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2-23 23:59左保廷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肛裂临床效果

左保廷

【摘要】目的探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因肛裂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肛裂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对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裂;黏膜下移手术;临床效果

肛裂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肛门疾病类型,主要是指肛管皮肤全层呈纵行裂开,进而导致溃疡情况出现。长期便秘诱发肛裂的主要因素,患者因粪块干而硬,加之便时用力较猛,从而导致粪便排出时裂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引发全层皮肤呈纵行裂开。出血及疼痛时肛裂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其疼痛情况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临床中通过采取常规切除术治疗,其效果较为稳定,但手术创伤较大,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并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因肛裂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隨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3-64岁,平均(38.7±9.4)岁,病程1年-10年,平均(4.3±1.1)年。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2-66岁,平均(38.9±9.2)岁,病程1年-11年,平均(4.4±1.0)年。两组患者均符合肛裂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且并无其他肛肠类疾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叮嘱其术前1d禁食,具体手术方案:(1)对照组采用常规肛裂切除术,对患者实行浸润麻醉,以肛裂部位为中心,在肛裂两端做切口,然后沿纵行方向切割,并将血管钳置入其中,将皮下痿组织以及肥大性肛乳头进行切除,之后立即止血,并对伤口进行包扎,实行常规抗感染治疗。(2)研究组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对患者实行常规消毒与浸润麻醉,手术操作者在将双手中指与食指涂石蜡油后,伸入患者肛门内,将其肛裂两侧肛管撑开,可见肛裂伤口存在明显扩大并伴有纤维性组织断裂与少量出血,持续5min,采用血管钳对肛裂两边黏膜进行钳夹以便限制其创面范围,对其肛裂皮瓣实行牵拉,然后将肛裂的三角形皮肤进行逐步切除,使其后位黏膜保持充分下降,保证其引流畅通,将皮肤与皮瓣至齿线进行切除,由后向前将其皮片切除,然后将内括约肌纤维垂直切开,以肛门足够松弛为适宜,将后位切口延长,并游离其皮瓣,将肛裂部位下部分的内括约肌切除,松解其肛门,确保创面能够充分暴露,采用组织钳对黏膜进行固定,并将其黏膜充分下移,然后进行分别缝合,使其下移的黏膜能够固定在齿线以下,然后采用可吸收纱布与棉花进行外固定。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其判定标准:若经治疗患者裂口愈合、大便疼痛及出血情况消失则为治愈;若其裂口或者创面明显缩小,大便疼痛及出血情况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指标,甚至存在症状加重则为无效。

1.3.2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主要包含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尿潴留、伤口水肿/淤血等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分析,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临床中,肛裂情况较为普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不易创面不易愈合,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肛裂切除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该项手术操作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情况出现,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且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项手术操作具有微创性特征,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是其基本的治疗手段。对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加速其创面愈合的同时有助于消除其水肿情况,微创化的手术操作使得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并能够使得手术操作对肛管等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降至最低。相关研究显示,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能够有效缩小其创伤范围,从而使得术后粪便感染情况减少,加速创面愈合,且具有良好弹性,使得肛裂复发率显著降低。肛门部位存在较多神经末梢,从而使得机体对疼痛感较为敏锐,术后炎症及换药等的刺激会加重患者疼痛感,借助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则能够采用直肠黏膜对肛裂创面进行覆盖,从而使得炎性反应及手术创伤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利于患者预后。经本研究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且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说明,对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其效果较好,能够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手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德林,郑丽丽,张福生,等.肛门内括约肌后侧部分切断术配以湿润烧伤膏及地奥司明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135-136.

[2]戴秋安,赵金龙,朱建红.内括约肌侧切联合肛周皮瓣移植术治疗32例Ⅲ期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149-152.

[3]蒋艳,卢雪娇,乔峰妮,等.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v.24(S1):1-3.

[4]曾成永,曹传敏,刘家荣,等.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8,24(19):3919-3922.

[5]尹川,何力,石筱雯,等.肛裂切除内括约肌部分松解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3):79-82.

[6]孟繁举,魏春龙,吕越明,等.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S2):101-102.

猜你喜欢
肛裂临床效果
肛裂容易复发 日常要注重自我护理
如何预防肛裂
肛裂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些什么?
不爱吃蔬菜小心肛裂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