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2021-02-23 23:54崔晓迪李慧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中等职业教育文化产业

崔晓迪 李慧

摘 要 在构建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分析,发现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与全国总体相比耦合协调度增速偏低,且北京市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趋势。从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培养结构与培养质量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提出促进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顺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适当提高京津冀区域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整体规模;结合自身特点与布局,北京市可考虑优化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津冀应进一步完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5-0017-06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1]。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因素[2],而人才匮乏是当前影响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3][4]。

从文化产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性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研究型岗位(创新创意)、技术型岗位(开发实现)、管理型岗位(营销管理)和应用型岗位(应用技能)。其中,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文化艺术类应用型岗位人才是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保障措施,其中包括“推动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5]。

当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发展驱动下的人才培养研究已展开诸多有益探讨,但多集中于高等教育层面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6][7][8][9],且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文献中,主要是基于相关课程的开发研究[10]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性研究[11][12],相关实证类分析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在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实际数据出发,对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展开实证分析,寻找问题并挖掘其成因,进而提出优化建议。

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度越高,代表系统间配合得当且相互促进的程度越高,即为良性耦合;反之,则是不良耦合。耦合协调度可进一步测算两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程度,且能够避免由于两个低发展水平子系统所表现的高耦合度现象,反映了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状态。在参考相关研究[13][14][15][16][17]的基础上,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反映两个子系统整体状态和协调效应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一)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为:

建立评价原始矩阵X=(xij)m×n,将指标分为正、负向之后,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1)至(5)中,x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初始值(i=1,2,…,m;j=1,2,…,n);(xij′)为标准化之后的值;p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贡献度;Hj为指标j的熵值;Wj为指标j的权重值。

其次,计算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评价值,具体为:

公式(6)、(7)中,S(x)和E(y)分别为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评价值;xi和yj分别为两个子系统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ai和bj分别为两个子系统各指标的权重值;m和n分别为两个子系统所包含指标的个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

公式(8)中,T为综合评价值,该值越大,表示两个子系统的整体状态越优;α和β属于待定参数。由于在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的耦合互动关系中,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一定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多层次人才培养综合作用的结果,中等职业教育不是唯一驱动力,即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是其人才供给门类之一,因此,α和β的值可根据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程度所占比例加以确定。

再次,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计算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

公式(9)中,C为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该值越大,表示两个子系统的耦合状态越佳。

最后,计算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公式(10)中,D为耦合协调度。该值越大,说明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可进一步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如表1所示。

(二)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兼顾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结合职业教育与经济相关理论,选取17个指标构建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見表2,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分别从数量、结构和质量三方面选取了7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因受我国2015-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数量下降的影响,仅以“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等数量指标来反映文化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在指标选取上还需要考虑“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总毕业生数的比例”等结构指标。

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分别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其中,经济效益中“投入产出率=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资金利税率=文化产业企业利税总额/资产总额”“劳动生产率=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营业利润率=文化产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社会效益中“人均出版物数量”“图书馆流通率”等分别为“出版物数量”“图书馆总流通人次”等数量指标除以“地区年末总人口数”得到。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的《2015-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以及2016-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教育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等。对于个别无法直接获取的指标数据,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比例结构的方法进行缺失值赋值。

二、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首先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其次计算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和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评价值S、E;再次由《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得到近五年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程度所占比例的均值为8.5%,确定式(8)中α和β的值分别为7.83%和92.17%;最后计算得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T,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而言,全国评价值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由2015年的0.223增长到2019年的0.889,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4%,整体上升趋势明显;相反地,北京市评价值显著下降,由2015年的0.867下降到2019年的0.264,年均增速为-25.7%;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评价值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增速分别为18.9%和32.7%。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值而言,全国和北京市均呈稳定上升态势,天津市呈波动上升态势,而河北省呈波动缓慢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依次为35.4%、29.2%、27.8%和5.1%。另外相较而言,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值最优。

在综合评价值的表现上,虽然受教育程度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文化产业总就业人员的比重不到10%,综合评价值主要取决于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值,但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同样会对综合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及京津冀的综合评价值均为正增长,全国增速最快(35.9%),其次为天津市(27.0%),北京市、河北省分别为22.4%、6.9%。

(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进一步将计算出的两个子系统评价值S、E和综合评价值T代入式(9)和(10),计算全国及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与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C与耦合协调度D,分别见图1、图2。

由图1可以看出,全国和津冀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程度很高,说明两者间配合得当且相互促进的程度很高;但北京市耦合度相对偏低,尤其是在时间序列的两端,出现了低于0.9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2015-2019年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评价值显著下降,而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值稳定上升所带来的趋势反差造成的。

综上,结合图2的耦合协调度和表1的判定标准,以全国为参照,对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首先,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稳定的大幅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0.446增长到2019年的0.82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其次,从京津冀地区来看,其耦合协调度均为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增速分别为11.2%、12.8%和3.8%;再次,2019年全国和天津市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表现为良好协调,而京冀均为中等协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市耦合协调度在2019年出现了下降趋势。

三、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成因分析

(一)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分析

表4分别从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三方面反映了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情况。可以看出,2015-2019年全国总体在以上三个指标的表现上均为正增长,且招生数年均增速达到6.31%,增长较为显著;而北京市三个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负增长,且招生数的降速最快,平均每年下降20.11%;天津市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同样呈现出负增长态势,但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北京市;河北省除毕业生数基本没有变化之外,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为正增长,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结构分析

一方面,从区域整体看,与京津冀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数占全国文化产业总就业人员数的比例相比,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全国中职文化艺术类总毕业生数的比例偏低,且两个占比间的差距较大,见图3。比如,2019年全国有17.13%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分布在京津冀三地,而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全国中职文化艺术类总毕业生数的比例仅为7.24%。这说明京津冀区域对于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比很高,但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供给量占比偏低。

另一方面,从区域内部看,由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中职总毕业生数的比例可知(见表5),全国中职文化艺术類毕业生占比呈现逐年稳定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速为5.23%;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占比水平较高,尤其在2015-2017年达到15%以上,但从2018年开始显著下降,总体为负增长,年均增速为-5.99%;天津市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占比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速较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占比水平偏低;河北省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占比的变化趋势为波动缓慢上升,增幅不明显。

(三)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部分采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比例”指标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如图4所示,近年来,全国以及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基本相当,保持在70%左右,但北京市在该指标的表现上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且总体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比例偏低。

综上所述,可将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京津冀总体看,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和占比的年均增速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全国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评价值增速的整体表现优于京津冀区域。第二,由于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和占比急剧下降,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比例偏低,导致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评价值显著下降,这与其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值稳定上升的趋势相反,因此,北京市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偏低,继而对耦合协调度产生影响,最终使得北京市耦合协调度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且2019年的表现值出现下降趋势。第三,天津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评价值为正增长,优于北京市;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高,优于河北省,因而综合评价值增速高于京冀两地,且天津市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很高,因此,相对于京冀而言,天津市耦合协调度增速和2019年的表现值均为最高。但与全国总体相比,天津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等指标的增速仍然偏低,其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速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河北省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子系统评价值整体优于京津,尤其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具有优势,但由于综合评价值主要取决于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而河北省因文化产业效益增长速度缓慢,使得其综合评价值增速偏低,最终影响到耦合协调度,因此,河北省耦合协调度增速和2019年的表现值均低于京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

四、促进京津冀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顺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适当提高京津冀区域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整体规模

根据以上耦合协调度成因分析,2015-2019年全国有六分之一以上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分布在京津冀区域,而该期间全国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中仅有8%左右是由京津冀三地培养的;此外,就京津冀区域总体来说,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的年均增速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中职总毕业生数比例的年均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从多角度分析可知,相对于京津冀区域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高需求性,其文化艺术类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规模偏低。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京津冀应顺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适当提高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整体规模。

(二)结合自身特点与布局,北京市可考虑优化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

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度偏低且耦合协调度的下降趋势需要引起重视。2015-2019年,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毕业生数等人才培养数量呈缩减趋势的背景下,全国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数量却呈上升态势,所以,在结构上表现为我国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中职总毕业生数的比例显著增长。北京市在该期间中职人才培养数量降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其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数占中职总毕业生数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这进一步缩小了北京市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模,在严重的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主动性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出现“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比例”指标数据偏低的结果。因此,在北京市大幅压缩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背景下,可考虑优化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提高文化艺术类学生占中职学生总数的比例,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细化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师资力量等措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津冀应进一步完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天津市中职人才培养总体规模也呈下降态势,而文化艺术类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但相较而言,其文化艺术类毕业生占比仍然偏低,且增速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市应以全面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标杆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系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范围更广、水平更高的文化产业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公共职业培训平台,以促进京津冀区域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河北省中职文化艺术类学生数量和占比均为上升趋势,但其占比上升速度較为缓慢,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增速。随着河北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且作为京津冀地区中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河北省应发挥自身培养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中职文化艺术类学生占比,并继续巩固和提高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地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区域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1-10-07].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徐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40-46.

[3]柳杰.中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6-103.

[4]吉俊虎.人才、规范与策略:后发展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基于政府治理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9(4):10-17.

[5]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6-07)[2021-10-07].http://zwgk.mct.gov.cn/zfxxgkml/cyfz/202106/t20210607_925033.html.

[6]向勇.创意创业家精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26-30.

[7]陈慧英,陶丽萍,彭桂芳.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二元空间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100-104.

[8]孙静松.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66-69.

[9]李闽.文化产业发展驱动下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34-37.

[10]何晓颖,何勇,胡斌武.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究——以《旅游文化》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5):37-40.

[11]戴斯琪.福建省中职学校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12]张荣.职业教育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7):55-61.

[1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76-82.

[14]宋美喆,李孟苏.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3):19-25.

[15]肖晔,赵林,吴殿廷.中国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3):119-128.

[16]蔡文伯,甘雪岩.耦合协调与区域差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变[J].当代教育论坛,2021(2):1-9.

[17]彭说龙,吴明扬.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9):109-112.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中等职业教育文化产业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