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larivate Analytics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分布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联

2021-02-21 08:26刘蓓蕾袁润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

刘蓓蕾 袁润

摘要:文章基于科睿唯安ESI数据库2018~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数据,结合2014~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多个维度统计解析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的分布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情况。研究显示,中国内地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高被引科学家的入选人次和领域逐年递增,但机构和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大都汇聚在科技水平较高的科学院和985高校以及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及沿海城市偏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科技和高附加值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被引科学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文献计量;分析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是加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科研人员是科学知识的使用、传播以及创造的重要载体。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是科研水平的良好展示和体现。目前,科研人员发表研究论文的引文指数是国际公认的科研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4 年以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美国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每年都会在其官网发布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入选名单的研究人员在過去近十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位于所属学科领域的前1%,具有重要的学术代表性和影响力,体现了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以及未来的科技和经济潜在趋势。与此同时,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各国的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现状、地域分布,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潜在特征,是国家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前景预测。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已通过对2014~2016年高被引科学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研讨,同时给出了相关分布模型。但是前期的研究数据大多关注某一单独年份的数据分析且时间集中在2014~2017年,本文基于2018~2019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同时结合2014~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中国内地近两年高被引科学家在地域、学科等领域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而揭示国内不同单位和地区的差异,也为中国的学科布局及地区人才引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二、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基本情况

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自2014年开始发布,已经成功发布了6份名单,全球入选科学家人数基本呈现上升态势,2018年新增了跨学科领域(cross-field category),入选科学家人数骤增,2019年全球近60个国家的6216人次高被引科学家入榜,入选人次数较2014年(入选3215人)增加了近一倍。根据2018和2019 年的入选人次,筛选出排名前十的国家,其具体如图1 所示。美国依旧以巨大的优势占据榜首位置,中国内地凭借新增的跨学科领域位居第二,2019年度有636人次入选,2018年有482人次。2014年以来,在21个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学科领域中,中国内地研究人员的上榜人次数增加了3倍。成功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美国之后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数最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从侧面也体现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科技人才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型模式发展,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对应。

三、中国内地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机构分布情况

在我国内地的科学研究体系中,中国科学院担负着引领和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图2为2018~2019年中国内地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研究人员的机构分布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分别有107(2018年)人次和98(2019年)人次入选,远超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这也印证了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学研究体系中的地位。连续2年排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的为清华大学,这体现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进步显著,这一趋势与近些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度相匹配,同时电子科技大学近些年在人才引进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也使得其排名明显提升。由这两年高被引科学家入选的机构参数变化可知,科学研究在现代大学的功能占比中不断增大,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增加,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同时,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直接的体现在近些年部分重大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是依托高等院校来完成。

进一步深入研究排名靠前机构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情况,综合近2年入选人数排名前十五位的机构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入选人数最多的中国科学院其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最多,共15个学科领域有科学家入选,在跨学科领域、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入选人次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可以看出,每个机构入选科学家的学科分布也体现了机构的研究特色和强项,如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程学领域的数据突出,两所学校均是国内的工科强校。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则体现出学校在该领域的实力超群。

四、中国内地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地域分布情况

对2018~2019年入选高被引科学家依据所在地域进行分类统计,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被引科学家的入选人数在省市和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中国内地地区间的科研实力差距。北京地区的入选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江苏、广东、上海、湖北和浙江地区,2019年广东超过上海位列第三,上述数据体现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以及以广东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人才汇集中心,其高被引科学家入选总人次占全国的2/3以上。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在入选人次和机构数量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中国内地区域经济、科技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一种良好展示。

五、中国内地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地域流动变化分布情况

基于上述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的地域分布情况,对2018~2019年入选高被引科学家人次进行了动态变化统计(见图4)。通过与2014~2017年的数据比较发现,每年都会有新的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同时也会有部分原先入选的高被引科学家在名单中消失。与2018 年入选的高被引科学家人员相比, 2019 年中国内地不同地区有345名科研人员增加,与此同时,有192 位高被引科学家从从相关地区流失。其中,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其特有的经济条件、科学研究平台和教育水平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增的345 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115 位在北京,占了新增人次的33.04%。同时流失的192位高被引科学家中80位出自北京,占了流失人次的41.67%,这也体现出经济和科技发达地区人才流动性较大。在江苏、上海和广东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变化规律与上述高被引科学家的地区分布相吻合,从侧面也体现出经济、科技实力对高被引科学家人才吸引和流动的影响。

六、入选科学家学科领域分布情况

科睿唯安公司每年公布的高被引科学家总计涵盖21 个ESI学科领域学。基于这21 个学科领域的分类,对中国内地入选的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知,在21个学科领域中,2018和2019年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分别入选了19和20 个学科, 相比较2014~2017年,有一定数量的增加。在新增的跨学科领域(42.7%~46.7%)、材料科学(13.7%~11.1%)、化学(13.1%~10.6%)和工程学科(8.96%~8.97%)领域,中国内地的科研人员表现突出,占比高于或者接近10%。此外,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也表现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内地在传统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相比较早先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跨学科领域科学家的占比在不断攀升,基础学科的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的占比略微下降,说明的科学研究已经由原先的单一学科体系转变为多学科的协同发展研究,这意味着我国的前沿科学研究正在向着更加深入、更实际应用的交叉学科领域进发,这也符合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趋势。

但是在空间科学领域中国内地仍然无科研人员入选。此外,2018年实现了药理学与毒理学和精神病学/心理学两个科学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社会科学领域也成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也体现出我国在相关科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上述突破学科包括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生态学、农业科学、免疫学、经济与商业等科学领域的入选人次和占比还较低,与化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这也说明中国部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与与国外的前沿和一流学科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些学科领域的建设与科研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有序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在保持跨学科领域、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可加大投入和发展落后学科领域,不断提高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缩小与国内优势学科以及国外相同一流学科的差距。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注重国内优秀人才培养的同时,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可适当倾斜相对落后的学科领域,加速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七、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重视和大量投入使得科学研究的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不断涌现出优秀的高被引科学家,已经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入选人次数仅次于美国的国家。虽然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部分学科领域实现了高被引科学家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除了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跨学科领域外,其他学科领域的占比仍然较低,这些学科还需要不断持续的追加投入,加速发展。从中国内地整体情况来看,机构和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分布上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高被引科学家大都汇聚在科学院和985高校,地域上以中东部及沿海城市偏多,除了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以及跨学科新领域外,绝大多数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与一流学科有显著差距。因此,在现有“双一流”建设及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要明确自身学科所处位置,在与欧美科技强国相比中,确立科技发展目标,提升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完善科研评估机制,促进跨学科研究等,为中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夯实基础,同时加速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进程,实现国家科技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Schultz T. W. Nobel Lecture: The Economics of Being Po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04):639-651.

[2]张春霆.学术评价的评价[J].中国科学基金,2010(06):328-332.

[3]叶继元.引文的本质及其学术评价功能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01): 35-39.

[4]Kim J,莫京.聚焦高被引科学家[J].科学观察,2018,13(05):45-56.

[5]刘俊婉.高被引科学家论文产出力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3,32(10):67-71.

[6]陈月从.基于Clarivate Analytics和InCites的圖书情报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及高被引论文分析[J].情报学报,2017,36(11):1108-1118.

[7]尹志欣,谢荣艳.我国顶尖科技人才现状及特征研究——以汤森路透2015 高被引科学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1):136-140.

[8]赵兵,郭才正,钱景.基于Clarivate Analytics“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的中美高被引科学家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7):75-77.

[9]张瑞红,任晓亚,谢黎,陈云伟,方曙.ESI 高被引科学家的分布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41(03):307-316.

(作者单位:刘蓓蕾,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袁润,江苏大学图书馆。袁润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