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2021-01-31 20:33孙中伟郑红娟李晨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规划

梁 军,孙中伟,商 哲,郑红娟,李晨静

(石家庄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0 引言

转型发展是为了地方本科院校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及素质培养,都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来实现. 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实现应用型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职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1]. 应用型课程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构建,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旅游规划与策划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推动了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应用转型背景下的课程研究中,朱明等[3]对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王兴贵[4]从应用转型背景入手分析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徐强[5]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探讨了应用型课程改革路径,王亚力等[6]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模拟教学法探讨应用型课程转型实践,聂钠等[7]从培养学生旅游策划能力入手研究构建转型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研究中,魏峰群等[8]以旅游规划课程实训为例探讨了教学中知行交互的模式,苏振等[9]以昆士兰大学为借鉴讨论了旅游规划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许萍[10]从具体课程入手探究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徐兴锐[11]从实践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张瑜等[12]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特点对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研究.

1 教学存在的问题

石家庄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本科专业应用转型、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该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2013 年开始招生,2016 年入选石家庄学院“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包含旅游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两个专业方向,旅游规划与设计是其旅游规划专业方向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2018 年6 月,该课程被列为校级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 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旅游规划与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其显著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 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是学生从学校走向规划设计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技术手段与方法,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发现以下不足:1)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定位. 2)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中虽然运用多媒体技术,力图用丰富的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展示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过程,然而,作为一门经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这些教学方式并没有脱离传统讲授,导致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课堂效率较低,学生对规划与设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理想. 4)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总课时偏少,并且缺少实践环节,学生对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理解不透彻,存在被动学习的局面. 5)缺乏侧重实际操作及应用性强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教材及教学案例. 6)考核评价指标单一,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为全面推进石家庄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转型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组针对旅游规划与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优化课程结构

2.1.1 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学校转型发展要求,及时修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做了较大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增加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类型由提高拓宽课程调整为专业方向课程(旅游规划方向);课程总学时由48 学时调整为72 学时(36 学时理论,36 学时实训);增加一周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实践.

2.1.2 课程结构调整

优化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结构. 调整后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分5 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知识讲授36学时;第二阶段,典型规划设计案例分析9 学时;第三阶段,项目区实地调研一周;第四阶段,完成项目方案设计18 学时;第五阶段,项目汇报与讲评9 学时. 课程结构紧密结合具体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教师给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 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每组学生合作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最后,由指导教师主持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

2.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2.2.1 理论讲授

向学生系统讲授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知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等基本流程;掌握旅游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制图工具解决复杂的旅游规划与设计问题;提高科学规范的图纸及逻辑性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由此看来,印刷企业不应被现时所谓的低迷而震慑,根据产品的销量决定资金的投入,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有意识地去调节品种,开拓新市场,往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或可让印刷企业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2.2.2 典型规划案例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景区旅游规划与设计案例,具体做法是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规划与设计项目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教学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剖析规划与设计案例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实地调研

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1)分组及分工:模拟规划设计团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拟定调研提纲. 2)实地考察:通过对规划区的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当地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条件、地方文化、旅游设施等情况. 3)调查走访与座谈: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召开由专业教师、全体学生、当地政府人员、项目区所在地居民、开发商、旅游从业者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座谈会,通过现场沟通与交流,学生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质询,大家踊跃发言,态度积极,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初步掌握项目区旅游文化内涵与经营情况,分析项目区的旅游特征.

2.2.4 完成项目方案

各小组根据对项目区的调研情况及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与讨论,拟定规划提纲,小组内部进行分配任务并实施,利用旅游规划与设计实验/实训课程课上及课下时间,完成项目方案. 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2.2.5 讲评与总结

由指导教师主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PPT 汇报,汇报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项目成果汇报环节中,汇报的PPT 都是精心制作完成的,各小组竞争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每组同学都表现出对规划成果的珍惜,团队合作意识强烈.

2.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3.1 利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学思结合”

课程组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旅游规划与设计项目的编制工作,掌握大量优秀旅游规划与设计案例. 在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教学,分析、讨论热点问题,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3.2 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以真实的旅游规划与设计项目为课程载体,开展项目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以案例导入推动项目教学,教学方案增强外出实践、课内实践、自主学习环节.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生获取了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考核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PPT 制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在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出多个好的旅游项目创意方案,得到项目委托方的充分肯定并予以采纳.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还适用于其他规划设计类课程.

2.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过程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原来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总课时偏少,缺少实践环节. 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对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理解不透彻. 在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弥补了旅游规划与设计课堂教学中实验训练环节以及实践课程课时的不足,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局面,将学生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高层次提升.

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将来迅速适应旅游规划设计工作岗位打好坚实基础.

2.5 推进应用型教材建设

应用型课程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与实训教材应当服务于应用型课程建设,体现时代性,并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教材大多偏重于研究型,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少侧重实际操作及应用型的教材. 课程组在旅游规划与设计教学中,精选具有代表性与时代性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案例和实训教材,紧密结合河北及石家庄的旅游发展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并不断更新案例教学与实训内容. 通过项目教学,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与教学案例.

2.6 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

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不断探索完善考核体系并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指标构成. 鉴于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具体情况,对课程考核方式做出了改革,采用非纸质试卷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小组按照旅游规划项目要求提供电子版规划成果. 考核评价指标构成为:规划文本40%,规划图件30%,PPT 制作15%,PPT 汇报15%.

3 结论及反思

在旅游规划与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中,课程组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措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从“教为主”变为“学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收获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对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完善,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升:1)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文字表达、制图、PPT 制作及成果汇报各环节的训练. 2)完善教学评价. 不单纯是教师评价,还应当了解学生对旅游规划与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建议和意见,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在成果验收环节,最好能邀请企业和专家对教学成果进行验收与评判,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设计流程有更完整的了解.

猜你喜欢
应用型案例规划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