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2021-02-20 11:28陈倩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劳动教育

陈倩莹

摘 要:积极心理品质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更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小学阶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参与劳动教育活动是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培养责任感与荣誉感,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个人潜能,进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文章通过对“班级农耕田”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劳动教育;“班级农耕田”

一、发展积极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前进方向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仅面向少数学生开展,主要帮助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扫清心理障碍,疗愈心理疾病,但这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方向,引起更深一层的心理教育误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现从关注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到关注勇气、爱等积极心理的转变,重视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更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教育部早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写进课程总目标。并在基本原则中增补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科学界定了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积极心理教育通过积极的教育内容与途径,为学生灌注积极的心理能量,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建造积极的心理支持系统。发展积极心理教育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相互促进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逐渐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这是抓住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劳动教育既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就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参与劳动时间长短、劳动内容的种类多少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擅长家庭劳动和学校劳动的学生,在焦虑、自责、冲动维度得分较低。可见,劳动教育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有重要影响。

而学校劳动教育中,“班级责任”模式最为常见。学生在班级劳动中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建立自信心,敢于表达真实自我。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调动身体机能,转移对负面生活事件的注意力;也可在劳动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还可以在持续性的劳动任务中锻炼耐挫力,提高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灵活性,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有效的劳动成果更能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在学校内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响应了时代的号召,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是借助劳动教育活动这一载体,给予学生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平台。

三、学校“班级农耕田”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靠灌输和说教不如在实践中亲身感悟,后者体验感与投入度更高,也能使学生收获强烈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一粥一飯,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校结合生活实际与校本特色,开展“班级农耕田”劳动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用难以忘怀的农耕体验,改变“理所应当”的错误认知。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积累成就感,有助于形成独立自主、坚毅自信的品质。

(一)从方案到后勤,全面保障

学校可因地制宜,结合校区实际情况,融合校本特色,开发劳动教育活动方案、课程等,明确学校劳动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大方向。制定校园劳动教育活动方案时,应充分参考劳动教育开展成果丰厚的学校经验,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同时,应考虑方案的切实可行性,结合场地、师资、物料等方面综合考虑。

就“班级农耕田”实践活动方案而言,应在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配置完善的设备设施和后勤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若干块“班级责任田”,田地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劳作能力又不能遏制学生的创作。整个农耕区配备可调控的生态喷灌设施和生态防涝设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班级责任田进行浇灌,在假期则开设自动浇灌模式,实现科技化的可持续浇灌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耕区附近建设工具房,配备适量的农耕工具,让学生亲身拿起锄头、铁锹去锄地、耙草,学习农耕基本技术。双手播下的是劳动的种子,个体收获的是心灵的果实。

(二)从播种到收获,全面指导

学校可就劳动教育具体教学内容设立综合实践科组,并将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校活动当中。在“班级农耕田”中,班主任和配班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作必要的技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可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及信任感。参与劳动活动之后,学生充分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主动关心父母,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教师可以和学生商量并制定“班级农耕田”的种植计划,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而志愿家长则在耕种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师生合作耕种、亲子互助劳作等方式,学生走出课室,参与到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耕种全过程,学生也能通过切实参与生产劳动活动,学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从挫折到成功,全面记录

厚植农耕情怀,成就心理健康。学校开展“班级农耕田”活动应及时保留学生的过程性记录,从认领“班级责任田”到班级收获农作物的全过程可通过多种途径作适当的记录,无论是在劳动时记录还是在日后回顾,丰富的记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心理层面上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疗愈过程。

学校可举办“农耕成长路,城市小菜园”主题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农耕画册、农耕手抄报、农耕心得日记、农耕小视频等方式记录“班级农耕田”活动的方方面面;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稻草编织”社团活动展示、农耕烹饪作品班级分享会、评选“农耕先进班集体”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收获农作物之余提高责任感、幸福感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学生通过融入自然的实际劳动,有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自身建立完善人格。以“班级农耕田”活动为例,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自立意识的培养,还能够增进学生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应成为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

[2]姜凤萍.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05).

[3]王蕊.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江苏教育,2020(72).

[4]应斌,林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