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年段阅读技巧与方法

2021-02-20 11:28冯翠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阅读技巧阅读方法

冯翠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能通过从侧面或正面的简单描述初步运用,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提升其理解能力的重要步骤,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如何掌握阅读中的技巧着手,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技巧;小学阅读;阅读方法

一、准确领会题目意思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对整篇文章最中心思想的概括,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简洁准确,接下来一定是围绕他们之间的故事展开,一个题目就是许多故事的集合,通过一个题目就能大概知道接下来的内容。而含蓄中又包括引申、比喻、象征。

1. 比如在故事“南辕北辙”中一个人想往南去却驾车向北行,在此引申为目的与行动相反,永远不会达到目的;

2. 故事“惊弓之鸟”,本意是被弓箭声吓坏的大雁,很多文章里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害怕;

3. 还有文章“小草”,虽然简单,平凡,却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

二、快速浏览全篇语句

领会题目意思后,接着快速浏览全篇,也就是所谓的速读。看是否能从略读中明了全文的大意,有时候能从文章的题目中猜出作者的思路,对照题目和自己的初次感观,把握整体的节奏。

速读不是简单的从头到尾迅速地读一遍,而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最多的内容,是一种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精神状态下,主动积极地获取最想要的信息的方法。其中的关键是思考,要快速地对全文进行搜索和探测,确认优先级目标,尽量抓紧全幅的重点。

速读能力是快速掌握信息的一种能力,可以后天进行训练掌握。阅读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前后两行间,刚浏览过立马切换后面两行,感觉整体内容,不要把精力花费在某处词或句子上,在有限的可视范围下,全局把握和感知,这一切完成后,脱离文章,再在脑中建立一个大概的模型。

三、仔细推敲词句意义

定位印象词或句,接着快速读一篇,不同的是这次要把自己能看懂的词或句子给标注出来,对一些不认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句子,则加双重标记。词或句是构成一句完整话的基本元素,与文章表达的主旨或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代指人或事件的指代词,某些表达的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起概括作用的总结性语句等。这个过程中,可以省略那些对中心内容关系不大的词句的关注,而把重心放在一些过渡之类的句子,既承接了上文的介绍,又开启了下文的扩展,这样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揣摩词或短句意义,以一句话为单位,结合看懂的词或句子,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则加数字标记,对于不懂的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则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推导。

(一)结合上下语句

由于不能查字典,只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敲印象词或句的意思,一个完整的句子里面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已知的基本知识,能灵活运用这些来实现阅读的目的。

(二)拆分词句法

拆词法,即通过各个部分的单独含义能推敲出整体意思,比如“慧”字,上面两个丰,像两把扫帚绑在一块;而中间却像一个簸箕,底下是心,用扫帚簸箕打扫心灵,为心除尘,比喻静心,明察真相。如果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拆分。比如“运筹帷幄”,筹,筹划谋划;后面两字都带个巾,由布组成,可以理解为在由布组成的空间里筹划,大概意思就推出来了。

(三)分析法

当上述方法不能推断词句意义时,可以从分析角度去理解:

1. 从表达意图上入手

比如“亡羊补牢”,羊圈破后,主人要干什么,肯定是要做某件事防止羊继续跑,那么补牢的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

2. 从句子的结构分析

将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找齐了,能基本理解句中的意思。

3. 从句式特点分析

比如单句中前面或后面表达的内容是关键点,而在复句中,其中的一个单句是其最重要的所指。

4. 从一些形容词或是语气助词分析

从形容词的修饰范围,可以初步推断要描述的中心词。比如明亮的,只有光的地方才会出现,一下能缩短范围,初步理解描述的事物,比如呜呼哀哉之类的,表达了强烈的语气,也能助力理解中心意思。

5. 从深层含义分析

比如这句“我以前患有精神病,现在我们已经痊愈了”,若是痊愈,则会用“我”来表示,所以“我们”就代表又患病了。

6. 从关键词分析

有時候虽然不懂整句的意思,但其中的某个关键字或词就能代表整句话的意思。若推出词句意思且上下语句读起来通顺,则归类为数字标记;若是失败,则先用字母标记。文章中的数字标记越多,对字母标记代表的空白部分的推导速度就会越快,是一种互进式的良性循环。

四、概括段落内容和划分段落层次

(一)概括段落内容

把已知的各个短句结合起来,明了整个段落的表达意图,如果把词或句比喻为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那段落内容就是器官。从数字标记中把整篇文章分为几个段落,先理清每个段落的内容。

1. 各个短句连接归纳

确定每个段落的起始句、过渡句以及结尾句,连接形成一段完整的内容,有些段落比较明确,可以轻易地进行归纳。

2. 关键语句提炼法

一些特殊的或是意义不明的语句,可以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语句提炼出来,进行拼接概括,尝试理出能读通的段落。

3. 要素概括法

通常所指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段落划分较为准确的话,可以比较简单的从六要素中对应段落的位置,从而辅助推导所属段落的内容。

4. 段落推导法

每一个段落都表达的是完整的明确的意思,有些特殊的文章中,可以从上下段落的语境,也就是相邻段落中来初步推导所要的内容。

(二)划分段落关系

把几个意思相对清晰的段落,连起来构成完整的文章,理清全文的顺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根据时间可以划分为:

1. 顺叙

按照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发展来展开,简单而条理,文章脉络非常清晰,符合一般的阅读规律,很容易就能确定文章的布局结构。

2. 倒叙

和顺叙恰恰相反,先从一个引人入胜的结果展开,然后一步一步介绍引起结果的起因和发展,往往很多文章为了突出悬念,吸引眼球,而采用此种方法。

3. 插叙

插叙是描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插入了另外的一些内容对主事件进行补充说明,起解释的作用,让文章在原有的结构上更加紧凑,突出中心语句的同时再推动情节的发展。插叙经常通过回忆或心理活动来展开,也可以直接进行介绍说明。段与段根据逻辑关系又可以分为:

(1)总分式

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先提出一个中心思想,然后用几个相关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整体结构一般为先概括总结后分段描述。而有些文章也可以倒过来通过分总式的顺序进行推进,也就是先用分段描述各个情节,最后用总述来突出重点。

(2)并列式

段与段之间的地位均等,没有主次之分,有些文章可以认为并列式是把总述去掉的总分式,先把总述删掉,通过段与段之间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总述。

(3)层进式

通过事物发展的先后,一层一层的描述剧情的发展,慢慢深入中心内容,刻画主题,可以采用时间推进的顺序,也可以采用因果,从原因开头,经过发展,最后得出结果。

(4)衬托式

段落之间的内容一般描述为不同的,相反的中心思想,通过两部分或多部分的内容进行比照,用其中反面的内容来衬托正面,深化形象,或者也可以用正面衬托反面。

(三)确定整体中心思想

段落内容清晰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也明了了,那么整篇文章的主题也就相应展现了,然后对照分析是否符合题目,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了解,确定最终的中心思想。

总之,掌握相关的技巧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式,既要重视速读的时间,又要提高通读中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在日常学习中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会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跃强.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学周刊,2011(35).

[2]田晓东.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學的实践探析[J].中外交流,2016(04).

[3]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阅读技巧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浅析初中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