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合江罗氏家族文化成就考述

2021-01-31 00:12宋丽娟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合江县书社罗文

◇ 章 辉 宋丽娟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是长江上游置县最早的三个县之一。清代初期合江县出现的以罗缙、罗绅为第一代的罗氏家族,连续三代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该家族成员中不但出现了科举佼佼者,还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官员,有些在诗歌散文方面还有一定造诣。这使得合江罗氏成为泸州文化家族中的优秀代表。

一、第一代:罗缙、罗绅

本文所能追溯到的清代合江罗氏家族第一代人物为罗缙、罗绅兄弟。他们大致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间。

(一)罗缙

在科举方面,罗缙的成就不大。据《乾隆县志卷之四·选举·贡士》及《光绪州志卷八·选举·合江县·贡生》两份名录可知,他只获得一个普通的贡士(贡生)头衔。

在仕宦方面,罗缙无甚成就,后因其子罗文思显贵,获得了朝廷的封赠。三种地方志所载各不相同,均列于此:

罗缙,贡生。乾隆十六年以子文思官陕西蒲城县知县,貤赠文林郎。后又因子文思升陕西直隶商州知州,加赠奉直大夫。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13页。

罗缙,贡生。以子文思官贵州石阡府知府,赠朝议大夫。②黄云生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606页。

乾隆二六年/罗缙/贤书/以子文思贵,赠奉直大夫,后加赠朝议大夫,妻曾氏、□氏均赠宜人。③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4页。

综上可知,罗缙多次获得散官的封赠。1751年获赠文林郎(七品),后于1761年又加赠从奉直大夫(五品),最后再次加赠朝议大夫(从四品)。他的两位妻子也获赠五品的宜人称号。

罗缙还具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从其散文《宕渠李元枢青藜两先生双烈征诗文启》便可见一斑:

双剑插空,锁雄关于井络;二峨耸翠,拖长黛于沱潜。盖天作高山,类巉巗而秀拔;故地钟奇士,实磊砢而英多。科第代有传人,文章古多作者。从未闻难兄难弟,同奋鲁阳之戈;一瘦一肥,争入田广之镬,如元枢青藜两先生者也。

先生陇西旧族,渠水名贤。家世西平,多紫绶金章之彦;山传白石,尽兰台天禄之藏。则有青藜公者,才似云蒸,品同玉立。看花燕塞,廿年群羡郎君;制锦秦邮,六载人歌父母。便由州牧,再迁省郎。此正驰驱云路之秋,黼黻皇猷之日也。

奈中原鼎沸,群盗鸱张;石马汗趋,金人泪落。长安卿相,尚为燕雀之眠;巴蜀版图,已作鲸鲵之穴。伯仁报国,固有阿奴;元直依人,惟知老母。杜子美麻鞋间道,始达鄜州;公孙述药酒征车,已来阆内。当此透掌穿龈之候,又值卧苫枕块之时。全孝全忠,含笑而羁桎梏;矢天矢日,引胫而受戈鋋。固欲死为鬼雄,阴夺阿蒙之魄;不特生为人杰,群骇花卿之名而已。

乃赤心动人,朱旗闪日。王孙呼于齐市,民愿前驱;周勃令于军门,士皆左袒。修我矛戟,部署而前;歼厥渠魁,安堵如故。于是宕渠城畔,重睹汉官威仪;遂尔细柳营中,争建大将旗鼓。河之南,河之北,笑迎岳家之军;陕以东,陕以酉,泣挽桓公之驾。岂止郦生伏轼,口似悬河;燕将攻城,势如破竹也哉!

然而炎精将灭,雀巢其巅;周德既衰,龙战于野。天不悔祸,何水旱之频仍;民尽为奸,实饥寒之交迫。夸父追日,吸尽西江之涛;娲皇补天,讵止共工之触。乃名公折简,寻围合阳城边;故义旅援桴,转战广安州侧。忽铁胫铜马之辈,吟啸成群;而突鬓锐头之夫,腹背受敌。至弦空矢尽,犹挥李阳之拳;故骨化形销,只有苌弘之血矣。

然仲也既捐躯报国,伯兮又视死如归。聚散卒于城皋,再图汉业;收全功于即墨,宽复齐城。岂意许男之降,虚为啣壁;始悔条侯之卧,竟至成禽。骂不绝声,尚存张仪之舌;斩何须怒,止有严颜之头。此固杲卿、真卿,俱作乾坤正气;不同冉璞、冉琎,仅为帷幄奇谋已矣。

但恨沧海扬尘,令威化鹤。珠遗赤水,谁是离娄?剑隐丰城,难逢雷焕。幸操觚内翰,立传于当年;而督学词臣,崇祀于乡曲。廉顽立懦,已俨然操风化之权;阐幽发微,亦足以吐忠贞之气矣。更祈西京才子,上国名卿。拔苏女之梭,文皆成锦;挥江郎之笔,梦即生花。或赐鸿章,或搜丽句。俾楼传花萼,不徒分痛虚文;原是鹡鸰,更有同仇公奋。庶孝友堂上(黄慎轩太史榜其堂曰孝友),重添华衮之荣;而昆明池头,定获夜珠之报。谨启。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8-70页,第102页。

按:本文亦见于《合江文征卷一·文》,文字大致相同,唯“引胫”作“引领”,“朱旗”作“朱旂”,“仲也”作“仲矣”,“公奋”作“公愤”。据民国本《渠县志》,李储乙字元枢,四川渠县人。李含乙号青藜,为李储乙胞弟。二人在张献忠入邑时,率领乡人抵抗,皆被杀。此文便是罗缙为纪念此二人而作。从文学角度而言,罗缙的这篇文章是颇有功力的。全文采用赋体,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用典、对仗、排偶、叠字、夸张、委婉、讳饰、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充沛,语气激昂,为应用文之大手笔。

(二)罗绅

关于罗绅的材料较为稀见,但根据仅有的一些信息,可判定他为罗缙之弟。首先依据《光绪州志》之记载:“罗绅,以孙洪铸官湖北建始县知县,貤赠文林郎。”②黄云生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606页。可知罗绅有孙名罗洪铸。而《乾隆县志》亦有言:“罗文命,……子四,洪钟、洪鏳、洪铸、洪钦。”③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可知罗洪铸为罗文命之子,则可推知罗绅为罗文命之父。

然后根据《乾隆县志》,清代合江知县叶体仁的《罗氏家训跋》称“罗生洪铸昆季案头有家训一部,……乃令伯父刺史公记载伯祖父庭训也”④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8-70页,第102页。。而《罗氏家训》的记录者为罗文思:“《罗氏家训》,清罗文思汇纪其父缙庭训之语”⑤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570页,第444页,第435页。。既然罗洪铸称罗文思为伯父,则罗文命必为罗文思之弟,罗绅必为罗缙之弟。

能反映罗绅的成就之材料相对更少。从仕宦方面来说,似无实绩,仅是以子贵而获封荫。上段所录《光绪州志》已交待他因孙子罗洪铸而获得七品散官文林郎。《民国县志》亦载,信息略为详细:

嘉庆一四年/罗绅/以孙洪铸贵,貤赠文林郎。妻冉氏,貤赠孺人。⑥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570页,第444页,第435页。由此可知罗绅是获得封赠是在1809年,其妻也同时获得七品的孺人称号。

二、第二代:罗文思、罗文命

地方志云:“罗文思,缙子”⑦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90页,第90页。。又云:“康熙/罗缙/贤书/解元文思之父”⑧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570页,第444页,第435页。,可知罗缙有一子名罗文思。而前文已证罗文命为罗绅之子,故而罗文思、罗文命是堂兄弟关系。罗文思为兄,罗文命为弟。在二昆仲之中,罗文思的成就相对较高。

(一)罗文思

罗文思在科举方面有一定成就。《乾隆县志卷之四·选举·贡士》载:“罗文思,……雍正元年拔贡,七年巳酉(按:应为己酉)副榜”⑨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90页,第90页。。即是说,他在1723年(癸卯年)被地方考选为拔贡,又于六年后的1729年(己酉年)成为副榜贡生(副贡)。此外,《光绪州志卷八·选举·合江县·贡生》亦载他为雍正元年拔贡,雍正己酉副榜。《民国县志卷三·选举·表二·举人》亦称他是雍正癸卯拔贡,己酉副贡。

罗文思在乾隆三年(1738)考中举人,并取得乡试第一名(俗称解元)的辉煌成绩。《乾隆县志》载:“罗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科解元”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页。。《光绪州志卷八·选举·合江县·举人》亦载罗文思为乾隆戊午解元。《民国县志卷三·选举·表二·举人》亦载罗文思中解,但未提及时间。

罗文思的仕途也是较为一帆风顺的。《乾隆县志》因成书较早,记载较为简略:“现任陕西直隶商州知州,居官廉洁,忠君爱国。凡治中事,无不为之竭力尽心,筹画尽善”②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第6页。。《光绪州志》所载较为详细:

罗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领乡荐第一,举孝廉方正。钦赐六品衔,授陕西商南县知县,调署蒲城。升商州知州,历升贵州石阡府知府。居官明允,洁己爱民,兴利剔弊,事事修举,所至循声卓然。……崇祀乡贤。③黄云生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720页,第720页。

由以上可知,罗文思在取得乡试第一之后,即被举为“孝廉方正”(清代特诏举行的制科之一),获赐六品官衔。之后,他历任西北、西南的地方官,官阶由知县一路上升到知州(五品左右)、知府(从四品)。从两种地方志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显然是一位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当时有一定的名声,并获得乡人的崇拜与祭祀。而《民国县志》还提供有不同信息:

乾隆/罗文思/曰睿/陕西蒲城县知县,历升商州知州,贵州石阡府知府,署贵西道。④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0页,第511页,第570页。

罗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解元。品诣端严,学殖精粹,由孝廉方正钦赐正六品职衔。历任陕西商南知县,调蒲城知县。升商州知州,继升贵州石阡府知府,署贵西道。居官明允,洁己爱民,兴利剔弊,事事筹划尽善,所至卓著循声。商州、石阡士民,为建生祠。……嘉庆十一年都宪奏准祀乡贤祠。⑤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0页,第511页,第570页。

如果是这样,那么罗文思在贵州任知府之后,还升任过道台,署理贵西道,官阶为正四品。商州、石阡人民甚至因感戴他而为其建立生祠。因此,罗文思之父罗缙三次获得朝廷封赠,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文思不但有着仕宦成就,还是一位诗人、散文家。《乾隆县志》称他“著有诗文若干卷”⑥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第6页。。《光绪州志》称他“解组归,优游林下,筑乐志园一区,尝邀文人觞咏于中”⑦黄云生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2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720页,第720页。。《民国县志》称他“解组后,优游林下,筑乐志园,时邀文人诗酒其中。年八十九卒于家。著有《敩半亭文集》《乐志园诗集》”。可见罗文思始终有着一种文人情怀。关于他的诗文集,《民国县志》还有如下记载:

《敩半亭文集》,清罗文思撰。原本已佚,仅存数篇,散见舆地篇暨文征。《乐志园诗集》,罗文思撰。原本已佚,仅存十首,采注舆地篇。⑧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0页,第511页,第570页。

可见罗文思的诗文大半散佚,甚为可惜。尚存至今日的,可得诗八首,散文三篇。然而管中窥豹,仍大致可见其层次水平。先看他的诗,现存《乾隆县志》的八首诗,是他唱和合江知县叶体仁的符阳八景诗而作的组诗,总题为《符阳八景步邑侯叶公韵》。兹悉录于下(《光绪州志》《民国县志》《合江文征》俱未载):

流杯春玩

匼匝深藏佛洞春,曲池新涨碧痕匀。巵浮㶉鶒随唫管,杓泛鸬鹚接坐茵。

远树烟含浓似黛,环山雨洗淡无尘。几回欲作孙公赋,应有胡麻饭客人。

铁泸凤展

槖籥洪钧造化炉,凤凰舒翅振山嵎。红啣旭日朝光烂,彩映晴霞暮景殊。

笑指歧阳真咫尺,卧看丹穴岂崎岖。陶尧铸舜占仪舞,未许云龙独跃冲。

丁山耸翠

奇峰突兀插天明,含翠凝烟百态生。谁与画眉拖黛绿,独教珮玉映葱珩。

岚光最好朝来看,佳气尤宜雨后迎。锡予令名文运启,芙蓉一朵碧云横。

笔架连云

谁将健笔欲凌云?架亦嶙峋入紫氛。仙掌孤擎光叆叇,奇峰高竖气氤氲。

直连奎斗成华盖,只有天孙织锦雯。秋日登山看雁字,不妨俯视右将军。

之溪秋练

一波三折带清溪,净影灯光疋练齐。蝌蚪虫书依浅藻,芙蓉花样簇长堤。

纹因风过吹重叠,绮为晴余照斐萋。闻说吴淞秋可剪,并刀今欲试川西。

书岩夜月

深山岑寂数编书,桂魄窗前独映渠。尘虑不教侵卷帙,澄怀雅足对蟾蜍。

巧将皓影穿萝璧,满贮清光媚草庐。相愿婵娟吟句好,应如绿水出芙蕖。

榕山聚雪

朔风吹过万重山,积雪凝寒玉树环。樵径忽迷惟寂寂,鹤巣难觅但般般。

松髯昨夜惊初白,苔髪今朝诉已颁。欲访仙踪何处是,前村沽酒叩柴关。

鱼入龙窝

骊龙睡寤自成窝,鱼在濠梁乐处多。浪卷雷声催变化,涛翻珠颗得骈罗。

光须耀日增奇彩,气即嘘云酿太和。出入莫教渔者射,巨鳌惟得跃沧波。

《乾隆县志卷之七·艺文·诗·七言律》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2-84页。

应当说,此组诗虽带有一定的应景唱和成分,但仍然显示了相当的功力和水平。声韵、平仄、对仗的工稳自不必言,还大量使用比喻、夸张、拟人、设问、用典、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从美学特点来看,《流杯春玩》《书岩夜月》展现了传统文人情怀(休闲雅趣与隐逸精神等),文字清新、淡泊而无尘俗气息;《丁山耸翠》《之溪秋练》具有传统山水诗的风格,颇有几分唐人风调;而《铁泸凤展》《笔架连云》《榕山聚雪》《鱼入龙窝》意象雄奇,境界阔大,并带有些许游仙诗的味道。总体而言,均想象奇特,表达生动,堪称佳作。

再看罗文思的散文。现存有《惜字引》《汉留侯招四皓论》《相题说》三篇。它们均不甚长,然而立意甚高,词章优美,对今人仍不乏启发意义。先看《惜字引》:

投鼎彝于大冶,共识咨嗟;掷珠璧于深渊,咸知动色。矧赤文绿字,无非天地精灵;鸟迹龙章,尽是圣贤心血。乃风残雨蚀,任随舞絮沾泥;露卷云驰,忍共飞花委地。睢阳有传,仅作风窗一面之遮;伧父为文,即供酒甕片时之覆。岂特所轻反在所重,亦且宝善不若宝珍。吾辈读书,尚烦诰诫;愚夫昧道,何恠飘零。於戏!杨全善埋字而世掇巍科,实为盛事;王沂公检废而子登鼎甲,最是美谈。学士襟期,岂复希心果报;古今心印,自应留意尊崇。所望是地名贤,力存圣泽;此邦大雅,功在斯文。搜垂露于尘封,不嫌兵燹;出悬针于秽垄,悉付丹江。庶几哉!光烛星云,不失本来炳烺;流归河洛,仍同太极浑元。即野鹜家鸡,不愁落魄;将青灯夜雨,亦适安心。至于雪案挥毫,芸窗染翰。风樯阵马,固吐胸中特出之奇;牛鬼蛇神,尤裁世外无稽之诞。此则惜之于无象,倍切求之于有形。诸君子素以道为程,余不佞,毋庸言为嘱者尔。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9页,第96-97页。

按:此文《合江文征卷一·文》亦载,文字相同,惟“恠”作“怪”。此文是罗文思在任石阡知府时所作,置于石阡府明德书院,目的在于训诫学规。尽管是一篇说教性质的文章,但仍有一定价值。从思想内容来看,它在倡导敬惜字纸、敬字如神的同时所引出的尊崇传统语言文字、尊崇圣贤、尊重知识等多方面的深层次涵义,在今天仍是颠簸不破的正面价值观。从写作技巧来看,全文采用骈文形式,通篇对仗,且辞藻华丽,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音乐节奏感。此外,对于一个并不通俗的题目,作者仍能做到旁征博引,或明或暗地使用了大量典故,让人钦佩作者的知识渊博。

再看《汉留侯招四皓论》。载于《乾隆县志》(《光绪州志》《民国县志》《合江文征》俱未载)。这是一篇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议论文:

史称高帝嬖戚姬,欲易太子,立如意。吕雉恐,劫留侯画策,盈得无废。余谓:立如意非汉高本意也。高帝以布衣提三尺剑入咸阳,馘项灭嬴,号令天下,其智计规划,必有大过人者。乃以一女子之故,拨本实,乱名分,危宗社,生民心,此不过后世庸主以下之所为。谁谓豁达大度能颠倒一世之豪杰者,而顾出此哉?且高帝之所以得天下,以扶苏死耳。高帝亲见秦以杀嫡亡,不旋踵而躬自效之?秦之祸,犹出于宦官;汉之祸,乃生于衽席,是又智出祖龙下矣。

观其指四皓以示戚氏曰:“彼羽翼已成,难动也。”夫四皓不过秦时老人耳,当日信可缚,越可醢,布可诛。令高帝果欲易太子,四皓何人?帝则立诛之已耳。否则,遣之已耳。且四皓隐居君子也,焉有君子而教子弄父兵哉?故如“羽翼既成”一语,特假此塞戚之心,未可以为信然也。夫戚氏之嬖,情也;如意之弗立,义也。千古英雄,未有无儿女子(按:“子”当为“之”)情者,特能以义忍耳。帝忍于秦、忍于项,独不能忍于一戚氏哉!

昔留汉(按:“汉”当为“候”)以策干帝,帝辄称善。或为他人言,即不省今四老人者果商山乎?良以此欺帝,帝即以此欺戚,两人相喻于心。而商山之真伪,其亦有不必辨者矣!是策也,吕雉深德良,是并以欺吕,且以欺惠,欺大臣,欺天下后世。所谓为他人言,即不省此,又其一验也。②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9页,第96-97页。

据《史记·高祖本纪》及《史记·留侯世家》等文献,司马迁的记载与观点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有子刘盈,与宠姬戚氏有子刘如意。刘邦登基后,立刘盈为太子。后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刘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刘如意。吕后闻听极为惊恐,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有名望的隐士“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一天刘邦与太子饮宴,见刘盈身边有四位大贤支持,认为刘盈已有一定实力,便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罗文思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在他看来,汉高祖刘邦从未有过更换太子的打算。原因有二:其一,秦国之灭亡,就是因为更换太子。汉高祖雄才大略,不可能无视前车之鉴,故绝不会因一妇人之情而置天下于乱。其二,如果刘邦真有易太子之念,那么以商山四皓的能力与实力,根本不可能阻止。之所以刘邦对戚氏称太子与四皓“羽翼已成,难动也”,只是一个托词而已。故而,在罗文思眼里,四皓在饮宴时与刘邦相遇,乃是张良预谋导演的一出剧目,其目的是使刘邦在宠姬面前能有充足理由拒绝刘如意上位。罗文思能够不盲从权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值得称赞与学习。

最后看《相题说》,载于《乾隆县志》。所谓“相题”,类似于今日的“审题”。在封建社会,学子们常常面临命题作文。如何做好第一步的审题工作?罗文思给出了某种具有启发性的答案:

余尝谓:文家遇题,当先立身题外,将题面仔细端相。相其有字句处,相其无字句处,相其从无字句到有字句处,相其以有字句代无字句处。今之文人,但云讲书。夫讲也者,所以解经文字义、句义、节义,如《朱子注疏》《诸儒解义》之类。若入文章内,便病训诂。进一层者,动云看书。夫看,亦只以目视之耳。如走马看花,看也;红紫妍媸,触眼即辨,亦看也。然皆物来而目迎之,尚不曾以心入物中。文家单知看字,便有看不透处。惟古名家,独有相书一法。相者,犹九流中相士之相人也。耳目口鼻,无不相似,而于相似中细加端相:以五官配五行,从五行较衰旺,又为相其神气而听其声音,揣其骨肉,始下定语。定其富贵贫贱,而人无不服。

相书之法,实同乎此。盖讲是逐字段分晰,看是平日间理会,独至于相,是题到手时,一双慧眼极题之中外前后左右而细相之,相得就里着实矣。而后自己算计一番:我何以捉其有字句处,何以描其无字句处;某处是主脑,某处是仆从;主脑宜详,仆从宜略。再复想:今日坛中共此题者,高笔若何?平笔若何?我何以高而不过,平而不靡?乃抢一先着,占一紧势。抢得着,占得住,疾忙写第一句。第一句得势,疾忙写第二三四五六句,疾忙一直写到底,势如破竹。人只见破竹甚快,却不知破竹人于未破之先,曾用过许多审量,乃能得心应手。此惟善相书置身题外者,方有这种快活。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104-105页。

罗文思首先分析了文人读书的三种境界:讲书;看书;相书。在他看来,讲书是较低的境界,它仅是对字句进行训诂式的解读;看书的境界也不高,只是以目迎物,走马观花,未曾入得心中;而相书类似于相面,是将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是高境界的读书。故而,高境界的审题乃是“相题”,不但要细究题目的字句,还要琢磨题目背后隐含的各种东西,然后决定文章的主从详略等,方能得心应手,势如破竹。应当说,这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朱熹强调读书“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②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10-3611页。。罗文思的“相书说”和朱熹的“通身下水说”实有神似之处。

(二)罗文命

罗文命是罗文思的堂弟。他在科举、仕宦方面均无成就,仅有监生的头衔(见《乾隆县志卷之一·职名》)而已。但是却名闻乡里,具有一定的文化成就。《乾隆县志》有言:

罗文命,字禹敷,邑斋长。敦孝友,崇道义。族中子弟有不法者,即直行责罚,族人多畏服焉。家贫,凡值亲族之不逮者,必勉力设法以助。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

可见,罗文命只是一个乡里的教书先生,但由于其情操高尚且教导严格,在家族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人物。罗文命在1809年因儿子罗洪铸显贵,获得朝廷的封赠七品文林郎的散官,其妻也同时获赠七品孺人封号:

嘉庆一四年/罗文命/禹敷/以子洪铸贵,晋赠文林郎。妻程氏,晋赠孺人。②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4页,第511页,第439页,第570页。此外,罗文命还负责了《乾隆县志》的校阅工作,名列《乾隆县志卷之一·职名》之中,亦可称某种文化成就。

三、第三代:罗洪钰、罗洪纪、罗洪铎、罗洪俊、罗洪钟、余氏、罗洪鏳、罗洪铸、罗洪钦

罗文思的儿子是罗洪钰、罗洪纪、罗洪铎、罗洪俊。罗文命的儿子是罗洪钟、罗洪鏳、罗洪铸、罗洪钦。他们大部分有一定的文化成就,罗洪钟之妻余氏亦被载入地方志。

(一)罗洪钰、罗洪纪、罗洪铎、罗洪俊

罗文思的儿子罗洪钰、罗洪纪、罗洪铎、罗洪俊,四人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成就,《民国县志》里有简单的总体介绍:

(罗文思)子洪钰,江西崇义县知县;洪纪,贡生,能诗,有《之溪集》;洪铎,监生;洪俊,由附生遵例捐县丞。③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4页,第511页,第439页,第570页。

此外,专门针对罗洪钰的介绍有:“乾隆/罗洪钰/江西崇义县知县”④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4页,第511页,第439页,第570页。。专门针对罗洪铎、罗洪俊的材料尚未发现。专门针对罗洪纪的介绍有:“《之溪集》,清罗洪纪撰。原本已佚,仅存诗数首,入文征”⑤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44页,第511页,第439页,第570页。。在《合江文征》中,录有罗洪纪的《宝山行》《石龟》《纪宿母张孺人节孝行略后》《少陵祠》《龙泉山》等五首诗:

宝山行

宝山㟪畾高百丈,一坡逶迤极顶上。丞相祠堂归独存,竹枝桐干森罗障。

楼悬斗大涪翁字,升庵先生诗曲状。更从门外振衣看,拓开眼界如箕放。

岷江滚滚汇沱江,北崖东崖骨奇壮。烟中鳞次万千家,阿谁绣图工意匠?

世间不朽是文章,我且抗怀吐骯髒。云为墨兮霞丹黄,书破青天恣跌宕。

君不见,四香亭子百尺楼,摧残剥蚀空惆怅。

又不见,宋人勾画明人句,古香绮藻两不让?

堪嗟墓木鸟弄吭,没没无闻徒属纊。安得卧龙起苍漭,不使石人泣相向!

石龟

黔山岝㟯古夜郎,安稳坝上钟奇祥。有石孕子大包藏,石子如龟口眼张。

胸任背督两分彰,圆润莹滑色苍黄。置之盆水吐沫香,双珠朗朗出其眶。

土人长养有异方,昼以米兮暮承浆。三年便可蹒跚行,七载尤能游莲塘。

我来仙池袭巾箱,也欲滋培纪星霜。活时不肯令搘床,待他毛绿曳尾长。

看他学化胎息良,栽接灵根上天堂。

纪宿母张孺人节孝行略后

坤维不坠江阳之宿母,年才二十有八茹荼苦。

堂上老翁梨冻齿颓唐,膝下孤儿柳弱劳育抚。

能将大事尽礼复尽哀,更将母道兼师为严父。

酒浆玉饭精治缝衣裳,冰心铁性坚贞其肺腑。

生前教子已着青青衿,病革还期掇科奋毛羽。

贤哉古之陶姜古钟郝,寻常巾帼粉黛何足数?

少陵祠

诗圣名高重草堂,巧将工作易荒凉。盤空雕槛通人迹,拔地朱楼绚日光。

池水一泓摇竹瘦,笆篱几曲透花香。我来拜礼瞻遗像,凛凛忠魂尚慕唐。

龙泉山

三入剑门路九千,征车冉冉上龙泉。男儿须作青云侣,身在峰头更着鞭。①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622-623页,第440页。

仅从以上五首来分析,罗洪纪的诗风已呈现得较为明显。他的怀古、写景中亦有强烈的抒情,感情充沛、深挚,并采用响亮的韵脚,造成激昂的乐感效果。此外,诗人还常常在字里行间凸显自身的“我”之形象,看得出其鲜明的个性、积极入世的态度与特立独行的风格。

(二)罗洪钟、余氏、罗洪鏳、罗洪铸、罗洪钦

《乾隆县志》有言:“罗文命,……子四,洪钟、洪鏳、洪铸、洪钦,俱早列黉序”②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第28页。。可知罗文命的四个儿子罗洪钟、罗洪鏳、罗洪铸、罗洪钦均很早就成为生员(秀才)。罗洪钟在地方志上没有更多专门记载,但妻子余氏却因恪守孝道而被大书一笔。《乾隆县志》云:

余氏,庠生罗洪钟之妻。洪钟早亡,抚一子甫四岁,事翁姑极孝。翁素患心痛,时愈时发。辛未岁,忽大作,一夜而昏毙者七次。氏割股煎服,始得痊可。至今十余年来不复发。(《乾隆县志卷之五·人物》)③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页,第28页。

可见罗洪钟早亡,其妻余氏却仍未改嫁,在家中抚孤敬老,颇为不易。她的公公患有心痛急性发作,她效仿传统孝道中“割股疗亲”的故事不惜自残,使公公得以痊愈。这种做法尽管听来有点骇人听闻,在今日也不宜提倡,但其一片纯孝之心是无可疑议的,故而乡里将其作为孝道文化的一种成就而载入县志。

专门针对罗洪鏳的材料有:“乾隆/罗洪鏳/江西德安、安徽望江等县典史,升浙江富阳县丞,遂安县知县。”(《民国县志卷三·选举·仕进·表一·文职》)④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622-623页,第440页。可知其先为县令的佐杂官(无品阶),后升为辅佐知县的县丞(正八品),最后终于做到了正七品的知县。

罗文命四子中,罗洪铸成就相对较高。一方面他有拔贡的身份,又做过正八品的教谕和正七品的知县。地方志云:

乾隆乙酉/罗洪铸/详仕进表。①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35页,第440页,第622页。

乾隆/罗洪铸/营山县教谕,湖北建始县知县。②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35页,第440页,第622页。

罗洪铸,清拔贡生,官建始县知县。③施维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33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435页,第440页,第622页。

由以上可知,罗洪铸在乾隆三十年(1765)取得拔贡的身份,后在湖北的建始县任知县。他的祖父罗绅和祖母冉氏,就是因为他的仕宦成就而获得封荫的。另一方面,罗洪铸也有文学才华。《乾隆县志》存其诗九首,《合江文征》存其诗一首。先看县志中的七言律诗:

叶明府纂修邑乘告成志庆

班马才高国史郎,今经邑载擅三长。文能化俚典而赡,简可该烦事独详。

秉笔条分如蓍蔡,持衡炳烺胜圭璋。符阳自此留青简,千载贤侯颂吏良。④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87页,第98-99页。

这显然是一首应景的颂歌,为合江县志的修订告竣而赞颂以知县为首的修纂者。尽管它谈不上有多少真情实感,但用词古雅并嵌入典故,对仗工稳而声调铿锵,故而显得气势非凡,断可体现出一定功力。再看县志中的七言绝句西山八景诗(组诗):

神桥龙会

双峰欲接似龙雄,造作连桥拟化工。形胜偏来神妙合,别成天地岂人工。

穴吐莲花

名山名境吐奇葩,穴结莲花绿叶华。芳草俨同翠盖立,菱荷荡漾满山遮。

天生仙渡

何年普渡设仙桥,雕琢无痕霄汉遥。涧水隐从山半落,天功无自觅元超。

岩悬大月

岩深洞阔月中悬,面面清辉透碧天。不是蟾光能照澈,大含有地引来全。

龙跃深潭

响澈如雷破浪横,深潭龙跃水成声。奔腾有意为霖雨,故向山泉㺯爪行。

狮伏山岖

横斜形势覆山岖,仿佛青狮伏草嵎。一卧郊原睡去稳,百年世事眼中盱。

洞含小月

一片冰轮洞有晖,半吞半吐未全归。莫嫌窟里乾坤小,邀得清光夜夜辉。

岩如峭壁

岩高陡立与天齐,俯视千古万树低。日照峰头墙影直,如屏如垒拟云梯。

榕山访古

翠屏横立掩三川,雪压荒城积素连。剩有榕纹开宝篆,教人无自觅仙缘。⑤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87页,第98-99页。

此八首旨在诠释家乡图景,语言清丽,境界阔大,并使用拟人手法,显得灵动而有生机,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合江文征卷二·诗》所存的一首排律《颂贞女赵华莲》。该诗16句112字,虽亦能体现一定文学功力,但文字略显浅白,内容有宣扬封建贞洁观念的嫌疑,故不做过多讨论。此外,罗洪铸还担任了《乾隆县志》的分纂(共四人)这一重要职务,名列《乾隆县志卷之一·职名》之中。

专门与罗洪钦有关的材料较少,目前仅发现《乾隆县志》中存其诗一首,与其兄罗洪铸的一首诗同题,皆为庆祝县志告成而作:

叶明府纂修邑乘告成志庆

七载经营百废新,创修信史倍留神。无私褒贬词能约,有意权衡义独真。

先后人文凭纪载,古今事典赖张陈。精勤不惮编年苦,茂绩于今仰大醇。①叶体仁,朱维辟修纂:《乾隆合江县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7页。

此诗文字流畅易懂,称赞之中能体现慰劳,颂扬之中能掌握分寸,颇能体现驾轻就熟的文字功底与老道练达的人情世故。此外,罗洪钦也担任了《乾隆县志》的分纂这一职务,名列《乾隆县志卷之一·职名》之中。

猜你喜欢
合江县书社罗文
罗文涛作品
罗文亮(作家)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合江县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以1957—2017年为例
合江县中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齐鲁书社
兑门书社里的快乐生活
张臣杰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