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类网络短视频的解读与伦理反思
——以快手APP中的乡村类短视频为例

2021-01-30 12:37安怡霏
视听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味媒介建构

安怡霏

当下每个人都处于媒介化社会中,短视频新媒介凭借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的特征充分迎合了受众的消费习惯,已成为当前媒介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群体也没有被移动互联时代的浪潮抛弃,由于短视频制作门槛相对较低,大量乡村创作者运用视频影像技术将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上传至社交平台,使得乡村风貌突破阶层壁垒,让更多都市人群感受到乡村淳朴自然的生活状态。乡村创作者们也以短视频这种媒介方式引起了更多乡村人的情感共鸣,建构着新的乡村形象。

不同于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快手App将受众群体定位于小城镇与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乡村网民微博用户规模在持续下降,这也体现出微博致力于为都市人群打造信息服务与社交互动平台,并未充分考虑到乡村用户的个人使用体验。而快手的出现则为底层群体搭建了一个可以与同类人沟通的虚拟空间,使得散碎的乡村群落拥有了在线上聚合成为共同体的可能。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乡村用户可以通过创作与互动的方式实现个人的身份认同。带有乡村色彩的短视频流露出的情感唤起了更多乡村人的深层共鸣,这种共有的情感体验成为纽带,维系了虚拟空间的群居部落,同时,快手也成为对外展示乡村形象的窗口。

一、乡村类短视频的内容呈现

最初的乡村类短视频多以对乡村山野的日常生活记录、以乡野为舞台的技能类才艺表演为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滑稽怪诞、博人眼球的乡村类短视频涌入人们视野,创作者大多身着奇装异服,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来追求喜剧效果。这些土味视频以“浮夸风”为特色,通过夸张的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以此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拍摄内容为生吃猪肉、铁锅炖自己、“社会摇”等。受众大多怀着猎奇的心理去观看土味视频,并伴随大量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视频创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流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刻意复制的土味视频蜂拥而来,这些同质化的土味视频使得乡村风格走向标签化,表现出了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产品的同质化特征。人们对于原始淳朴的乡村生活的想象不复存在,选择性的呈现方式使得愚昧、落后的乡村形象被不断建构着。

二、对乡村类短视频催生的土味文化的解读

土味文化这一新的青年亚文化兴起于网络,但如今“土味”的内涵早已失去了原本淳朴的乡土气息。快手平台上的乡村类短视频无论是表演场景、表演者的衣着打扮,还是夸张离奇的剧情、台词无不直观传达出土味文化的特征。这些自编自导的搞笑短视频收获了大批网民的点赞、评论、转发,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媒介技术的变革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乡村用户重新拥有了表达的权利,在影像中他们可以体现个人价值、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受众对猎奇向、恶搞向土味视频的需求从侧面说明了都市与乡村的阶层隔阂根深蒂固,外界观众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怀着猎奇的心理观看土味视频,文化鄙视链仍然长期存在。

(一)媒介技术发展赋予底层群体表达权力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文字阅读需要“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馈的耐心”。相比于文字,短视频这种新型媒介方式操作更便捷,制作成本更低,因而短视频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媒介中脱颖而出。快手、抖音、美拍等短视频平台赢得了不同年龄、圈层受众的一致青睐。

短视频的出现也成为乡民展示自己的舞台,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底层群体被赋予了表达的权利。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尽情释放自我,完成了“面向所有人的传播”,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围观,围观随之催生了他们成为焦点的自我满足感。快手平台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乡村用户聚集在一起,在他们的狂欢式“表演”中,土味文化得以形成,并通过点赞、转发等互动方式传播至更广的网络空间。如今主流媒体也主动吸纳亚文化,2017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就邀请了因“喊麦”而“出圈”的MC天佑与众多明星合唱其成名作《一人我饮酒醉》。

(二)流量逻辑下乡村的 “反向凝视”

“凝视”是一种观看动作,在福柯、拉康等人的论述下,演变成为一种带有身份地位、权利象征的观看方式。看与被看建构了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凝视”导致看的行为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性关系。“反向凝视”一词来源于“旅游者凝视”理论,它指的是当游客涌向旅游地时,游客在对旅游地欣赏和凝视的同时,当地居民也在对游客进行反向凝视。通过反向凝视,当地居民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并对自身文化采取了修复、抛弃、再现、创造、移植等策略,从而建构出符合大众想象的完美形象。这种“反向凝视”体现了当地居民为了经济利益对外界凝视目光的迎合,使得当地失去主体性,沦为他者的“想象目的地”。

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逻辑支配下,作为短视频创作者的乡村用户也在对外界进行“反向凝视”。商业资本的介入使得乡村用户以获取流量作为创作视频的首要目标,从而建构出大量脱离真实乡村面貌的虚假乡村形象。在注意力经济下,乡村用户为了获取关注量,不吝制作出各种低俗、浮夸的短视频以博人眼球,扭曲了外界对真实乡村图景的想象,使得乡村文化失去了主体性,乡村风格标签化,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隐匿在对流量的追逐中。

(三)阶层撕裂社会背景下寻求身份认同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差异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城市主流文化与乡村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道隔膜,“高贵的城市人”与“落后的农村人”此类认知也随之出现。长期以来,大众媒介疏于为乡村文化提供发声的渠道,有关乡村形象的话语都是站在城市视角去想象的,因此在都市人的认知中,自己和乡村人群形成的文化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他们通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观看乡民的“表演”,并抱着排斥和鄙夷的心态看待外来的乡村文化,对“土味”的命名就体现了强烈的鄙视意味。城市人仅仅依赖于乡村类短视频中各种视觉符号的呈现来建构自己心中的乡村形象,而不是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乡村的生活图景。正如戴维·哈维提出的“城市人一直是一种阶层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是“你我有别”的文化鄙视链。

在这种城市主流文化与乡村阶层文化对立的社会背景下,乡村用户只能通过创作搞笑、夸张的画面来营造噱头,以此收获大量网民的围观,从而获取关注度与热度。他们与精英主导的主流话语体系进行抗争,希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提升乡村群体的话语权力。土味视频的创作者们在快手平台上与围观网民的互动中,可以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自身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继续以博人眼球的方式不断完善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以期获得群体认同。如“牌牌琦”开启了“社会摇”的风潮,“giao哥”凭借独特的语言风格走红土味文化圈。

三、对乡村类短视频引起的审丑狂欢的伦理反思

快手App成为广大乡村用户表达自我、宣泄情绪、建构个人身份的舞台,也使乡村文化拥有了对外传播的平台,因此,土味视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近些年来由于资本的入侵使得土味视频走上了逐利的道路,短视频创作者们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快手平台上发布了大批低俗的作品。其中传达出的错误价值观念更是给青少年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未成年妈妈”短视频的大量出现引发了舆论哗然,快手也因审查不力而受到政府部门的严厉问责。

如今乡村的自我呈现已被外界视为“景观”,成为观众碎片化娱乐消遣的新型方式。低俗、猎奇的短视频内容使人们沉溺其中,引起网民的审丑狂欢,种种现象应引起人们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切反思。

(一)快乐至上的行动逻辑折射青年人的消极心态

都市青年人群长期背负着较为沉重的生活重担,这促使他们渴求一个情绪的出口去宣泄负面情绪,逃离现实世界里的压力。而快手App则为都市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纯粹享受快乐的平台,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狂欢部落。土味视频渲染的轻松快乐的氛围很容易感染受众,使得受众挣脱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束缚,参与到这场线上狂欢中。虽然都市主流文化与土味文化的区隔仍然存在,但都市青年人不再一味追求精英式的成功之道,他们制作并传播土味表情包、模仿土味视频里的经典台词,全身心地沉浸在狂欢盛宴中。快乐至上的行动逻辑使得众多都市青年人化身为“土味青年”中的一分子,他们尽情模仿乡村用户夸张、戏谑的表达方式,以此释放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更多以追求狂欢刺激为目的的短视频,不断冲击着伦理道德底线。

这些行为实则折射出了一些都市青年人消极避世、沉迷享乐的精神面貌,应该引起青年人的警醒。尼尔·波兹曼认为人们日渐在娱乐中丧失了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需要宣泄负面情绪,但一味贪图享乐,试图通过土味视频麻痹自己是徒劳的。长期沉溺在虚幻的线上狂欢空间会影响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周围环境清晰的认知。

(二)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建构真实乡村形象

在媒介素养普遍不高的乡村社会中,乡村用户较易受到商业资本的诱惑,产生对经济利益的强烈渴求。真实的乡村文化在乡村用户的欲望修辞中被抹上低俗、猎奇的色彩,同质化的短视频内容固化了受众眼中的乡村形象,也让乡村风格标签化。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建构原真的乡村形象需要以文化自信的姿态突出乡村文化的主体性地位。

真正自立和自信的现代主体的形成,需要从“被看”和“想象自己被看”过渡到主动观看和主动创造的状态。对于乡村主体而言,乡村用户利用短视频塑造乡村形象时,应该充分凸显其主体性地位,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进行“对话”。乡民的个体性不应湮没在对流量无止境的追逐中,而应秉持文化自觉的心态直面“他者凝视”,从而用符合原生态乡村生活的影像符号去还原立体化、多样化的中国乡村面貌。

(三)主流意识形态需加强对乡村土味视频的管控引导

土味视频的出现与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对土味视频的生产、传播应合理约束与规制。否则,土味视频只会成为毫无意义的视觉景观制造机器,加剧社会阶层间的撕裂。因此,主流意识形态需对其加强管控和引导。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各项政令也在督促短视频平台增强主体意识,及时对用户上传的短视频内容进行审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快手平台相关负责人在被政府部门约谈后,对平台及时进行了整改。整改后低俗的视频内容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传递正能量的内容。此外,乡村用户的媒介素养也深刻影响着土味视频的价值取向,所以主流媒体仍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乡村用户树立积极向上的创作理念,从而让土味视频摆脱以往同质化的特质,为受众呈现出新时代下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

四、结语

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历史关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乡村影像则成为传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乡村用户应基于乡村现实进行创作,展示淳朴和谐的风土人情;城市受众要理智看待视觉符号建构下的乡村新形象,避免沉溺在虚幻的线上狂欢中;主流媒体对乡村形象的传播需要更多地从乡村视角出发,而不是基于城市视角的想象。惟有社会各界携手努力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走出去”,让世界感受新时代下中国乡村的风貌,彰显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猜你喜欢
土味媒介建构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土味情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书,最优雅的媒介
“土味”不土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