维·赫尔曼等:《叙事理论:核心概念与批评性辨析》,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0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猜你喜欢
阿长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阿长买《山海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阿长买《山海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