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电影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2021-02-13 05:46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桃姐羊脂球罗杰

李 姝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法国影片中比较典型的女性形象有《时尚先锋香奈儿》里面的女强人香奈儿,《爱》里中风后却依然想要尊严的安妮,《初吻》里青春浪漫的苏菲,《新包法利夫人》中追求浪漫陷入感情泥潭的包法利夫人,《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成熟少女玛蒂尔达,《超体》里拥有超能力的露西,《芳芳》里追求爱情的少女芳芳,《我决定留下》在被动的婚姻生活里觉醒的玛利亚。近年来,中国影片中女性形象也是精彩纷呈,如《黄金时代》中柔弱却追求自由的萧红,《桃姐》中忠心侍主并终身未嫁的桃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拥有少女情怀却被骗的姨妈,《妈阁是座城》中赌自己爱情的叠马仔梅晓鸥,《春潮》中受原生家庭之痛的郭建波等等。本文主要选取了四组同题材电影就行比较。

一、老年人题材

《爱》是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一部老年人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一对很有品味的音乐家夫妇,虽然年过八旬,但仍然互相欣赏关爱。特别是在丈夫眼里,安妮始终是个优雅、高贵的女性。可是考验来了,安妮突然中风卧床不起,这为家里带来了灾难。安妮从一个健康的八十多岁的老妇人,逐渐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影片深入、细致的描述了安妮中风后,内心的变化。影片注重于女性形象内心变化的深度挖掘,中风后细节感受极度真实,震撼人的内心。

《桃姐》是许鞍华执导的文艺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讲述佣人桃姐和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少爷罗杰之间的催人泪下的“母子亲情”。桃姐自幼把罗杰抚养长大,情同母子,桃姐对罗杰甚至比亲生妈妈对他还要好。桃姐一直很疼爱罗杰,视如己出的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把罗杰照顾的十分妥帖,而罗杰也把桃姐当成了自己的干妈,照顾看望中风住在养老院的桃姐。桃姐更像传统女性,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桃姐就是香港六七十年代,在家里帮佣不结婚的马姐,一生尽心尽力的做好服侍主人一家。桃姐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就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在老主人面前还是毕恭毕敬。

桃姐和安妮都是中风的老年妇人形象,在感情生活方面,桃姐选择了独身一生,安妮与志趣相投的爱人相伴到老。《爱》这部影片情节比较压抑,安妮在中风后,瘫痪在床,夫妻俩人的生活就充满了压抑感,像是在互相折磨。安妮是个高傲的音乐家,心气慢慢被无法自如的身体磨平。影片着重刻画安妮如何被粗鲁无知的护工粗暴的对待,内心非常痛苦,自尊被践踏。安妮想早点结束这样屈辱的折磨,想要了解自己的生命。《桃姐》则不然,在同样中风后,她选择了住进老人院。努力的适应新的环境和朋友,同样也很关心罗杰。看到罗杰缺少人照顾日常起居,就亲自为他挑选保姆。虽然中风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是仍然坚强、顽强的面对,内心欣喜的面对罗杰的每一次看望。

两部影片都是以女性形象为中心,在影片中用大量的镜头篇幅描绘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神态表情动作等等,非常细致的刻画了女性的性格。《爱》里面特写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好的塑造了女性形象。各种镜头的运用推动叙事情节,烘托人物的特质,尤其是动作、语言、眼神,在特写镜头中的表情、神态,很好地塑造了女性形象。导演着重刻画了安妮这位女性形象,她是法国女性的展现,独立、优雅,有尊严的活着,面对无法逆转的衰老和疾病,选择结束生命。法国影片女性更强调内心深处的自我的探索和展现,把女性衰老后面临的处境,心里的感受展现的入木三分。

许鞍华是非常杰出的女导演,擅长用女性特有的视角拍摄影片,刻画的女性形象细腻、生活、真实可感。她非常善于刻画女性形象,捕捉女性细腻的动作和内心变化,她刻画的桃姐作为一个佣人的女性形象,从细节着手,把少爷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打理的井井有条。桃姐这一女性形象,善良、顽强、洒脱。当面对要死亡时,洒脱的看待生有时,死有时。对从小亲手抚养长大的罗杰关爱有加,当也非常知道自己的本分,是罗杰的佣人。桃姐是个自尊自爱十分要强的女性形象,当得知自己中风后,坚持要住进老人院,不给少爷增加负担。桃姐在第一次去养老院时,影片用了几个组合的长镜头,从桃姐下车,进门从大厅走过,进入房间等一系列动作,突出了桃姐眼中老人院的样子,和桃姐的心理感受,更好的烘托了气氛。

二、名人传记

《时尚先锋香奈儿》《美丽人生》和《黄金时代》都是名人传记题材的影片。《时尚先锋香奈儿》是由法国女导演安妮芳婷执导,奥黛丽塔图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香奈儿幼年丧母寄居在孤儿院中,后独自去巴黎做裁缝店女工。后在男友的帮助下接触到了上流社会,并且因为自己对设计帽子的天赋开辟出了自己的事业道路。后来在情人的资助下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在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服装设计师,并开创了香奈儿品牌。《美丽人生》讲述的是法国著名女歌手皮雅芙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拥有天籁般的曼妙嗓音,经夜总会老板慧眼识珠,皮雅芙最终化身为纽约镁光灯下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她的个人情感生活丰富,与歌手、明星、拳击手等艺术名流有过感情纠葛。但是这位号称“小云雀”的歌后,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最终以悲剧结束了四十七年的人生。

《黄金时代》是许鞍华执导的一部以著名女作家萧红为原型的名人传记类影片,影片名称来源于萧红的文章,她说她所处的就是黄金时代。这部影片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萧红是东北著名的女作家,有着传奇戏剧的一生。萧红出生在地主家庭,重男轻女的父亲阻止了她的学业并为她包办了婚姻。她和表哥私奔逃婚了,在被表哥抛弃后回到了家。之后又从家逃出来,和之前的未婚夫在一起,这个未婚夫在她身怀六甲时消失了。因拖欠旅馆巨额旅费,怀孕的她被关在旅馆的小屋子里。在这里她遇到了给与他文学生命的萧军,最后身怀萧军的骨肉的她又和端木在一起。就这样,萧红共生育过两次,而且产后都没有得到很好地照顾,她的身体被拖垮了,最后英年早逝。但她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她的《弃儿》《呼兰河传》还有《生死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杰出作品。

这三部影片都是名女人传记,但《黄金时代》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拍摄手法,导演许鞍华本着严谨的态度,在影片中用了大量的旁白和画外音,甚至开创性的用了对镜独白的手法力求真实还原萧红命运。对镜独白就是影片中的演员在表演时,突然语言跳出情节故事,以画外人的角度从多方面叙述萧红。这样能够从多角度立体的呈现萧红的人物形象,更加客观形象。而两部法国影片都是采用正常的叙事手法拍摄,讲述影片里的香奈儿和皮雅芙的故事。

香奈儿和皮雅芙是时尚界和音乐界的翘楚,萧红是文学界的作家。但她们都有着不幸的童年,香奈儿出身卑微,幼年丧母,在修道院度过了童年,父亲从来没有看望过她。萧红也是幼年丧母,爱财如命的地主父亲对他没有半分温情,最后逼迫她嫁给汪家。这些童年的不幸并没有把她们压垮,而是给了她们生存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

这三部影片都体现了女性的自强和自尊,女性形象成了影片的主角,不再是单纯被男人欣赏的对象。她们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取向,都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同的是,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受儒家思想影响,女性逃婚私奔是伤风败俗,让家族蒙羞。但法国的香奈儿和皮雅芙与情人在一起,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只是一段风流韵事。

三、风尘女子题材

《羊脂球》是由法国导演克里斯坦雅克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该片根据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同名著作改编而成,讲述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的一位妓女“羊脂球”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爱国,高尚的羊脂球。马车上的其他九个人自称是高尚的上流社会人士,蔑视身为妓女的羊脂球,但是当他们饥肠辘辘看到羊脂球给的食物时,没有了高尚的情操而是毫不违心的接受了馈赠。当有敌人威胁时,毫不犹豫的牺牲了羊脂球,得救之后却又对羊脂球视而不见,毫无感激之情。影片最后,所谓的高尚人大快朵颐地撕咬着肉和面包,委屈的羊脂球留下来了泪水。这部影片把人性的恶表现的很形象具体,振聋发聩。

《柳如是》是中国一部传记类影片,讲述出身青楼的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领袖钱谦益的白发红颜的爱情传奇。柳如是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一起。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当时北有鞑子兵,南有李自成,大明汉家江山摇摇欲坠,钱谦益为保全城百姓开城降清,柳如是劝其自尽以保名节,钱谦益则考虑到华夏文明还需传承而拒死,后剃发易服北上做官,于是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

两位女性都是生活在战争的背景下,羊脂球是在普法战争下,柳如是处在明朝末年,清兵入关之下。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两位风尘女子的身份虽然被世人不耻,却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当国破家亡时,柳如是自比巾帼英雄梁红玉,要为国效力。在她的多次劝说下,钱牧斋终于参加到反对清兵的战斗中。而羊脂球在遇到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时,愤然拒绝,倒是和她同车的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为了自己能够苟活不顾羊脂球的生死,劝说他服从普鲁士军官。可怜的羊脂球为了全车人的安危,委曲求全。最后当她回到车里时,饥肠辘辘的看着那些早已准备了丰盛佳肴的上等人在大快朵颐的享用着,根本无视她的存在,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羊脂球只能无声地留下委屈的泪水。

四、女性作家作品改编题材

中法两国有些著名的女作家,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屏幕被更多人熟知。严歌苓就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的经历十分丰富,当过兵,在抗战前线做过战地记者,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她的很多作品被知名导演选中,拍成优秀影片。其中有张艺谋导演执导的《金陵十三钗》,李少红导演拍摄的《妈阁是座城》。《金陵十三钗》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杀下遍地焦土的六朝古都,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嗜血魔鬼。影片虽然是男性导演,但是从女性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当这些穿着艳丽服饰的女人走在遍地焦土的街道上,形成很强烈的视觉对比。整部影片以女性作为重点拍摄对象,女学生代表书娟眼中的战争,对叛国父亲的憎恶,对秦淮河女人的蔑视,根本没有她以前想象的优雅。在秦淮河头牌玉墨眼中,女学生是过去清纯的她,也是拥有未来希望的人。最后这些姐姐们替女学生赴日本人的死亡之约,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别人生的希望,伟大的牺牲,她们的灵魂是高尚的。《妈阁是座城》讲述了敢用感情在豪赌的女人梅晓鸥的情感历程。她是不幸的,前夫是赌徒把家财都赌光了。但似乎她没有对爱情失去希望,在遇到雕塑家史奇澜时又燃起了爱情之火。她虽然在赌场工作却没有利益熏心、不择手段,为了老顾客段凯文甚至陪上了所有家产。赌场都是男人们的天下,而严歌苓却另辟蹊径以一个女人的经历和视角来审视赌场里的人性。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著名女作家,她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十八岁时回到巴黎定居。她根据自己在印度支那的经历写了小说改编成电影《情人》,让她名声大噪。这部影片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影片从作家的回忆叙述开始,简在渡船上遇到了富家少爷东尼,后来就成为了他的爱人。整部影片以女性的视角看待简和东尼的恋情,充满苍凉感。当东尼问为何爱他,她毫不犹豫的回答因为钱。对于东尼的反映永远都是一副内心不起一丝涟漪的样子,看着东尼结婚时也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礼。

这三部影片都是根据女性作家作品改编而成,文学气息浓郁,文化基础深厚。

玉墨和梅晓鸥似乎都是在赌自己命运,玉墨身处的时代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梅晓鸥可以选择生活,但她却义无反顾的一次次陷入爱情豪赌中,重复着以前的结局。她是善良的,是出淤泥的莲花。她作为赌场的叠马仔早看透了形形色色的男人,但却仍然执迷不悟的深陷其中,明知没有结果却义无反顾。而法国女孩简却不同,少年老成的她一直在冷眼旁观着周围的一切,不轻易吐露真实情感,童年的不幸经历让简拥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她的神态和举止没有少女的天真和浪漫。她从不幻想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奢望就不会有失望。简这个女性形象更理性,似乎看透了一切人和事,把真实的情感埋藏在心底。

五、中法电影中女性形象差异形成原因

(一)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中法两国文化差异很大。中国五千年历史,从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华大地的主流思想,其中对女性方面尤其要求严苛。比如为失去丈夫终生不改嫁的女人立贞节牌坊,完全把女性看成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是私人物品。

儒家文化还对女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最著名的就是“三从四德”。《仪礼·丧服·子夏传》有记载,“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体现了男尊女卑。后来出现的程朱理学派,只讲合理不讲合情,认为即使是人的正常情欲都是罪恶的,这样的思想扼杀了人的本性,更压制着女人的七情六欲,有悖人权。

《公祭祁夫人文》有记载:“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可以。女子有才能,但对才能不宣扬,要谦虚。因此,女人一般是没有读书的权利的,即使后来女人可以读书,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阻止。《黄金时代》里萧红的地主父亲就奉行这个想法,认为萧红作为一个女娃子还有读高中,实在是没有用处,不如早些嫁人。停止了对萧红求学的资助并且不让她出门,就在家等着接受家里安排的包办婚姻。

萧红私奔后,被抛弃走投无路回到家后,全家连夜迁往阿城老家。因为私奔悔婚之事让全家人抬不起头,萧红的悔婚让家族蒙羞。但实际上萧红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错,但是她的行为在当时就是大逆不道。女性只能三从四德,婚姻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法国尊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人人生而平等,女性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追求自由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在法国兴起的比较早,女性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思想能更加不受束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往往真正束缚住自己的不是外在的声音,而是自己的心。因此在法国影片中,多数女性都是能够独立思考人生和追求自己幸福的。《时尚先锋香奈儿》中的香奈儿虽然出身贫寒,完全没有家人做后盾,但是她却一点也不自怨自艾,也不自卑,而是不卑不亢。她住在富二代男友家,因为自己低微的身份而能出现在男友的朋友面前,她并没有默默接受这一切,而是勇于和男友反抗争吵,完全没有因为寄人篱下而卑躬屈膝,这是骨子里的贵族,是法国女人血液里流淌的骄傲。虽然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二)审美倾向不同。电影能够从艺术的角度体现社会的思想变化,中国和法国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中国受到佛家和儒家影响比较大,而法国受基督教影响大,两国的电影作品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法国地处西欧,受到的是欧洲文化影响。欧洲文化受古希腊神话影响很大,例如对女性的审美眼光。通过法国著名的画作,能直观看出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里面的维纳斯体态丰盈,健壮有力,圆润唯美,她从海上来,正要被披上衣服。很多著名油画都是体现女性的美,而且衣着不多,对女性有着开放的态度。女性本身从中世纪到现在,从各种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出,法国女性具有不一样的气质,不可以追求时尚但很有品味,不随波逐流,追求个性。即使美人迟暮也是举止、衣着、妆容优雅的老妇人。《爱》中的安妮,80岁的老妇人,却仍然有少女般的神采,发自内心的自信和气质。法国女人天生有着一股自傲感,活得自在。《时尚先锋香奈儿》的可可虽然身无分文,独在异乡,却骨子里有着这份自傲感,带着自己的特立独行的性格,创建了自己的时装品牌。这样的风格延续到了品牌的服饰里,简约、中性、自由,摆脱了束缚女性的束胸和裙撑,简化了夸张布满羽毛的帽子。她设计的香奈儿服装成为了经典和奢侈品牌。影片中,香奈儿和安妮的服饰都是优雅的法式简约风,尽显法国女性的美。

猜你喜欢
桃姐羊脂球罗杰
山那边
消防员的一天
苍茫又轻柔的生活
烤红薯
温暖的悲伤
《桃 姐》
浅析《桃姐》对白的语言艺术
谈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主旨表现
美与丑的对比:谈小说《羊脂球》中的人物角色塑造
莫泊桑《羊脂球》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