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现状调查与建议

2021-02-23 23:54杨燕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阶段师生心理健康

杨燕

摘 要 关注学生学习投入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对“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进行调查,发现“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呈中等偏上水平、学生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水平较低、学生对学习投入自评满意度尚可,学生学习投入度在年级、专业、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收获与环境支持力度密切相关。据此,提出提高“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建议: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培养优秀学习习惯;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加大师生互动水平;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激发积极学习情绪;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全面提高学习投入度。

关键词 “3+4”贯通培养;中职阶段;学习投入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5-0048-06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其中重要一环。2012年开始,江苏省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贯通培养项目(以下简称“3+4”项目)广受欢迎。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3+4”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3+4”项目的热情相比以往明显减弱。究其原因,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中等职业学校“3+4”项目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牵头高校的预期要求。学习投入度调查作为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已經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等教育中,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重要视角。基于此,本研究期望通过对“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调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与高校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与重要参考,进一步促进“3+4”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3+4”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校是“3+4”项目首批试点学校,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符合本研究需要。本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为94.2%。被调查学生中,男生118人,女生127人;“3+4”一年级学生87人,二年级学生63人,三年级学生95人;生物与化工专业大类学生58人,电子信息专业大类学生92人,财经商贸专业大类学生64人,文化艺术专业大类学生31人,见表1。

(二)调查方法

课题组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3+4”中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从国内外成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中提取题项的方法,自编了《“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该问卷从学习投入度的5个因子即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同伴互动、深层次认知策略、学习热情方面进行测量,从学习行为、认知、情感3个维度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投入度[2]。其中,主动学习包括学习目标计划、及时复习、组织学习时间等基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投入行为;师生互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后师生交流等基于师生关系的学习投入行为;同伴互动包括课堂同伴合作、课后同学讨论、同学关系等基于生生关系的学习投入行为;深层次认知策略包括归纳总结、提出质疑、得出办法等基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学习投入行为;学习热情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成就感、学习期待等基于学生情感的学习投入行为。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代表同意度越高和学习投入度越好。对于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总体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投入度呈中等偏上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总均值为3.83,超过中间值3,转化为同意度百分比为70.75%[3],说明“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呈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同伴互助、深层次认知策略、学习热情、主动学习、师生互动。通过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比较发现,“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略高于普通中职生与高职生,说明“3+4”中职阶段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3+4”中职阶段学生有转段升学的压力,而普通中职生与高职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2012-2019年,江苏省“3+4”项目共进行了5次转段,转段率为94%,淘汰率为6%。2015年江苏省发布文件要求“3+4”中职阶段学生必须参加省统一考试,分数合格方能转段,甚至有合作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省对口单招统一考试并且成绩达到总分的60%~65%才可转入后续阶段的学习[4]。文件的出台无形中给“3+4”中职阶段学生带来学业上的压力,如果无法顺利转段意味着只能拿到中职文凭结束学业。因此,以一个良好的态度与行为积极投入学习是绝大多数“3+4”中职阶段学生的最佳选择。

2.学生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水平较低

通过学习投入度各因子的比较发现,“3+4”中职阶段学生“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的分值最低,分别为3.75与3.71,远低于其他因子分值。从表3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水平总体较低。在主动学习方面,“我的学习有目标”得分最高,为3.88。可能是因为学生最大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转段考试顺利进入高校学习,因此学习相对有目标。但是“我会及时复习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我平时会坚持学习,并不是考前再突击”得分仅为3.66与3.73,其同意度百分比为66.50%与67.50%。由此说明绝大多数“3+4”中职阶段学生虽然有一个总目标,但是在学习上还处于被动状态,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在师生互动方面,“在学习方面,能及时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口头或者书面的回应与建议”“我把老师当作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得分最高,分别为3.90与3.89。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学业上的帮助,同时对教师有较高的情感认同。但是,“我课后经常找老师讨论和请教问题”“我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交流个人兴趣爱好、感情或价值观等问题”得分仅为3.46与3.50,说明师生课后学习沟通与情感交流相对不足。

3.学生对学习投入自评满意度尚可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3+4”中职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投入度情况较为满意,11.8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9.5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4.28%的学生表示“一般”,9.39%的学生表示“比较不满意”,4.90%的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对学习投入自评满意度尚可。同时,通过比较发现,初中学习成绩自我感觉越良好的学生,其学习投入满意度越高,如表4所示。一般来讲,“3+4”各专业招生分数线由教育局统一设定,不低于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从每年招生的实际情况看,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不大。所以,在学习成绩上“3+4”学生的生源质量不存在太大差异,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成绩应处于同一水平。之所以会出现初中学习成绩自我感觉越良好其学习投入情况满意度越高的情况,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定位与要求有关。有些学生目标比较高,对自己要求较为严格,对学习投入的理想状态也比别人高。而有些学生觉得能够进入“3+4”专业学习已经比很多同学优秀,对自己也放松了要求,对学习投入度情况较为满足。

(二)“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差异分析

1.学生学习投入度呈现高-低-高的年级差异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呈现高-低-高的年级差异与趋势。如表5所示,一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度为3.86,二年级学生为3.78,三年级学生为3.82。一年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5个因子均处于最高水平,而“学习热情”“同伴互动”“深层次认知策略”在二年级处于最低值,“师生互动”“主动学习”在三年级处于最低值。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与期待,因此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各方面状态都比较好。二年级学生处于三年学业的中间阶段,既没有刚入学时的新鲜感,也没有即将转段考试时的危机感,因此很多学生会有学习懈怠情绪,学习热情明显降低,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也远不如以前。三年级学生的一个最大任务是转段考试,一方面要参加省统一考试,另一方面要拿到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迫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热情较二年级有明显提升。同伴互动与深层次认知策略行为也明显增多,但是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仍需加强。

2.学生学习投入度存在文理工科的专业差异

调查发现,财经商贸类的“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最高,为4.14;其次是生物与化工类,为4.02;电子信息类与文化艺术类均处于最低水平,皆为3.58,见表6。由此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存在文理工科的专业差异,明显偏文的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度高。究其原因,參与调查的财经商贸类专业主要是会计,会计一般都是各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专业分数线高,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另外,会计等偏文科的专业女生数量居多,女生相比于男生更适合于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因此往往表现出比男生更高的学习投入度。生物与化工等偏理工科的专业男生居多,他们更喜欢动手实践,虽然在深层次认知策略上与财经商贸类专业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学习热情、主动学习、师生互动上保持较高水平。文化艺术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学习投入度差距较大,可能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学生本身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欠缺有关。

3.学生学习投入度存在生源户籍的地域差异

调查发现,拥有城市户籍的“3+4”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远高于农村户籍的学生,前者学习投入度均值为3.98,后者为3.67,见表7。我国城乡二元对立明显,虽然国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但是城乡差距仍然巨大。职业学校中有很多学生是农民工子女,“3+4”专业也不例外。相比城市中长大的学生,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不会太富裕,另一方面父母不会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有的农村户籍学生放学后还要承担家务,或做一些兼职补贴家用,学习时间会被大量占用。因此,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相对不足。此外,农村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

(三)“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收获与环境支持力度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密切相关

如表8所示,成绩排名前25%的“3+4”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为4.14,成绩位于25%~50%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为3.86,位于50%~75%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为3.60,位于后25%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为3.35。可以看出,“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密切相关,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或者说学习投入度越高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究其原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关注较多,学习成就感也相对较强。学生更易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更愿意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行为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投入度,进一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教师与同伴的肯定相对不足,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倦怠,甚至有的会严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2.学生通用能力获得略高于专业能力

如表9所示,“3+4”中职阶段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获得情况都比较好,专业能力均值为4.04,同意度百分比为76.00%;通用能力均值为4.08%,同意度百分比为77.00%,略高于专业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有较高解释率,学生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获得受学习投入度的影响远高于学校与学生个体特征[5]。本调查也可以看出类似结论,正是因为“3+4”中职阶段学生中等偏上的学习投入度才能够有较高的学习收获。具体来看,在通用能力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意度百分比最高,为77.75%,说明学生在同伴互动行为上的投入能够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而创新创造能力同意度百分比最低,为76.50%,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在专业能力上,不管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3+4”中职阶段学生认为不如通用能力获得程度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所有文化课需要通过省统一考试才能转段,而专业能力方面只要拿到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即可,导致学校放松对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要求。

3.学生对学校环境支持力度较为满意

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多个研究表明在学生发展模型中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变量。因此,学生学习投入度也会受到学校支持环境力度的影响[6]。亚历山大·阿斯汀的“输入(Input)—环境(Environment)—产出(Output)”模型理论也认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校园环境、课程教学、人际互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与学习收获[7]。调查发现,“3+4”中职阶段学生对学校环境支持力度较为满意,同意度百分比为76.50%,但是还有很大提高空间。通过表10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学场所、实训设备等硬件条件相对比较好,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交流等方面则相对薄弱,难以满足“3+4”中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学校应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教育与管理。

四、启示与建议

(一)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培养优秀学习习惯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投入度的直接施行者与受益者,提高“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38.78%的学生认为班风学风是影响他们学习投入度较大的因素,仅次于课程内容,40.41%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度。因此,良好班风学风的营造与优秀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入学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学校应在“3+4”中职阶段学生入学时,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前景、专业就业方向、七年一贯制培养方案、转段升学要求等,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与方向。其次,通过各类讲座激发学习兴趣。邀请优秀校友、企业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作报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身边优秀榜样,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再次,通过各类大赛点燃学习热情。学校每年可以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主持人大赛、歌唱大赛等,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最后,通过评价端正学习态度。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行为不好的学生给予预警与惩罚,对学习投入度高、学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与奖励。

(二)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加大师生互动水平

课程内容是影响“3+4”中职阶段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最大因素,认同这一观点的学生比例为42.04%,同时32.24%的学生希望学校完善课程内容。课程缺乏一体化设计、融合度不够、旧为新用等是很多学校“3+4”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8]。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限制教学方法的应用。因此,学校应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同时为师生课内外互动提供保障。首先,一体化设计课程,保证课程内容衔接。根据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架构课程体系,模块实施课程内容。明确两个阶段各课程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避免课程的重复性,保证内容上的无缝衔接[9]。其次,创新多样化教学方式,保障课堂师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仿真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强化课后师生交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3+4”中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容易产生學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言行,更要在课后加大对学生生活、情感上的关心,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激发积极学习情绪

近年来,心理问题成为困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键问题,25.71%的“3+4”中职阶段学生希望学校加大心理辅导。一旦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将会对学习情绪与行为投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激发与维护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首先,打造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引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兼职心理教师作为重要补充,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带动全体教师投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同伴互助的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可以通过推选班级心理委员、成立心理社团等方式,发现与培养学生群体中有心理辅导潜力的人员,通过进一步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校专业心理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信任,促进心理辅导效果提高。再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活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开展个别和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办法。最后,常态化监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通过常态化监测及时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坚实基础。

(四)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全面提高学习投入度

学习投入度在“3+4”中职阶段不同学生群体中会略有差异,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时应密切关注以下群体。首先,关注学习后进生。由于后进生成绩差往往得不到他人肯定,学习投入度低,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后进生进行学习与生活上的交流,了解其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多鼓励后进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建立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提高学习投入度与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关注农村生源学生。“3+4”中职阶段农村户籍的学生学习投入度较低,农村出来的学生与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家庭压力等方面会存在差异,教师应多关注农村学生特别是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再次,关注二年级学生。在“3+4”中职阶段三年的时间中,二年级是最容易产生松懈的时间段,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对接高校参观学习,或请高校教师、企业人员等来校作讲座,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关注信息与艺术专业学生。这两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比其他专业低,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投入度现状,反思自身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EB/OL].(2021-04-29)[2021-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104/t20210429_529235.html.

[2][7]汪雅霜.基于I-E-O模型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95.87.

[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22.

[4]杨永年.现代职教体系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发展及其建议——基于2012—2019年江苏“3+4”项目试点实践[J].职教发展研究,2021(1):33-40.

[5]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76-81.

[6]王媛,刘阳.自我选择与环境塑养: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养成逻辑——基于H区高校本科生的实证考察[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5):106-116.

[8]魏祥健,谢婧婉,杨韵涵.“3+4”分段人才培养实施现状调查与机制提升研究[J].商业会计,2018(2):109-112.

[9]吴娜.“3+4”中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94-97.

猜你喜欢
阶段师生心理健康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麻辣师生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