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

2021-02-16 01:08计国杰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物理课程是高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学习效果不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6-0012-02

引  言

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并且长期以来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比较被动,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要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門必修课程,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物理,还需要学好物理。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自主学习。

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认知,使他们认识到物理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为此,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亲切感,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物理世界的想法,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可以引入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案例,还可以引入物理学家及物理知识背后的故事,以此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信心。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银温度计,然后询问学生是否使用过这种温度计,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变化,这是什么原理呢?”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温度计中的水银是测温物质,其受热会膨胀,利用这一特性便可以制作水银温度计。学生理解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物质制作温度计?”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想象并表述观点。最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述气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及热电偶温度计等,并为学生播放应用这些温度计的视频,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分层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高三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物理知识,但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部分学生对整体知识掌握较好,但有的学生对部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较好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则比较吃力。基于此,教师应采取分层探究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探究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1]。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热和内能的改变”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让各组整体水平相当。其次,分组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在空气压缩引火仪底部放置少量的硝化棉,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可以观察到硝化棉燃烧的火苗,为什么硝化棉会被点燃?请尝试着解释这个现象。”再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鼓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查阅现有资料,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讨论。最后,教师依据各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可以实现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可视化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将学生的“学”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将教师的“教”置于中心位置,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物理知识,如通过可视化教学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物理“液体”一课时,对液体具有表面张力这一事实,学生并不了解,如果教师直接讲述这一知识,学生必然难以透彻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或实验,将教学内容可视化,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展示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图片,以说明液体表面与内部性质不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的表面有张力。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实验:将一条细棉线的两端分别系在铁丝环两侧,使棉线处于松弛状态,然后将铁丝环浸于肥皂液中,过一会儿后拿出来,这时铁丝环上就会有肥皂液薄膜,薄膜中的棉线依然是松弛的,若刺破棉线一侧的薄膜,另一侧的薄膜就会收缩,棉线就会绷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液体的表面张力,既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许多物理理论是经过实验验证得出的,也有很多物理知识是在实验中被发现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许多物理实验,教师应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合理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借助实验理解理论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2]。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物理“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理顺实验思路。明确了实验思路和原理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问题,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数据,并与学生讨论实验结论。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地实现了以“学”为中心。

五、科学实施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教学评价也会反作用于课堂教学[3]。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問题,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在评价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客观分析学生的建议或意见,在此基础上完善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教学更加满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需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惧感,也可以应用分层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还应进行可视化教学,科学开展实验教学与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管仁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建构与实施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20.

[2]樊杰,于玉和,吴兰红.基于“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构建[J].物理教学,2019,41(10):11-14.

[3]柳琼.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0):118-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州市教学课题“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中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ZJYYB2019-0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计国杰(1981.9-),男 ,江苏兴化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荣获兴化市“高三学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称号。其执教的泰州市德育精品课《弹力》获得泰州市三等奖,并获得部级优课。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