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

2021-01-27 11:58欧洁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能工巧匠高技能双师型

欧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教育部通过建设团队、国外研修、全员培训等举措,多措并举推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扩大规模、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高职院校的自身努力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正逐步迈入到规范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人才重高配,忽视后续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师资队伍,呈现出颇具戏剧化的现象,在公办职业院校中尤为凸显,即尽管高职院校办学层次较低、生源质量不高,但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办编制的原因,反而汇聚了一大批名校高层次毕业生,其中不乏博士、“海归”等人才。然而,师资队伍的高配,并未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生源质量偏低固然有所影响,但高配人才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双师型”师资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校和专业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后续的实践能力培养规划设计,与高学历一样,高水平的实践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修炼习得,高层次教师引进后不能很快地成长为满足高职教育特点和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二)外部人才引进难,能工巧匠进课堂无法常态化

高校的专任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和模式都侧重理论,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那么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进学校,走进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而迫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有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比如订单班、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等等合作模式,能将部分专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对于市场比较热门的部分理科专业,这些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比较热衷,合作非常顺利,但是其他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合作模式尚在逐步探索中,缺乏一些稳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导致能工巧匠进课堂无法常态化。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技能业务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上高学历高学位教师数量占比较低,高职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为了缓解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也能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功底和造诣,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措施和途径。但这些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缺乏实践技能和素养,那么就需要学校进行后续的技能业务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对于高层次人才的业务培训,也需要各高职院校设计符合教师发展的“双师型”培育路径。其一,鼓励教师积极考取执业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双师素质教师入门砖;其二,要求教师走出校门,进入企业一线,跟着能工巧匠学习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技术,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其三,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培训,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建立激励机制,发现和挖掘能工巧匠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技能素质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学校花精力和财力在寻找企业高技能人才,希望真正做到能工巧匠进课堂,并实现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目前不少学校的热门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功实现,但是因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目前无法在所有专业全面铺开,让所有学生实现普惠。那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其他的模式去发现和挖掘高技能人才,这点上高职院校是否可以借鉴本科院校的一些荐才模式来寻找能工巧匠呢,设立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推荐企业高技能人才,扩大发现和挖掘高技能人才的机会和范围。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留住高技能人才

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也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术业有专攻。高职院校要提档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单在理论研究或实践技能的某一个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功都非常不易,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将更为困难。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学校组建由理论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双师”队伍。组建这类队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编制的管理以及行业人才的匮乏,所以,新型“双师”队伍的建设,其重点和难点均应放在高职院校编制管理的改革和行业人才的引进上。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编制管理的灵活性,打破人事管理制度的壁垒,采取柔性政策,对行业教师的编制采取“一分为二”“一分为多”的管理模式,以解决编制的限制和行业教师的待遇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对行业在职人员的兼职聘用、离退休技能人才的返聘、临退休技能人才的引进等各类技能人才的招聘力度,充分利用编制待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作用,对于部分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可以给予教师正式编制,由兼转专,打通高技能人才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渠道,逐步壮大和稳定高职院校高水平行业教师队伍的规模。

猜你喜欢
能工巧匠高技能双师型
看图猜熟语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政策执行研究
打造更多的“能工巧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