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宇宙”初长成:“唐探”IP打造的经验与启示

2021-01-30 12:37王玉玮
视听 2021年7期
关键词:宇宙

王玉玮

2015年,由陈思诚编剧和导演的《唐人街探案1》(以下简称《唐探1》)创造了成本8000万元收获票房8亿元的奇迹;2021年,《唐探3》以首日票房10.5亿元的佳绩打破了单市场单片首日和单日全球最高票房纪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五部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的电影。作为国产原创系列电影中的领先者,《唐探》以优质的内容成功建立了“唐探”IP,并且搭建起“唐探宇宙”的世界体系,其成功之处值得探讨和深思。

一、放大镜:聚焦“唐探”IP的成功之处

(一)类型混搭:喜剧形式承载推理故事

悬疑推理电影常以叙事节奏快、情节设置巧、感官刺激强等特点备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喜剧电影则以较强的幽默感和诙谐的台词深受观众的青睐。作为悬疑与喜剧元素巧妙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唐探”系列并没有单纯地靠拼凑笑点或以明星恶搞的喜剧形式来吸引观众,而是另辟蹊径,选择“喜剧+悬疑”这一当下流行模式。由于角色众多,人物类型丰富,可发挥的笑点十分充足,分摊在各个人物角色身上不仅不会觉得冗杂,反而让每个人物形象都丰富饱满。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剧情发展张弛有度,既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多元化类型电影的诉求,也契合了春节档电影的特点。

此外,影片在展开推理情节时也不断强化创新推理的类型风格,在剧情的拉锯之中,推理元素逐渐超过喜剧元素。本格推理渐入佳境并开启烧脑模式,从《唐探1》的黄金杀人案、《唐探2》连环杀人案到《唐探3》的密室杀人案,快节奏的剪辑搭配可视化的推演过程,将推理和犯罪的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促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之中。

(二)文化内核:迷案背后凸显文化价值

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永远是创作人刻意追求的最高使命,没有文化艺术内涵的影像只能是没有艺术生命的感官刺激,它和所有的消费文化一样,很快会被人们忘记;和所有的消费物质一样,最终必将成为垃圾被抛弃。所以,一部电影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才是吸引观众的核心。电影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人物价值观的体现,正如陈思诚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一宗案件只是故事的表面,其中的内核是《周易》中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这个世界善恶并存、能量守恒,这是对于人性的探讨,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一个思维敏捷、说话结巴的警校落榜生,一个徒有虚名、油嘴滑舌的唐人街“神探”,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迸发了不可思议的神奇火花。爆笑与破案双线并行,在悬疑推理的内核之下,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层思考:思诺利用养父畸形的爱杀掉了颂帕、救人无数的法医詹姆斯沦为连环杀人犯、宋义左手救秦风却因此露出马脚、秦风在救人与杀人之间犹豫思索……现实的残酷与温情、人性的黑暗与扭曲、善与恶的对抗与融合,它们像是莫比乌斯环纠缠的两面,因果勾连,无法分割,不断交织成具有“唐探”特色的价值体系。与此同时,影片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纳着多元文化,从案件的本格推理上升到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阴阳调和论,体现了善恶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从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的纽约到五行八卦、风水画符的传统体系,再到《唐探3》将中、日、泰各大侦探齐聚一堂,中国元素与世界的融合愈加明显。

(三)叙事丰富:新手法与旧元素相得益彰

《唐探3》沿承前两部风格,以揭秘案件为故事蓝本,通过借鉴日本侦探小说“本格推理”中的“密室杀人”这一作案手法来设置剧情。同时设定了“杀人者就是被杀者”这一充满悖论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在引入怀旧元素方面,《唐探3》借鉴了流行文化中的“cosplay”元素,由杰克贾扮演呆萌可爱的樱桃小丸子,野田昊扮演代表维护正义和平的圣斗士星矢,唐仁、秦风扮演中国经典动画形象葫芦娃兄弟。这些经典怀旧角色的融入,既满足了青年观众的青春认同,又完成了艺术元素与观众接受的有机融合。

此外,《唐探3》还将日本影坛、剧坛宿将三浦友和、铃木保奈美作为“怀旧元素”引入其中扮演角色。虽然这两位殿堂级演员的面容写满了岁月,但是他们的出现却唤醒了诸多中年观众心中的青春年华、美好记忆。

(四)影剧联动:“唐探宇宙”丰富IP内容

“唐探宇宙”以“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为载体,在唐仁、秦风两个已有的侦探之外,不断塑造新的侦探形象,延展故事版图,从泰国、纽约到东京,在国外唐人街讲述探案推理故事。《唐探》网剧在电影版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延伸发展,以影剧联动的形式,进一步搭建“唐探宇宙”的世界体系。但是相较于电影,《唐探》网剧又做了更加类型化的探索,使故事的逻辑性和悬疑感更强。新侦探林默及“五大灵童”陆续登场,在错综复杂的谜团中,探索藏于黑暗的真相,开启“唐探宇宙”全新的探案故事。

而在剧情走向、人物设置、价值内涵等方面二者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网剧《唐探》中的男主是在“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中排行第四的林默,也是唐仁的徒弟,江湖诨名阿寞;其次,《唐探》作为一种工业喜剧推理题材,它的魅力从不局限于推理搞笑本身,而是借推理撕开现代社会的层层包裹,窥见人性的千姿百态,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性+人心”的探讨;最后,林默、五大灵童、lvy等网剧角色在《唐探3》的关键时刻出场,Q的身份也最终揭晓——Q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人。至此,整个“唐探”故事实现了第一次完整的联动,而Q的出现也将成为分水岭,自此之后,“唐探宇宙”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从更多维的角度来扩张版图。

二、指南针:系列电影内容生产的三个维度

(一)IP改编与创新,展现内容多样性

粉丝黏性、内容创意、衍生价值是系列电影IP进行开发的核心要素。影视IP可以来自于小说、动漫、游戏等各种领域,经典IP改编的电影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观众对于IP改编作品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此之前,作为本土神话的西游IP由于具有较高的国民度和无版权的属性成为影视改编的香饽饽,但过度开发是当下西游IP面临的最大问题。例如由众多实力派演员大咖出演的三部西游系列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女儿国》《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豆瓣评分仅为4.3、4.4、5.6。只是单纯打着IP的噱头对人物故事进行恶搞、解构,观众也不会认可。

由此可见,观众很容易会对同一IP产生审美疲劳,系列电影要想持续保证质量并留住观众,内容的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IP的改编重在创新,在保留基本元素和精神内核的基础上,重构一个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使观众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2019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解构与重塑,也对传统神话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表达了新时代人们的抗争精神,在创新的基础上达成了原有内容与现实语境的平衡,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新鲜感和代入感。

(二)延续主创团队,保证内容完整性

系列电影拍摄周期长、市场不稳定等特点对于创作和主演团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很多由系列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由于主创团队不一、演员更换频繁等问题导致同一IP内容差异大,影片间缺少伏笔和支线联系,不能形成统一的世界体系。

系列电影核心创作团队的延续有助于影片在主题、风格等方面保持一致,以契合粉丝的长期需求及电影核心价值的延续。在“唐探”系列电影的制作中,整个创作团队正是以陈思诚为核心来进行筹谋规划,才得以建立完整的“唐探”世界观。

另一方面,相对固定的主要角色可以与观众形成一种“陪伴式成长”的关系,从而提高观众的黏性,不断聚集流量。在这种“陪伴式成长”的过程中,演员会越来越熟悉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在与角色、导演、观众的长期磨合中形成一种默契,获得各方的认同。正如三部《唐探》均使用原班人马,刘昊然和王宝强用5年的时间来磨合熟悉,真正融入角色,与角色共情,使得“外甥+舅舅”的名侦探组合深入人心,为“唐探”IP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电影宇宙,拓展内容延伸性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场域”的概念,认为“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在电影中,每一个人物IP都有以各自为中心而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系列电影的内容构建正如场域之间的共振,在完整的闭环内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各个IP的场域不断碰撞而又相互补充,融合成有统一世界秩序的多元场域,形成所谓的“宇宙”。

导演陈思诚显然是想像迪士尼和漫威那样,建立一个宏大的“唐探宇宙”,使“唐探”IP可以摆脱档期的限制独立行走。而要建立宏大的宇宙世界观,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影剧联动”,因此“唐探宇宙”落地的第一步便是2020年年初登陆爱奇艺的《唐探》网剧。

网剧《唐探》和电影共享同一个世界设定,主要人物偶尔客串,但又独立成章。电影《唐探2》引入的“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这一概念,让观众得以窥见“唐探宇宙”的一角,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也让人匪夷所思。但在随后的网剧里,排行榜上其他的侦探作为网剧的主角登场,整个侦探宇宙的框架逐渐丰满。

“影剧联动”“影游联动”在国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过去的“联动”还大多停留在把电影翻拍成电视剧或者根据电影创作手游的阶段,彼此之间是毫无交集的“平行世界”,而“唐探”的网剧和电影则是在同一个世界背景下创作的新故事,人物形象和剧情走向互为补充,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一脉相承,交替拓展成为“唐探宇宙”。

三、结语

总之,系列电影“宇宙”IP的构建需要长期的孵化与成长,“唐探”系列作为国内首个探究这条道路的先行者,值得肯定与期待。虽然目前国产系列电影较为成熟的品牌仍然较少,但是“唐探”IP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系列电影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国产系列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

猜你喜欢
宇宙
元宇宙之战
奇妙的宇宙
宇宙像个甜甜圈
宇宙第一群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这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