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第二外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13 05:46马琳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课程

马琳琳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自此高校教育围绕要抓好党对高校领导这个根本,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目标。

因此,高校外语包括第二外语教学在进行外语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外语课堂的思政教育。第二外语课堂具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较轻松,实用性强这样几个特点,结合第二外语的教学特点,探究课程思政融入第二外语的意义及方法,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是第二外语教师的工作重心。

一、利用文化关联导入课程思政

日本的文化现象,风俗礼仪很多是起源于中国的,以下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教材中内容为实例说明通过文化导入进行课程思政的方法。

1.语音学习时期的文字导入。日语学习初期,对日本文字的来源、分类的讲解无疑是进行课程思政非常合适的素材。日本目前所使用的文字为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四大类,其中抛开汉字不提,日本自创文字——假名,是汉字演变而来。在语音学习期间,以文字为载体,通过介绍汉字传入日本历史知识及在日本的发展过程,进行课程思政,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假名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艺术相关的课程思政。《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21课应用课文的内容是关于歌舞伎的,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要对歌舞伎及相关文化进行简单说明,同时可以将歌舞伎和京剧进行对比,原因是二者作为传统戏剧、传统艺术,在中日两国具有较相似的地位,在舞台、服装等很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从而引出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自然而然进行课程思政。

3.建筑相关的课程思政。《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第39课应用课文的内容是“故宫”相关内容,通过课文的解读,对故宫进行简单介绍,从而将话题进入建筑方面。日本平安时代的建筑,尤其是京都的建筑,都是在大量模仿中国建筑技术及风格的基础上建造的,从而推出日本古代建筑、文化等源于中国的结论,并通过图例、视频等从直观上让学生认识到建筑相关知识,进而进行应用性语言教育,使学生学习更具实用性。

4.语言知识的课程思政。语言知识方面日本受我国影响的知识点就更多了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47、48课授课内容为尊他语和自谦语,对于敬语的讲解应结合礼仪文化等知识,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导出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礼仪、文化,从而提倡学生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中日文化源远流长,政治、语言、礼仪甚至是风俗习惯方面都存在许多关联,在日语课堂上,中日之间的文化关联及交流都成为课堂思政的良好素材。

二、利用实用性练习导入课程思政

外语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在英语课堂上,主要可以从听说练习、翻译练习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练习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导入,做到润物细无声导入思政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能力。

1.听说练习。经常将国内外时事作为听力资料进行练习,几种选择话题性比较强且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时事新闻进行练习,有必要时可以围绕话题进行口语练习。听说练习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事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通过话题讨论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

2.翻译练习。在进行课本上文章句子相关翻译以外,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寻找适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文章的翻译方法。例如,让学生进行常用词汇“中国梦”的翻译,一定会有学生给出China Dream或者China’s Dream等不同答案,但实际应使用Chinese Dream这个说法,研究不同说法的过程中,可以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又如,可以给出《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原文和译文引导学生欣赏:

原文: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

译文:If we allow these problems to spread like weeds…the tragedy of Farewell My Concubine,which Mao Zedong usedas a metaphor for losing power,may come true.

从而,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内容,同时也能通过理论性较强的句子翻译方法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特殊时期的时事导入

日常教学以外,碰到特殊的节日、纪念日或有特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应灵活地通过时事的导入进行课程思政。例如9月18日,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回顾“九·一八”事变,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品德;又如“十九大”期间,与学生以“十九大”为话题进行会话练习,导入思政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新冠疫情”期间,实行线上教学,随时关注国内、国外关于“疫情”的报道,通过新闻的讲解和阅读,更多地了解到国内外的疫情情况,让学生随时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质修养。通过时事导入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时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关注国内外的新闻,通过正确、恰当的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并不是独立于某学科上的思政教育,也不是独立于专业基础知识以外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先进、正确的思想,源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辉文化,并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上,以“立德”为前提,以“树人”为根本目标,完成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合格的、品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的任务。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