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的自我表达:背离与迷失
——以茶艺风为例

2021-01-30 12:37王姚嬉娃
视听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艺符号消费

王姚嬉娃

自我表达是一种将个体的情感与价值通过特定的方式展现给他人的行为。长期以来,女性通常作为被书写和被表达的角色。“即使女性与男性存在的历史同样长久,但是女性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怎样为自己命名”①。近年来,女性表现出强烈的获得公共领域中话语权的渴望。然而,在许多以盛赞女性之美为名的自我表达下,仍有对消费逻辑的认可乃至攀附。

消费社会是消费占主要活动的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就是消费文化,是人们的消费更加追求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的文化。在消费文化的渗透下,女性的自我表达时常受到消费逻辑的支配。

2020年下半年,一种名为“茶艺风”的审美风格横空出世,流行于各大社交平台,其风格包括妆容、服饰、滤镜等方面,由此引发的网民对女性自我表达与对女性婚恋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讨论遍布于网络空间之中。

一、消费主义语境下女性自我表达的特征及趋向

(一)遵循与滥用商品的意义

通过所有物或携带品来彰显自身审美品味、价值观念与生活品质,是女性自我表达的常见手段。对商品意义的遵循首先表现在对品牌文化的自我投射。本文受访者江南小女子表示:“我是看了娜塔莉·波特曼拍的广告才想要买迪奥小姐香水的,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娜塔莉说出这句话时既浪漫又勇敢,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女性。”此外,消费社会中一些物品除了使用性意义之外,还被打上一定的文化或象征意义烙印。

比如,拍摄茶艺照的女性通常身着浅色清凉衣物,佩戴蕾丝、蝴蝶结等饰品,手持奶油蛋糕、布偶熊等,营造一种天真纯洁又带有“邀请感”的气氛。这些物品在广告中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受访者李百加表示:“奶油等于性暗示就是茶艺带起来的风,要是愿意往那方面去想,裹个大棉袄烤地瓜也能算是性暗示。”

可见,当接受并滥用产品的象征意义时,女性的表达比起内心本意,更可能只是商品的符号意义及其传递出的社会价值。

(二)追求个性与盲从潮流的矛盾态度

女性的自我表达常标榜特立独行。但由于对独立的认知不清,或受到外界的影响,女性的自我定义常出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背离的情况。

在茶艺风中,一方面,能看到许多茶艺照模仿者展示身体的同时,表达了一种自己只要想就可以但并不稀罕的态度,用另类的方式表达对“绿茶”类型女性的鄙夷。受访者江南小女子和summer都表示,拍茶艺照上传社交媒体,是觉得“比起提起绿茶婊就抨击的反应,这种‘干不过绿茶,就成为绿茶’的回击显得自己更自信”。另一方面,许多女性通过抨击茶艺风与同茶艺爱好者割席,比如知乎上点赞数1.3万的回答“最近挺火的茶艺照是什么?”,内容整篇都体现出答主对茶艺的不屑,如“看起来很easy”“刻意的卖弄的”等。

无论上述哪一种类型,乍看之下,是女性为了捍卫自认为正确的价值观而采取的自我表达行为,然而在铺天盖地的概念制造与广告营销冲击下,这种表达却常存在反叛与盲从并存的吊诡特征。当“她们”在赞扬或攻击某种对象时,很难说她们知道自己赞扬或攻击的到底是谁。

(三)迷恋在社交平台展示身体

社交媒体是面向人际网络进行自我表达最便捷的平台。其中常见女性对身体外观的展示,包括身高、体型、容貌等身体特征,也包括服装、饰物、随身携带品等形成的氛围特征。

在茶艺风照片中,被摄者往往将身体完全暴露在镜头中,眼神直勾勾盯着镜头,头歪向一边,笑得天真无邪。配合喂食等身体语言与服饰以及打光配合,创造出传统观念里天真无知少女的形象。此外,由于茶艺照对“白幼瘦”审美的隐性推崇,因此对拍摄者的身材也有要求。受访者summer、束束、一颗啵萝都赞同,“身材纤细,长相更好看、更少女的人更适合拍茶艺照”。

许多满足标准的女性在社交媒体上晒照,不满足的条件就用美颜软件整饰。诚然,身体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语言,但倘若被媒体和商业鼓吹的审美标准束缚,那这种自我表达就变成一种舍本逐末的闹剧。

二、女性自我表达的迷失与困境

(一)商品的符号意义提供幻想空间

符号化是消费文化实践的重要手段,即“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②。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文化的意识形态就是通过在物品和意义之间建立一种关系,从而来操纵大众进行消费。在这种操纵下,人们默认商品被赋予的符号意义具有现实性,只要被嫁接上一套意义,普通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被包装成具有特定内涵的物品。在茶艺风作品中,蕾丝、布偶熊、浅色衣物等,本身与其象征的纯真少女意义没有联系,但长期以来商业广告、服装模特、明星网红共同创造并合理化了这种象征意义,促使女性受众不断产生购买欲望,加入消费浪潮。

在为商品嫁接上一套文化意义之后,还通过与某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建立关联,暗示拥有商品就会拥有理想的生活,比如布偶熊被赋予可爱、单纯的意味,通常与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爱情等场景相关联。消费过程对消费者实现一种心理上的平等和自由提供了可能性,在对“我买故我在”心理的主动迎合下,合理化的自我幻景被建构出来了。在消费逻辑的支配下,女性在自我表达中也难免掉入将商品的符号意义等同于现实意义,从符号建构起的幻想空间中获得满足与愉悦的陷阱。

(二)传媒与商业合谋营造文化奇观

消费的重要意义在于符号系统中巨大的差异性。当消费社会物资的丰裕与符号的多义性、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和逐利性结合在一起时,一种既推崇张扬个性又惯于创造流行风尚的矛盾图景被制造出来。

以图像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大众传媒将广告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一方面以商品的动人理念、精美包装拉近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引导大众接受符号消费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推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配合媒体打造强化各种新理念,引导受众完成对产品的消费。

茶艺照刷屏之后,许多美妆时尚自媒体账号推出“茶艺风教程”,最早一批发布茶艺妆教程的抖音系列视频《来上茶艺课啦》观看量一度突破1800万。最热门的美颜相机之一轻颜迅速上架茶艺滤镜,并一直置于“热门滤镜”区域。同时,与茶艺相关的“纯欲风”等字眼也屡次出现在淘宝搜索推荐栏之中,成为许多商家推销商品的噱头。在这种商业文化下成长的女性,容易将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抽象化为一种符号,追逐媒体制造的虚拟影像。

(三)消费文化放大身体的美学价值

鲍德里亚说过,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这便是身体”。保健护理、医疗美容、饮食营养等行业对身体冠以一切的形容词,依靠身体不断攀升的重要性而成为消费主力行业③,身体变得复杂起来。同时,在消费文化中身体是“完美”的代名词,人们对身体不断的完美塑造,建构出一种全新的“完美”身体观。

在消费社会下,女性的身体获得了新的意义。社交媒体上“完美身体”的不断涌现,加强了女性的自我规训,商业资本也不断鼓吹美丽身体对于女性的重要性,香水、服饰、化妆品等,无一不被刻画成女性美丽的符号。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流行使身体表演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们利用各种修饰性软件,轻而易举地实现对自我外形的改造。同时,消费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自甘迎合“颜值即正义”的价值取向并付诸行动。

女性在其中得知了时尚风向标与诸多社会审美标准,并在多重作用下沉湎于身体表演中,越发在意自己与他人眼中的个人形象,身体变得郑重其事。

三、消费主义语境下女性自我表达的反思与突围

(一)确立主体意识

新媒体拓展了女性的话语空间,但是女性在自我表达时仍然难以逃离自我规训的轨迹。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探讨了男性和女性的社会风度来源,男性的风度来自于外在物,女性的风度却深深扎根于本人。为了获取这份风度,女性将自己一分为二,实现了作为“观察者”和作为“被观察者”的一体两面的内在组合。因此,女性的自我表达要勇于打破这种桎梏,找回自我的主体意识,发现并认可自己独特的魅力,塑造坚强的人格,为自我表达创造更多可能性的空间。

(二)警惕标签化思维

人们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象征符体系又作为“继承性的观念体系”通过形成文化秩序制约人的行为。茶艺风的流行再次强化了“绿茶”这一污名化女性的词汇,让女性自我审视,甚至在女性群体内部渲染一种不必要的相互仇视的氛围。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污名是社会给某些群体贴上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的过程,被污名化的群体被降低了在社会中的地位,作为人的复杂性和行为多样性被省略,取而代之以空洞抽象的符号。因此,在面对种种针对性的标签时,女性不妨勇敢拒绝。

(三)构建女性的话语体系

新媒体的发展使女性的话语空间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社会公共领域中多次出现的对女性的污名化行为,又可能导致女性逐渐被排斥在公共领域的主流话语之外。因此,女性在积极思考自身现状之余,也要积极主动发声,纠正刻板化、污名化女性的叙述。同时,面对网络中的种种争吵,女性群体不妨求同存异,避免内部撕裂。只有主动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逐渐走向话语场的中心,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环境。

注释:

①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②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

③刘乃歌.消费文化与艺术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49-50.

猜你喜欢
茶艺符号消费
学符号,比多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茶艺
“+”“-”符号的由来
40年消费流变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新消费ABC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