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下货拉拉事件的舆情传播分析

2021-01-30 12:37
视听 2021年7期

金 华 周 丽

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新媒体平台的搭建使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程度提升。女性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主体之一。2018年夏天,女性维权运动“me too”在微博上兴起,许多女性KOL和网友在评论和转发中曝光类似经历。微博成为中国女性发声的主流平台和发声阵地。2020年10月19日,微博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在V影响力峰会上介绍,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23亿,同比增长3700万。日活跃用户2.29亿,同比增长1800万。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上用户占比23%,30岁以下的占比77%。这些数据表明,微博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这也是本文将微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社会议题、情感婚姻等是微博讨论的重点领域,女性拥有较大的话语空间。2021年2月21日,#长沙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车身亡#的话题登上热搜。截至2021年3月31日,该话题阅读量达14.8亿,讨论量达8.1万。该事件是湖南长沙23岁女生车某从货拉拉副驾驶“自己跳窗”,途中司机3次偏航,车某经抢救无效离世,随后网友人肉搜索车某的职业和身份,导致舆论反转,引发了主流媒体、“大V”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的探讨。

一、女性主义起源与发展

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德古热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中提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该论断拉开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序幕。

19世纪中叶,美国兴起妇女运动。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化分工明确、父权制话语削弱的背景下,妇女和黑人依然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部分思想觉醒的女性挣脱父权社会的凝视和塑造,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呼吁“两性平等”。

20世纪初,女性主义思潮和著作传入中国。“feminism”最初被译为“女权主义”,即提倡女性解放和两性平等的运动。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思潮涌入和文化交流增多,中国学者发现女权主义包含改造现存的男权主义社会、文化制度的思想,所以将“feminism”重译为“女性主义”。

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末开始研究女性主义的流派及理论。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通过《行动纲领》,“妇女与媒体”被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领域之一。随后,性别平等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其分支包括性别歧视、身体物化、父权与刻板印象。

二、女性主义在微博平台兴起的动因

女性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中一直处于被男性塑造的地位,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处于被动失语的位置。微博、抖音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给广大女性群体提供了维权发声、自我表达的平台和机会。女性主义在微博平台兴起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微博的匿名性使女性能自由表达对社会事件、家庭情感等议题的看法和诉求,改善了男性垄断媒体话语权的境况。微博的舆论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女性主义者积极转发、评论有关女性权利的话题和征求意见,挣脱传统媒体中失语的桎梏。

第二,微博使“公共领域私人化、私人领域公共化”成为现实。德国法兰克福派学者哈贝马斯归纳梳理公共领域概念时,未将女性纳入主体的范围内。微博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感,大量私人信息进入公众视野,女性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过程。

后现代主义学者福柯认为,权力是被占有的,是一种生产性的弥散的权力。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微观的权力。微博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女性话语权的强度和地位,成为女性主义者反歧视、争权利的场域。

三、“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的舆情传播

(一)舆论爆发期——女性权益与外貌审视引爆舆情

图文并茂的爆料和争议性话题的探讨是舆论爆发期的组成元素。2021年2月21日至23日是“长沙23岁女生在货拉拉跳车身亡”的舆论爆发期,当事人弟弟的爆料、货拉拉企业的回应、女孩搬家视频流出使微博舆论呈井喷式爆发。

2021年2月21日晚9点,微博名为@今夜的风格外喧嚣的用户发长文,以弟弟的口吻讲述“姐姐”车某2月6日用货拉拉租车搬家,在跟车途中跳车身亡的遭遇,并展示了女孩的照片、行车路线、聊天记录和就诊通知书。对司机3次偏航行为和货拉拉公司的监管缺失提出质疑,当晚#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侵犯女性权益和审视女性外貌是舆论爆发的主要原因。受众对传播方式和载体有不同的感受,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冷媒介”与“热媒介”说明传播形式影响受众接收信息的体验和程度。商业媒体@瓦特视频于2月22日在微博视频号曝光了货拉拉跳窗身亡女孩搬家视频,配文“女孩独自搬家,进出约10次。女孩换上蓝色外套,带着宠物狗,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画面内”。描述外貌细节的文字、女孩靓丽的正脸照片和模糊的音频激发了受众关于该事件的猜测和想象,使该视频的播放量达到88万次,点赞数达79.7万,评论数达2.8万。“我不信司机没做什么”的评论以8.4万的点赞量位居第一,该评论下有5043条回复是对女孩的遭遇表示同情。

基于女性视角的“性骚扰”猜测和外貌关注使舆论焦点集中于女性人身安全是否被侵犯。女性主义者从实践层面出发,以抨击司机偏航和平台监管缺位为内容进行大量转发、评论、点赞,扩大该事件的影响力,使其实现跨圈层传播进入公众视野,其核心目的是保障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基本人身权利。

(二)舆论高潮期——主流媒体设置女性安全议题

随着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央广网等央级媒体纷纷发声,受众的关注焦点聚焦于涉事多方主体和女性安全话题。2021年2月24日至26日,在微博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货拉拉”,相关话题数高达83个,舆论达到高潮期。

清博舆情数据显示,2月24日上午9点,事件热度峰值达到24152。起因是@央视新闻发布“女孩跳车身亡,货拉拉难辞其咎。非正常死亡事件暴露出货拉拉种种不正常”评论,阅读量达到4.1亿,点赞数达23.5万,评论达9435。网友评论“运营规范需要整顿”“女性安全急需保障”,表明舆论焦点从女孩个人上升到女性群体。40.6%的女性用户愤慨转发和提供建设性意见。59.4%的男性用户认为“女性太敏感”“女生缺乏信任本身是最大的危险”的舆论占比较大。

两性舆论焦点的偏差反映了男女在思维上的差异,男性从社会信任机制和女性性格敏感的角度为司机发声,女性则出于共情的情感倾向和“女性保护女性”的同类互助原则进行危机状态下安全知识的普及和为弱势群体声讨公道的行为。

主流媒体通过评论发声,给公众设置议事日程。110家重要媒体参与,其中,央级媒体参与度为10.9%,财经类媒体占26%,科技类媒体占33.8%。@央视新闻于24日晚在《主播说联播》栏目中发布主持人李梓萌的视频评论“别等悲剧发生才整改”。中纪委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发表评论“新经济业态应规范发展,绝不让悲剧重演”,被@头条新闻截图转发至微博平台。@人民日报于25日发表评论:“不能总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补漏洞,不能把风险转嫁给用户,把责任推给社会”。@新华视点发布“交通运输部回应货拉拉事件:新业态不能打着创新的旗子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谋发展”。官方媒体牢牢把握舆论风向,将女性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为政府、媒体、社会关注女性安全提供理论支持,为女性争取“安全、平等”的环境提供舆论引导。

(三)舆论反转期——女性职业歧视引发群体极化

3月9日,自媒体@风云学会陈经和@凯迪网络微博爆料,暗示货拉拉跳车女孩从事不良职业,并附链接描述女孩职业被扒全过程。点赞数达2万,话题登上热搜前五。“反转!货拉拉女孩职业曝光,月入两万,专挑男人下手?”引人注目的数字和桃色事件激发网友的窥私欲,女生车某的职业引起网友热议,原因是聊天记录中女孩发的图片与某色情App的礼物链接一模一样,有关女孩从事“老鸨”等不正当职业的言论导致舆论反转。

德国学者西美尔在《货币在性别关系中的作用》中提出,“当一个女人为了一种完全非人格性的、纯粹外在事实性的回报而献出自己最隐秘、最个人性的东西时,金钱等价物说明人类尊严被降至最低点。”女性从事何种职业才能刚毕业就月入2万?除了从事出卖身体或者当“老鸨”等桃色职业外,普通家庭的女性无法获得高收入。这种猜测和想象深刻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男性掌握生产资料,女性作为男性附庸,女性劳动价值和回报不能超过男性的固化思想。此外,该观点使女性客体化,将女性身体视为一种被交换的商品以谋取经济利益,暗含了对女性社会生存状态的贬低和歧视。

女性主义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驳。首先,女孩的身份和职业与该案件无关,驳斥“受害者有罪论”(即要求受害者是完美的,不许存在任何缺陷,否则就是死有应得)。对女孩职业的“污名化”是为男性司机开脱罪名。其次,当事人弟弟拿到货拉拉赔偿款后删除微博并注销账号是消费女孩死亡的表现,抨击女性在家庭中实现“商品”价值,用自己的死亡赔偿款给弟弟买房子的“扶弟魔”现象。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中提出:群体极化是一种持有相同倾向的人在群体讨论结束之后,更趋向保持原有观点且变得更为极端的社会现象。在群体讨论和转发中,部分男性用户挖掘出2013年11月13日,女司机偏航导致男乘客跳车,但男乘客承担主要责任的新闻。“可见中国男性地位之低”“男女互换,评论过万”等舆论甚嚣尘上。

反对女性主义者认为部分女性提出的要求是对自身的贬低和弱化。因为长久以来被父系社会压制,部分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要求男性对女性无条件迁就,出现超出两性平等界限的诉求。男性乘客跳窗需自己担责,女性乘客跳窗就让司机入狱,因社会性别导致法律判罚结果不同激发了反对女性主义者的强烈讨论。女性享受“性别红利”而不承担相应责任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思维,女性主义者提倡的“男女平等”应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女性平权”不应成为裹挟舆论的口号。

舆论传播的信息不仅包括内容本身,也包括舆论主体的情绪和态度。商业媒体@头条新闻发布家属的否认回应和@凤凰周刊发布评论称来源不明的截图、似是而非的推理是“无情又荒谬”的污名化行为。清博舆情“货拉拉女生词条”的情绪分布显示,厌恶和愤怒情绪分别占59%和19.64%。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在经济、社会身份方面应挣脱“男性凝视”(Male Gaze)的枷锁,强调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付出的等价性,对标了女性主义的第二个理论层面,即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驳斥了传统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偏见。

四、结语

法国女性思想家波伏娃曾提出“人造女性”的概念,认为女性的所有形象都是被人为构建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外貌和品质,可能并不是女性自主产生的意愿,媒体对女性报道中的刻板印象使女性形象塑造的人为性加剧。

关于“长沙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的报道因女性身份和争议性元素引发网友探讨,前期营造的“年轻有为”的女性受害者形象和后期“不正当职业”的身份使舆论分化,背后蕴含了复杂的社会因素。微博语境中女性议题的舆论也侧面反映了媒体业界、政府、公民应具备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介素养,尊重每一位女性。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应构建宣传两性平权、多元互助的社会舆论平台,凝结社会多方力量,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