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葡谚语认知隐喻义形成比较分析

2021-02-13 05:46周楚涵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谚语葡萄牙隐喻

周楚涵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

传统谚语比较研究,已有汉英、汉俄、汉日、汉蒙等诸多成果,集中在谚语语义、构成成分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以此探究不同民族间语言形式构成及其负载的文化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当前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深入,谚语隐喻义的认知形成过程为谚语传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认知隐喻形成过程角度分析汉葡两种谚语意义来源的异同点并解释其根源,希望对汉葡语言比较及其翻译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一、汉葡谚语界定和分类

汉语学界一般认为,“谚语是以富于节奏或韵律的语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总结经验、传授知识、讲述道理并为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成员普遍认同的、结构相对定型的、凝练的口头语言艺术。在形态上,它常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一种确然的论断,在日常应用中具有‘公理’的性质和作用。”[1]而在《葡萄牙语大词典》(波尔图出版社,2004年)中对provérbio(谚语)有如下解释:“Provérbio é um ditado curto,tradicional e vigoroso;um concisofrase,tipicamente metafórica ou aliterativa na forma,afirmando um verdade geral ou conselho;um adágio ou máxima。”即谚语是一种传统和精简的说法或者一个简明扼要的句子,通常为隐喻或替代形式,说明一般事实或建议;一句格言或箴言。上述界定说明汉葡学界对于谚语的形式和功能理论认识相近。

关于谚语的分类,汉语学界一般是从意义上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社会谚语,涉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方面的道理。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二类是农业谚语,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第三类是气象谚语,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得到的经验总结。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而葡文谚语一般是从形式上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成语(Expressões idiomáticas),此成语非彼成语,和汉语成语的意义不同,葡文“成语”大多没有中文四字成语的结构特征,但葡文成语的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如“empurre o barco”,指盛大举办,热热闹闹。第二类是格言(lema),多以一个完整句的形式呈现,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结构相对定型的句子。例如“Mais vale um castanheiro do que um sacocom dinheiro(一棵栗子树比起一袋子钱更有价值)”。[2]

二、汉葡谚语意义来源的差异性分析

(一)地理位置及其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葡萄牙和我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葡萄牙海岸线极长,航海业和渔业都比较发达,所以在他们的言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航海,捕鱼和风向的意象。比如葡萄牙谚语:Ventode leste nao traz nada que preste(东风毫无用处)想要理解这则谚语就必须清楚葡萄牙的地理和气候特征。葡萄牙位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端,西部和南部与大西洋相邻,东部和北部与西班牙接壤。葡萄牙是海洋性气候,所以西边来的海风湿润温暖,而东边则多高原山脉,冬季时吹来的寒风干燥凛冽。因此,葡萄牙人对东风的厌恶就这样表现在了谚语中。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领土辽阔广大,地形多种多样,复杂的地理环境加上传统农业大国的定位,使我国流传了许多自然、生产类谚语,是总结生产劳动的经验知识的谚语,主要体现为农谚和气象谚语。比如,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和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两则农谚分别是在黄淮平原和江淮地区流传的立意相关的农谚,说明虽然我国各地区地理气候情况有所差异,但当地人总能因地制宜找到各自适用的农业生产规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牛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是相当受到尊敬的动物,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是禁止宰杀的,尽管其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因为牛对农业生产活动很重要,所以牛在汉语谚语中是勤恳耕种,任劳任怨的形象,如俯首甘为孺子牛,但对于葡萄牙人来说,农业不占主体地位,葡萄牙不需要牛来帮助他们进行耕种,相反,野生公牛因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常有威胁而代表力量和精力,所以在葡萄牙的斗牛节,人们以敢于正面挑战公牛为荣,表现在葡语谚语中则是;bois velhos têm chifres rígidos.(牛老角硬)。

(二)社会历史、宗教等文化影响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葡谚语也不例外,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同的谚语。我国受东方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影响较深,而西方则受基督教历史的长期影响,在文学、美术和音乐各方面都经常有赞颂神谕的作品,基督教思想已经印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就有很多谚语是来自基督教的典故。比如matar dois coelhos duma cajadada(用一石杀死二鸟)所使用的武器是slingshot(弹弓),因为在《旧约全书》中的《撒母耳记》里大卫就是用弹弓杀死了戈利亚特。

除了宗教文化之外,葡语谚语还受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的影响,比如在我国描绘爱情令双方深陷其中的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所对应的葡语谚语O amor é cego(爱情是盲目的)就拥有相似的内涵,而溯其根源,就是出自一个用布蒙住双眼、手持弓箭射中一对相爱之人的男孩,古希腊爱神厄洛斯,也就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而葡语谚语queimar o barco(自烧战船)其实是引用的公元前49年,恺撒大帝亲统大军渡过鲁比肯河,并烧毁了所有战船,表示他破釜沉舟之决心的典故,而在汉语里则是出自西楚霸王项羽作战的故事。

三、汉葡谚语隐喻义的认知形成过程比较分析

(一)汉葡谚语使用功能上的差异性。谚语是社会公认的固定表达,一般拥有隐喻、押韵或结构简单等特点。有些较为复杂的信息很难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因为可能会产生歧义或者输出困难,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熟语的优势在于它是全社会认同的符号,使用熟语可以基本保证信息的交流。谚语通常由简短的句子或短语构成,看似只能携带极为有限的内涵,但它们其实能传达文本意义背后隐含的丰富的信息和内涵,比如破釜沉舟,它的文本意义仅仅是船被破坏了,但它所真正传达的意义却比这多得多。尽管谚语文本简洁短小,但谚语指示、说服、劝告等功能依旧强大。所以历史上两国人民都通过使用谚语,传承谚语来进行日常社会生活经验的传播。

因为两国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导致汉葡谚语的目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谚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农谚也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功能作用都是一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当地的作物丰收。而葡萄牙领土面积较小但海岸线较长,航海业和渔业都比农业更加发达。所以农谚既不丰富也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航海谚语,Um pequeno vazamento afundará um grande navio.小漏沉大船(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这种谚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全抵达目的地。而目的的不同,也会反过来影响谚语的形成,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和Ventode leste nao traz nada que preste(东边来的风是无用的,不能提供帮助)使得东风和西风在两国的地位也完全不同,我国喜爱东风,而葡萄牙偏爱西风。这也说明语言形式是为语言功能服务的,为实现不同的功能,便会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是种主观选择约定的结果。而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本身是客观的,它并不能自己进入到语义中,只是生活在此的居民主观地选择将其中一些映射到意义中,这其中就与人的隐喻思维方式的认知形成过程有关,这些主观的可选择的便是文化,可选择意味着社会约定,要共同遵守,而必然性的东西不需要约定也不是文化,研究某一民族语言系统,本身就是在研究文化,研究这一民族是如何进行共同约定的,如何进行主观选择的。

(二)汉葡谚语隐喻义认知形成过程分析。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映射。隐喻思维的最大功能就是提取我们对熟悉事物的理解,用这些表象反映即观念去指代和说明不熟悉的事物。文化语境如果不同,那么其隐喻翻译的认知含义也将不同。

葡萄牙是半岛上两面环海的国家,因此对于“水”更容易在认知隐喻义上使用频率高,出现在谚语中,如gaste dinheiro como água(花钱如流水)。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很多谚语用“土”来表达更为贴切,利用“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来表达,这体现了两个民族的隐喻认知上的选择差异性特征。

再如葡萄牙谚语:“Quando o gato sai de casa os ratos passeiam”(猫咪离开家,老鼠四处逛)。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汉语谚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3]在猫咪不在家,老鼠到处逛这个谚语中,猫和老鼠作为本体,隐喻了上位者和下位者。这则谚语的内涵是:在上位者离开之后,下位者便可以占据上位者的社会位置。这和我国的猴子称大王是一样的道理。在汉葡两则谚语中,其内涵是几乎完全一样的,仅仅是两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填充意象不同。因为老虎是起源于亚洲的动物,这导致葡萄牙人对于老虎的认知十分匮乏,所以在他们的谚语中,会采用猫作为本体,代指上位者,而我国人民则会选择老虎。但在汉民族文化中,不论是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来说,老虎自古以来就是受尊敬的动物,代表了权力和地位,所以在上述谚语中,我国人民选择“老虎”作为本体。这说明两种谚语产生的认知结构是几乎一样的:上位者离开之后下位者为所欲为,两种谚语的区别仅仅是两国人民往里面填充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这些谚语的产地与年代都相距甚远,但结构却经常惊人的相似,这是不是说明谚语的产生是必然的,许多民族间共通的名言金句的产生是必然的,只不多填充的具体内容是偶然的,受前文提到的地理环境,文化典故和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对人类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葡两种谚语的异同点并解释其根源,讨论了地理位置及其民族生存环境影响因素和汉葡谚语的认知隐喻形成过程分析说明两国人民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拥有相似的认知结构,并同样地通过隐喻思维,提取我们对身边熟悉事物的理解,用这些表象反应即观念去指代和说明不熟悉的事物,并最终体现在了各自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上。

猜你喜欢
谚语葡萄牙隐喻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谚语趣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谚语趣画(一)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