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林泉》的民族美感与韵味

2021-02-22 07:02李玮仪
艺术评鉴 2021年1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作曲古筝

李玮仪

摘要:本文研究的作品是叶小纲先生在2001年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林泉》,作品的灵感源于北宋书画家郭熙创作的《林泉高致》。乐曲的手法新颖,角度独特,通过引入多元作曲手法,使乐曲精妙无比,文化内涵深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作曲手法、艺术转化、乐曲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分析古筝独奏曲《林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林泉  作曲  音乐  艺术手法  古筝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64-03

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古筝自秦朝被发明,在唐朝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演奏乐器。古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我国存在时间最长、普及最广、受众最多的乐器。喜爱弹奏古筝的音乐演奏者和为古筝这种乐器作曲的作曲家都不在少数,这使筝能够历经时间长河的淘洗而更加富有活力,因此而获得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乐器,凝聚了民族音乐文化,它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古筝的音色是富有古韵的、清悦明快的。在弹奏的时候,委婉含蓄表现了曲子当中的情感和情绪,古典的韵味也体现出我国刚柔相济、阴阳结合的审美。古筝的音乐表现非常丰富生动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场景,也能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它将独奏、伴奏、合奏集于一身。

古筝独奏曲《林泉》创作于2001年,是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民族室内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古筝现代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林泉》的创作是当代中国古筝曲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5年,在笫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得唯一金奖。由于《林泉》這首曲目考察的方面较广,无论在演奏技法、音域上的运用以及表现能力,都能充分体现演奏者的专业水平,故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音乐表演古筝专业本科入学考试的必选曲目之一。

叶小纲先生写作《林泉》这首作品,主要的灵感都来源于他所欣赏的书籍《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并不是音乐作品,而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所著的绘画解读书。书中多为郭熙的生活所见及对山水画的感悟和艺术见解,还有一部分是郭熙去世之后其子郭思整理的未完成部分。《林泉高致》主要以画山、泉水为题材,是郭熙先生和他的儿子郭思游泉石所观察的景象然后用画笔记录下来,把山水间时而动、时而静、动静结合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他深入观察周围的世界,审视自我的内心世界,把丰富的生活体验作为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把心里的真实感受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把眼观耳闻手触的山水之感转化为纸张上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林泉高致》。而叶小纲先生正是深入解读了北宋画家的名著,他们虽不在一个朝代生活,却在心里进行着无尽的交流。

用古筝的声音表现泉水的动听声音,为音乐增添了真实优美的感觉。叶小纲先生在创作时借助古筝这一物质媒介,将他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实践的掌握和描述”。因此,在典型化的过程中,叶小纲先生通过对泉水的个性化描写,使泉水的艺术形象具有丰富鲜明的特征,并通过古筝把泉水的动与静描绘得淋漓尽致。

叶小纲的创作为推动民族器乐复调音乐以及多声部创作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赋予古筝乐作品更广阔的空间,保留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和声、曲式、复调等结构特征。他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应具备艺术的天赋和才能,掌握专业化的技能与技巧,在思想、文化、生活等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感受力,更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景转化为充满意蕴的艺术形象时所具备的审美创造力。

叶小纲先生对现代音响及其“多色”音色上颇有研究,不在拘于宫、商、角、徵、羽的定弦方法,而是创新一种新的定弦方法——人工定弦。作品《林泉》中的人工定弦, 采用增、减音程(如增四度, 大、小六度,大、小七度)相结合以及小二度密集排列造(如把小二度排列成大七度、小九度等)产成的尖锐音响效果。虽然这些和声在听觉上不和谐,但是和“多色”音响效果相结合,缓解了不同色彩的和声间可能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古筝独奏曲《林泉》的“点、线、状”结合使用的很巧妙。运用古筝独一无二“点状”的音色特征,塑造精巧的“点线”音色引子,再结合重音色的表达。线中藏点,点融于线,视觉上左右手巧妙灵活地配合,每个音符的跳动都是小臂带着手掌;掌心松弛,掌关节向上提;每次乐句于乐句之间的连接时,手掌会像水母似地上下浮动。听觉上音色变幻无穷,既有“金属般”的音色质感,又有“空灵般”的唯美质感;既有行云流水般的动态之势,又有大自然的灵动之美。既可以展现古筝这种传统的典雅气质,又能不失现代的韵味之美。

作品《林泉》主要分为引子、慢段、中段、快段、急段、慢段等几个部分,还可以细化分为十一个段落。这么多段落的布局很少见,很容易使人感觉段落过于自由,但是实际上这种布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逻辑和织体方面都非常严谨合规。引子这部分在结尾又重新进行再现,突出了乐曲的完整性。在曲式结构方面颇具西方风格,使乐曲首尾呼应、优美动听。引子之后是2~5小节,2~5小节在引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主旋律,但保障了乐曲的织体没有改变,这种写作手法属于复调式,复调式是纯正的西方多声部立体作曲结构,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乐曲的声音层次更加饱满、丰富。我国传统的音乐思维是单线条的, 这当然和我国的乐器构造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受到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审美情绪的影响。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创作思维,充分发挥了乐器本身的特点。在第10小节中,作品改为演奏者右手单音演奏旋律,而伴奏声部则是左手的单音。作品的演奏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主要原因是这种旋律线条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流淌的意境,极大程度上还原了画作本身的艺术展现,第12小节的极不和谐的减五度音程多用来体现紧张的气氛,在本曲中也不例外,作者使用不和谐的音程烘托了山间宁静祥和的气氛,而且在之后的乐段中,这种音程多次出现并反复,可见作者运用的高明之处。18小节进入快板,与之前的慢板两个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构造了错综复杂、不断变幻的乐曲效果。泉水的形象不再是安静平稳地缓缓流淌,而变成了跳动的水花,由于泉水猛烈地撞击在岩石上而迸发出的一朵朵水花,这山间泉水的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也使听众耳目一新。在山水画中,意象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意象就不能构成山水画。叶小纲先生的创作一直根植于民族传统,该曲以山水画为灵感,曲中一揉-按、一勾一托,哪怕是空拍,都共同描绘了山间泉水时而动态、时而静态、嬉戏缠绕、奔流入海的惟妙音乐意象。而这其中使用的旋律线条则带有浓烈的民族色彩,乐曲又回到传统民族风的主线上。在88小节,作品进入快板的高潮部分,旋律、织体、和声都发生了巧妙的变化,左手采用刮奏的手法,上下行连续刮奏,体现出一个渐进的氛围,表现了泉水的流淌逐渐急促。右手采用摇指扫弦的手法,与左手的上下行刮奏相互配合,将乐曲的发展推向了大高潮,表现了小小的山泉,通过不断流淌,与岩石相抗争,最终奔腾入海的宏伟景象和磅礴气势。全曲以林中山泉为主线,但是没有一处单独描绘泉水,作者在泉水之外总会加入一些事物最为铺垫,使整曲没有一丝枯燥乏味。乐曲通过泉水的流动,以空间移动带动时间发展,从林中山泉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最后奔腾入海的大江大河,时而缓慢静淌,时而奔涌直下,用跳动的音符表现出跳动的景象,用绵长的旋律线表现出绵长的水流,整首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令听者回味无穷。

叶小纲先生在创作本曲时的巧妙之处就是将自然美顺畅地转化为了艺术美,中间没有一丝差错,这也是“林泉”能够被听者感受到的原因。很多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自然和艺术的完全转化,而把自然事物硬生生地搬进音乐作品中,“照着葫芦画瓢”,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不仅没有新意,而且会使听众感觉不适,感觉脱离了真正的音乐。艺术创作的骨架必须是作者的灵感,抛开灵感转而使用现成的自然事物是不明智的做法,而很多艺术家会在这里产生误区,误以为要使艺术作品更加自然就必须添加自然感。其实真正的自然感要通过转化来得到,听者听到一段旋律,非得逼迫自己想象出一个画面来,那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或者说对于这位听者是不合胃口的;大音乐厅中所有的听众在听到《林泉》之后都能感受到山林间泉水的自然美,这才可以说《林泉》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叶小纲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在现代音乐作曲家中,很多人都是在为了作曲而作曲,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心灵感受,得到一个自然参照物就开始“照猫画虎”式的创作。俄国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建立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是没有根基的,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音乐创作史,从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高山流水”,到振奋人心、振聋发聩的《黄河大合唱》,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所创作的,这首《林泉》也不例外。筝曲《林泉》以“水”为主题运用古筝的独特韵味描绘出一个个山间泉水的音乐意象。自然是原本存在的事物,但自然美是我们心里的主观感受,每个人感受到的自然美都不尽相同,但要丝毫不遗漏地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就非常考验作曲家的水平。文学、美术、音乐是三大艺术表现手法,文学和美术都可以用停留在纸面上的具象展现自然美,但音乐不同,既要用抽象的手法展现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又要用瞬间艺术还原恒久存在的自然,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林泉》可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转化的代表之作,作者全程使用古筝一件乐器,即表现出来泉水在多种环境下的动态美,既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表现力不足,将作者欣赏《林泉高致》的心情感受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也使听众感受到了几千年前北宋优美的山间林泉之景。

现代作品《林泉》,作曲家用古筝表现水的意境,不同于以往的是,他更深地挖掘了乐器的特性,发挥了乐器的内在表现力,把水的形态和声音以及用水来喻意的某种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是一首民族作品,但是叶小纲先生出人意料地采用了大量西方的作曲手法,使乐曲具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这种手法不仅在古筝作品中极为少见,在我国民族乐器音乐作品中也是比较罕见的,可謂是民族音乐作曲领域的一大创新之举。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布局,由慢到快丝毫不拖泥带水,通过空间的变化循序渐进,充分地表现了林泉的特点。作品是依照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而做,所以在表现音乐的同时更加重视用音乐表现图画。乐曲中很多片段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山中的场景,使听者仿佛置身其中,真真切切地观察到山林中的泉水。用文字来评价音乐总还会有种“意犹未尽”的缺憾。作曲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作品当中都是在不经意中完成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实质追求大都写意多过写实。《林泉》这首作品不仅具有些浪漫主义的气质,同时也包含了作曲家对于美好未来和个人志存高远的期许。作品整体非常连贯、一气呵成,从山间泉水的发源地一直贯穿到最后泉水奔腾入海,空间结构完美,时间顺序合理,可谓是民族音乐作品的上佳之作。乐曲中有快有慢,有紧有松,在充分展现演奏者技术的同时,不破坏乐曲的旋律线条发展,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最优质的旋律,使听众获得观感和听感的双重满足。总体来说,《林泉》这部作品是古筝的佳作,是民族音乐作品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杨帆.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古典美[J].传媒论坛,2020(15):151.

[2][6]杨宝.古筝独奏曲《林泉》音乐分析[J].音乐创作,2017(05):122-125.

[3][4]孙倩.筝曲《林泉》的音乐意象与演奏表现[D].扬州:扬州大学,2019年.

[5]吉炜.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上)——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J].乐器,2006(07):38-40.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作曲古筝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