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2021-02-23 23:59杨双萍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

杨双萍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PNF技术,并分析其对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手运动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indmark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PNF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因此,PNF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PNF技术; 手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统计显示:脑卒中的致残率约为60%~70%,另据调查显示,8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偏瘫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防止患者出现偏瘫。PNF技术是一种促进感觉神经肌肉反应的治疗手段。为研究PNF技术是否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本院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就本次研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8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98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女为26/23例,年龄43~76岁,平均(64.42±6.76)岁。对照组49例,男/女为27/22例,年龄44~77岁,平均(64.78±6.55)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X2检验,显示P>0.05。因此,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及主动功能训练、肢体按摩、Bobath疗法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PNF技术,具体方法:参考《实用PNF治疗》,明确患肢的起始角度,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抗阻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行伸展、外旋等动作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训练,向屈曲方向活动,当其达到理想的活动状态后,调整活动方向,向偏弱的方向进行抗阻训练,进行10次重复性训练,以增强拮抗肌的反转能力。患者患肢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力复原后,训练患肢肩部肌群,再训练患肢肘屈肌,然后由上至下,训练患肢其它肌肉(包括上肢肌、臂肌,等等)。而后对患肢进行拍打刺激,并牵拉患肢上的各个关节,再按对角线模式对患肌拮抗肌进行按摩,反复进行10次。每天进行一次PNF治疗,每周进行5次PNF治疗。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持续4周。在治疗开始前,使用Lindmark觉运动功能评定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手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简化)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4周后,再次使用Lindmark觉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简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手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在采集到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后,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提示数据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疗开始前,观察者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Lindmark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偏瘫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但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差于下肢功能。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仍残存原始的、粗大的协同运动模式,建议从拮抗肌群入手,改善肌肉痉挛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PNF技术是一种利用本体刺激、关节牵张及压缩、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的康复技术,PNF通过压缩、牵引、施加阻力等各种手法,对患侧肌肉施加外界刺激,从而刺激肌肉本体感觉,增强患侧肌肉力量,改善患侧肌肉的活动能力。由于人体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具有伴行的特点,因此,应用PNF疗法,可以增强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协调性,并且能够激活α、β运动神经元,从而增强关节活动性及肌肉肌力,减少关节挛缩、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以往有研究显示,应用PNF技术辅助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能够增强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其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也有研究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患者相比,应用PNF技术后,患者的手运动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观察组患者应用PNF技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Lindmark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应用PNF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因此,PNF技术值得推广。

參考文献:

[1] 李世科.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28.

[2] 黄竹青,石岩,闫文佼,等.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步行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9):3728-3732.

[3] 张世杰. PNF牵伸技术联合冲击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2):46-48.

[4] 乐琳, 李哲, 郭钢花,等.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观察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分析[J]. 中国康复, 2019, 34(12):4.

[5] 赖丽萍, 谭家航. 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13):2.

[6] 李世科.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2):1.

猜你喜欢
偏瘫脑卒中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
漫画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