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天然草地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特征

2021-02-05 10:51杨新国曲文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2期
关键词:粉粒黏粒砂粒

曹 媛,孟 明,王 磊,杨新国,曲文杰

(1.宁夏大学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 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 银川 750021)

土壤颗粒反映了土壤的组成结构,与土壤的持水性、透水性、保蓄性等相关[1-3],受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地形、耕作、施肥、排灌等因素的影响[4-7],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和结构性[8-10]。目前,很多学者对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多集中在样地尺度的土壤演变等方面,对区域尺度的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研究较少。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对其土壤颗粒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于研究区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清水河以东)区域天然草地为对象,通过空间栅格取样,对0~10、10~30 cm土层土壤颗粒含量进行经典统计学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分析,以阐明研究区天然草地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规律。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清水河以东)区域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宁夏中部干旱带(东径104°17′~107°39′、北纬36°54′~38°23′)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干旱中心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部与毛乌素沙漠相邻,南靠宁南黄土丘陵山区,西接腾格里沙漠,地形较为平缓,平均海拔在1 100~1 600 m之间。研究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以灰钙土为主,包括风沙土、盐土、灰褐土、灰钙土等[11-1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耕地为主[13]。

1.2 采样及分析

1.2.1 空间取样方法与土壤样品采集

通过ArcGIS 10.3在研究区数字化图上确定采样点37个(图1),采样点位置均用GPS精确定位。对每个采样点的土壤分0~10、10~30 cm两层进行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74个。

图1 研究区采样点分布

1.2.2 样品处理与分析

将野外采集的74个塑封袋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在室内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剔除样品中较大的石块、植物根系,将土壤样品过2 mm筛后密封保存,避免样品之间接触污染。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土壤颗粒分级采用美国制土壤颗粒组分分级标准,分为黏粒(<0.002 mm)、粉粒(0.002~0.05 mm)、砂粒(0.05~2 mm)3个等级。

1.2.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0.0进行经典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土层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法进行样本正态性分布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利用ArcGIS 10.3中的地统计模块(Geostatistical Analyst)对不同土层土壤颗粒空间分布进行趋势分析、半变异分析,获得最优半方差函数和特征值,最后进行Kriging插值,获得各土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颗粒组成描述性统计

利用SPSS 20.0软件,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土层土壤颗粒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其统计特征和概率分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0~10、10~30 cm土层土壤黏粒平均含量分别为34.58%、41.42%,粉粒平均含量分别为31.34%、28.35%,砂粒平均含量分别为34.08%、30.23%,各土层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平均含量均为黏粒最多,砂粒其次,粉粒最少;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明显小于10~30 cm土层,砂粒含量大于10~30 cm土层,即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砂粒含量减少。

采用K-S法对不同土层土壤颗粒含量数据进行概率分布检验(表1)可知,其K-S检验P值均大于0.05,因此均符合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按照土壤学中一般对变异系数值的评价,当Cv<10%时为弱变异性,10%≤Cv≤100%时为中等变异性,Cv>100%时为强变异性。由表1可知,不同土层土壤颗粒含量变异系数分布在16%~61%之间,因此各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均呈现中等变异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黏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减小,粉粒和砂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增大;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粉粒和砂粒。

表1 土壤颗粒含量描述性统计特征

2.2 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趋势分析

利用ArcGIS 10.3中趋势分析(Trend Analyses)模块,获得各土层土壤颗粒趋势分析图,见图2、3、4。图中X轴表示东西方向,Y轴表示南北方向,Z轴表示各采样点的测量值,投影在YZ平面的曲线表示在南北方向的趋势效应变化,投影在XZ平面的曲线表示在东西方向的趋势效应变化。由图2、3、4可知,土壤黏粒在东西方向西高东低,南北方向南高北低;土壤粉粒在东西方向0~10 cm土层东部略高于西部,10~30 cm土层则显示出相反的趋势,西部略高于东部,在南北方向呈拱形,中部高而两端较低,北部略高于南部;土壤砂粒在东西方向东高西低,南北方向北高南低。因此,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均需要用二次曲面拟合。

图2 土壤黏粒组成趋势分析

图3 土壤粉粒组成趋势分析

图4 土壤砂粒组成趋势分析

2.3 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变异分析

利用ArcGIS 10.3中地统计模块对各土层土壤颗粒含量数据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获得黏粒、粉粒、砂粒含量的最优半方差函数及变程、块金值、基台值等参数,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土层土壤黏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空间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分布满足球状模型。按照区域化变量空间相关程度的分级标准,C0/(C0+C)值越大说明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越大。当C0/(C0+C)<25%时,表明结构性因素对于空间变异性起主要作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当25%≤C0/(C0+C)≤75%时,表明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变异性,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当C0/(C0+C)>75%时,表明随机性因素对于空间变异性起主导作用,空间相关性较弱。由表2可知,10~30 cm土层的黏粒含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C0/(C0+C)值分别为68%、43%、36%,表明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0~10 cm土层各粒级含量C0/(C0+C)值均<25%,表明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各土层土壤颗粒含量块金值在0.10~0.35之间,块金值较小,表明随机性因素对空间变异性的影响较小,拟合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土层土壤黏粒、粉粒、砂粒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2 土壤颗粒含量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及相关参数

2.4 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ArcGIS 10.3中地统计模块对各土层土壤颗粒数据进行Kriging插值,根据插值图(图5、6、7)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由图5可知,土壤黏粒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各土层黏粒含量均呈带状分布,整体由东

图5 土壤黏粒空间分布

图6 土壤粉粒空间分布

图7 土壤砂粒空间分布

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其中北部地区0~10 cm土层黏粒含量明显大于10~30 cm土层。由图6可知,土壤粉粒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0~10 cm土层粉粒含量北部、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较低,西部和东部较高,西部和东部基本在32.05%~43.34%之间;10~30 cm土层粉粒含量空间分布与0~10 cm规律一致,不同的是0~10 cm土层东部高于西部,而10~30 cm土层西部高于东部。由图7可知,土壤砂粒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各土层砂粒含量均有较明显的渐变性分布规律,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递增,北部含量最高,北部0~10、10~30 cm土层砂粒含量基本在42.00%~71.64%和35.73%~71.27%之间,分布范围较大。

3 讨 论

(1)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天然草地土壤颗粒空间分布变化存在渐变性,从南部到北部沙化程度逐步增强。不同土层土壤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小,这与张娜等[14]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土壤质地研究结果、江厚龙等[15]对平顶山地区典型烟田耕层土壤质地研究结果、张世文等[16]对县域尺度下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地研究结果、马黎春等[17]对克拉玛依干旱生态农业区不同土层的土壤质地研究结果、高君亮等[18]对戈壁地表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区地处西北内陆,风大少雨、空气干燥、海陆环流弱等气候原因导致研究区整体容易发生沙化。但是相对而言,东北部与灵盐台地相连,为主要的风蚀区,土壤沙化程度往往更高;南部与宁南黄土丘陵山区相连,属于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和风蚀并存,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这是决定研究区土壤颗粒空间分布变异的主要结构性因素。随机性因素主要是灌溉、土地利用类型、退耕还林等人为活动,从研究结果看,这些随机性因素对于区域土壤质地分布的影响不大。

(2)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含量空间变异程度的比较。土壤颗粒组成的差异与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有极为密切的关系[19-20]。研究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覆盖度低,常年干旱,土壤松散,易发生风蚀。本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明显小于10~30 cm土层,且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粉粒和砂粒,这主要是由于黏粒更容易受到风蚀作用的影响[21]。研究区土壤砂粒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变异性增大。

4 结 论

(1)研究区天然草地各土层土壤颗粒平均含量均为黏粒最大,砂粒其次,粉粒最小,这反映了研究区土壤颗粒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性。各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变异系数分布在16%~61%之间,均呈现中等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的变异系数增大。

(2)土壤黏粒含量的空间分布在东西方向西高东低,南北方向南高北低;土壤粉粒含量的空间分布未表现出明显的带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在东西方向0~10 cm土层东部高于西部,而10~30 cm土层西部高于东部,在南北方向南部、北部与中部部分区域较低,其他区域较高;土壤砂粒含量的空间分布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受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研究区土壤从南向北砂粒含量逐渐增多。

猜你喜欢
粉粒黏粒砂粒
JT/T 1332《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标准解读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主动出击
不同黏粒含量黄土的人工切坡稳定性探讨
布敦岩沥青无机粉粒微观特征及改性机理
黏粒含量对黄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
黏粒含量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细粒对杭州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丸美鲜花状粉粒BB霜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