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2021-02-03 04:11许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文科教学改革

摘要: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新闻专业作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需要以此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新闻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新闻传播人才。文章以新闻专业必修课《中国新闻史》为例分析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提出经典要与时代融合,深入落实“两观”教育;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两个转变”;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效果测试,创新教学手段;勤于思考,丰富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文科;《中国新闻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215-03

一、新文科教育理念给新闻专业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文科教育理念自被提出就得到国内外教育行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我国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文科战略的正式启动,而新闻学作为重要的文科专业对新文科战略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也首次被教育部纳入2.0版[1]。在此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到底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符合新文科人才要求?高校教师又该如何培养新文科人才?

《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由此,新文科人才不再仅仅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具有家国情怀,与国家、世界、时代紧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他们不仅要懂传媒技术,还要知国情解民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要以此为目标,抓住发展契机,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文科要求,能承担国家复兴大业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结合新文科大背景,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打破传统文科教学的思维模式,结合时代特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具体可从五方面展开。

(一)将经典与时代融合,落实新闻“两观”教育

首先,新文科背景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因此,高校新闻专业教师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中,融入每一堂课中,无论是新闻理论、新闻史,还是新闻业务都要进行新闻观教育。其次,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观融入新闻教学中。新文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复兴培养时代新人,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建立文化强国,提升综合国力。因此,新时期从事新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目的,将时代观、民族观时刻牢记在心,并且通过教学传递、输送给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课程的时代感,将我国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情况以案例或其他方式贯穿到课程中,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懂得民族大义,开阔世界视野,自觉以新闻工作服务于国家与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对媒体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要求[3]。媒体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需求顺势而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必然也离不开时代的需求。新闻专业本身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技术能力、应用能力要求更高,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专业特色,新闻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转變教学理念,解决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时代相脱节的矛盾,为社会输送能够满足时代和国家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对此,新闻专业教学理念的突破要深入落实“两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到以课堂实践为中心的转变。

新闻专业教学理念的突破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传统的文科教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其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也难以有效提高。新时期高校的新闻教育需要结合时代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战场,而教师则主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启迪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除了以学生为中心,新闻专业教学还要注重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新闻业务中。从新闻理论、新闻史到新闻业务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都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参与并完成作品,有效利用每一堂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笔者所授《中国新闻史》是大一新生的课,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笔者认为该课程除了要讲授正常新闻史的课程内容以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新闻的认知,让他们对新闻有更深层的理解。因此,在第一堂课,笔者没有直接开始讲课程内容,而是先做调查,了解学生对新闻或媒体的理解。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问题——提到新闻,你最先想到的一位记者或媒体人是谁,学生以弹幕的形式发送答案。最终根据学生的弹幕,笔者会形成一个关于该问题的词云,通过词云了解当前学生对新闻的理解。为了增强课程的时代感,锻炼学生的新闻敏感性,笔者专门设计了“课前五分钟”的环节,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5~10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这样既促使学生关注新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新闻鉴赏力,增强了新闻敏感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了课程的应用性。

教学理念的“两个转变”关系到学生能否提升对课堂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提高新闻能力,关系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能否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将“两个转变”运用到工作中,多问、多关注、多了解、多思考、多操作,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提升、主动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成为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对此,要做到“三不”:一是绝不满堂灌,一讲到底。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来“表演”。二是绝不“一言堂”,对学生总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态度。上课时尽量多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对错,自己思考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再总结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三是绝不一成不变,故步自封。教师的思想要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学生。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在保证基本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将“中国特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与时代接轨,符合国情,适合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大国情怀,具备世界视野,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在课程介绍中将课程内容的介绍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发展的作用。为实现教学内容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还需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国家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既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渴望,又能符合时代与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社会输送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第二,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性与实用性。教师要结合新文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和挖掘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性知识,向学生传递更多实用性内容。例如在教授《中国新闻史》过程中,笔者会以实用性为原则,为学生传递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具体说来,可利用各时期重要的新闻人物及其为新闻事业奋斗的经历激发学生做新闻人的初心,启发他们为新闻事业奋斗的理想;还可通过我国各个时期的新闻现象推动学生理解新闻的阶级性、党性和人民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体的性质与功能。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三,及时更新教学案例。教师对新闻案例的选择要坚持接近性、时代性、典型性等原则。所谓接近性就是要选择与学生接近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时代性是指要选择当前社会发生的、能代表时代的、具有舆论影响力的案例;典型性则意味着要选择最能代表教学内容、最能引发学生感触和思考的案例。对此,新闻学教师要首先做到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家时事政治,同时要善于不断获取各种优质教学资料,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效果测试,独具特色,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多轮教学中不断试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效果测试,逐渐把好的方法固定下来,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刻意练习、小组讨论、实验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现象,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让学生自动进入情境。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练习时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要求做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时代的发展需要优秀的学生为之添砖加瓦,更需要优秀的教师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应该开阔思路,学會运用各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能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雨课堂,不仅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堂进行有效互动,还能够通过实时的大数据反馈帮助教师最大限度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使用方便、快捷、有效。笔者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使用雨课堂,学生也普遍认可。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发送主观题、客观题,收题后立即知悉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同学答对了,哪些答错了,哪些没回答,一目了然;通过雨课堂的弹幕功能,教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并生成词云发给学生;雨课堂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每堂课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打分,学期末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有效且公平。

(五)勤于思考,不断丰富教学设计

丰富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需要格外用心,注重教学设计环节。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每堂课都加入了“新闻五分钟”的环节,学生们普遍表示这一环节能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新闻,同时能提升他们的新闻分析力和新闻敏感性。在《中国新闻史》的学年授课过程中会遇到学校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因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次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新闻史中著名的新闻人物,在记者节的大背景下,谈一谈自己做新闻的初心,这一设计环节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时代的呼唤;既让学生回忆了课程内容,又让他们把前辈为新闻事业奋斗的精神融入自己当前的学习中,而且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新闻的想法以及新闻理想。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多思考,勤总结,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实践环节、思考环节等,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课堂故事环节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应该多学会把一些教学案例用讲故事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上。例如,每次讲到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物时,笔者会多搜集一些他们有趣的且能对学生有所启发的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学生们也都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对历史知名人物的奇闻逸事更加感兴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更加立体、全面地讲好课程里的故事,为学生讲授丰富、有趣、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真善美的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新文科人才。

新闻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将课程与课外活动或比赛相结合。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优质的比赛或活动,并结合课程内容,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这样既锻炼了实践技能,增强了成就感,同时还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结语

新文科战略在给新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专业的新闻教学,而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实现新突破。高校只有真正做到以新时代文科人才为培养目标,认真落实“两观”教育,实现“两个转变”,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上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确保学生在教学中拥有主体地位,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令顺,王晓冬.新文科背景下的传媒教育转型[J].教育传媒研究,2020(2):19-22.

[2] 王仕勇.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进路[J].中国编辑,2021(2):16-21.

[3] 王绍忠,谢文博.“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DB/ 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01/c40531-31005870. html,2019-04-01.

作者简介 许静,硕士,讲师,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新文科教学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