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内早期康复锻炼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质量的效果评价*

2021-01-26 06:23韩旭东黄晓英张素燕曹志龙林金锋袁晓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康复训练通气

钱 畅 ,韩旭东,黄晓英,张素燕,曹志龙,林金锋,袁晓宇

(1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南通 226006;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呼吸衰竭是指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使肺部不能进行有效地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可危及生命。由于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且高龄人口基数庞大,致使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呼吸衰竭患者比例相对较高[2],探索一种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模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ICU 内早期康复锻炼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质量的积极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 月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的呼吸衰竭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 例,女30 例,年龄47~72岁,平均(60.86±12.2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6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3];(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4]为15~30 分。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2)既往有精神类疾病病史或现处于精神疾病发病期;(3)患有严重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需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入ICU 后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定期翻身、活动肢体、吸痰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由医师、护士、康复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康复治疗小组每24 h 对患者肌肉肌力、关节活动能力等情况进行1次评估,而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做到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早期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定时辅助翻身,局部按摩背部受压区。待患者力量水平恢复后,辅助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握力锻炼、主动体位改变等活动,训练床上坐起并逐步延长坐姿时间。患者可自主抬腿后,可适时开始床边站立等训练。因此,此类患者一般住院时间久,恢复周期长,患者和家属易积累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要注意患者心理的疏导,由专业心理治疗师与患者定期沟通,引导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医护人员要针对具体情况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积极沟通。康复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从旁辅助,避免导管移位、脱落及伤口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进入ICU 前和移出ICU 时进行肺功能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per second,FEV1)及两者的比值(FEV1/FVC)。观察并记录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利用Barthel 指数[5]评价患者出院时活动能力恢复情况,该量表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身活动能力恢复越好。治疗过程中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入住ICU 时FEV1、FVC、FEV1/FVC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患者病情好转移出ICU 时观察组FEV1、FVC、FEV1/FVC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情况()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2 例,深静脉血栓1 例,肺部感染2 例,其他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1%;对照组发生压疮3例,深静脉血栓4 例,肺部感染4 例,其他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6],同时医师也由原来的单纯重视患者生命,转向了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希望在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同时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由于ICU 内呼吸衰竭患者多病情危重,需长期卧床,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致使机体长期处于肌肉分解增加、肌肉蛋白合成降低的状态,更易造成肌肉萎缩和相关支配神经的营养不足[7],使患者脱机呼吸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ICU 内早期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和积极效果已被学者[8]肯定,但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的康复训练内容、训练开展时间、预后评价指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入住ICU 时FEV1、FVC、FEV1/FV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患者病情好转移出ICU 时观察组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早期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提高了肺泡通气量,使呼吸肌得到了更为充分地锻炼,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长时间机械通气引起的废用性呼吸肌萎缩[9],有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能引起患者脱机困难,增加肺部感染风险[10];同时过长的ICU 停留时间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较短的住院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还可以缓解患者经济压力。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训练不但包括传统康复训练活动下肢避免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维持患者骨骼肌肌肉的肌力,加强患者对抗应激的能力[11]。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神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刺激机体的传导通路,增加患者的心肺能力[12],从而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ICU 内早期康复锻炼可为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质量带来更为积极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模式。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康复训练通气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