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加热炉热平衡测试及节能分析

2021-02-24 08:49涂生安覃永国罗立飞唐佑维
工业炉 2021年6期
关键词:炉门钢坯加热炉

涂生安,覃永国,罗立飞,唐佑维

(柳州钢铁 中板厂,广西 柳州 545002)

柳钢中板厂现有三座加热炉,钢坯加热热耗1.25 GJ/t。近年,在同行对标中发现,加热炉热耗偏高,为全面了解加热炉的热工作状况,开展本次热平衡测试,以指导加热炉开展节能降耗攻关,提高经济效益。

1 加热炉主要性能参数

(1)用途:轧制前钢坯加热

(2)炉型:推钢式连续加热炉

(3)加热钢种: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等

(4)坯料规格:厚度220 mm,宽度900~1 830 mm;长度1 800~2 700 mm

(5)加热炉尺寸:有效长度29 670 mm,内宽6 750 mm

(6)炉子产能:110 t/h

(7)加热温度:1 100~1 200℃

(8)钢坯装炉温度:室温~600℃

(9)燃料种类:焦炉煤气

(10)烟气余热利用:烟道内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

(11)炉底管冷却方式:汽化冷却

2 热平衡测试及计算结果

进行热平衡测试,首先必须明确热平衡区域,选定热平衡中热量的表示方法;其次,根据划定区域明确热量收入项及支出项;最后,确定各项热量的合理计算及测试内容。

2.1 明确热平衡测试几个问题

对炉子(包括炉膛和换热器)进行热平衡,以单位时间为基准计算。其热量收入项包括燃料燃烧的化学热、钢坯带入的物理热及钢坯氧化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热量支出项包括加热钢坯带出的物理热、烟气带走的物理热、炉膛热损失、换热器热损失、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及助燃空气管路热损失等。

2.2 测试时期与时长

测试前做好沟通,选择在生产相对正常、生产品规相对单一的班次进行,连续测试8 h。

2.3 测试内容与测试频次

2.3.1 燃气参数

(1)煤气成分:每2h取样一次,测试期间检测4次;

(2)煤气耗量:测试期间煤气耗量。

2.3.2 钢坯参数

(1)钢坯入炉温度:每块测量;

(2)钢坯尺寸:每块钢坯的长、宽、厚。

2.3.3 加热温度参数

(1)加热炉温:记录加热炉各段炉温,30 min/次,钢种或炉温变化时提高频次;

(2)钢坯出炉温度:记录频率为20 min/次,不同钢种必须测量。

2.3.4 烟气参数

(1)排烟温度:记录炉尾烟道上方热电偶值,换热器前以及换热器出口烟气温度,30 min/次;

(2)烟气成分:在炉尾烟道上方,每2 h检测一次,每次30 min,测试期间检测4次。

2.3.5 助燃空气参数

(1)助燃空气预热后温度:每30 min记录一次;

(2)助燃空气管道表面温度:测试期间测量两次。

2.3.6 炉体散热

(1)炉体外表面温度:测试期间测量两次;

(2)炉体表面积:查图纸计算。

2.3.7 冷却热损失

(1)汽化冷却汽包压力:每30 min记录一次;

(2)软水耗量:测试期间软水耗量;

(3)炉梁冷却水:循环量,进水温度、回水温度。

2.3.8 氧化铁皮参数

在出炉钢坯上取氧化铁皮测量厚度,每1 h取样一次。

2.3.9 辐射及逸气热损失

(1)炉门开启时间:记录单次开启时间、小时开启次数;

(2)炉门开启面积:记录抬升高度;

(3)炉门内侧温度:按靠近炉门处的炉温计。

2.3.10 环境参数

测炉区气温及空气湿度:每小时测量一次。

2.4 测试仪器

主要测试设备包括气体分析仪、红外测温仪、热电偶、各式流量器、千分尺及压力表等。

2.5 热平衡测试计算结果

经正反热平衡计算[1-2],热支出比热收入少3.68 GJ,误差为2.47%,符合相差5%以内的要求,热平衡测试计算有效。测试加热炉的热平衡结果见表1。

表1 加热炉热平衡表

3 节能分析及措施

3.1 热收入项

从热收入项的构成来看,钢坯加热氧化烧损是要控制的,钢坯氧化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增加,只有钢坯带入的物理热。提高热送坯料装炉温度及比例,可大大提高该项热收入,从而降低煤气消耗。

缩短热送坯料在库时间,提高热送热装温度。测试期间生产碳板,平均装炉温度503℃,热装温度不高。从坯料接收到装炉,平均用时10 h 18 min,时间长,温降约110℃,热量损失大。生产组织受多因素影响,但应尽量缩短坯料在库时间,可行的情况下,执行好热坯,尤其是高温热坯的优先装炉。若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2~4 h,温降损失可减少90℃,降低煤气消耗约5%。

3.2 热支出项

热支出中,钢坯带出的热量占60.46%,其中部分为热装坯料本身带入的热量,其它为热损失项。损失较大的是烟气带走的物理热、炉门及孔洞逸气热损失以及加热炉冷却水带出的热量,其余热损失项相对较小。

3.2.1 钢坯加热物理热

(1)确保加热炉产能发挥,降低吨钢煤气耗。钢坯加热有效热效率为49.9%,燃料燃烧热量的50.1%未被钢坯吸收,即无效热。加热炉的正常运行,相应的热损失不可避免,而且大部分热损失量在单位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若产量低,有效热效率占比降低,无效热损失量比例升高,则煤气耗将升高。单位热耗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式中:b—单位热耗,kJ/t

Q0—加热炉空烧保温的热负荷,kJ/h

P—炉子生产率,t/h

K—常数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3

(2)降低钢坯加热温度可大幅降低钢坯带出的物理热。降低加热温度20℃,约可降低煤气消耗5%[3],但加热温度降低受轧机能力以及相关设备限制,因此,可在满足轧制节奏以及设备能力的情况下,联合轧钢工序开展降低炉温攻关。

(3)提高燃料燃烧热量有效利用,更多热量被钢坯吸收。目前这方面的技术推广较多,如在加热炉内壁表面喷涂涂料[4],提高炉内壁黑度,以提高导来辐射系数;类似还有在加热炉内壁安装“黑体”元件[5],提高黑度的同时,还增加换热面积,但因安装等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未能全面推广。

3.2.2 烟气余热回收

提高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该加热炉采用常规燃烧技术,空气单预热,炉尾烟气经一截烟道后,经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换热器前烟气温度584℃,助燃空气预热温度361℃,换热后烟气温度(即排烟温度)346℃。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59%,效率不高,经换热器预热空气,烟气带出的热量占13.55%,烟气余热较高。应利用改造机会,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6],助燃空气预热温度可达1 000℃,可降低煤气消耗10%~20%。

另外,从测试数据看,预热段炉尾烟气温度为752℃,经一小段烟道,达到换热器前的烟气温度只有584℃,温降大,说明进料端吸入了冷风,降低了进入换热器的烟气温度,从而降低了助燃空气预热温度。因加热炉为推钢式加热炉,炉尾炉门在生产状态需常开,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其高度,减少吸入冷风。

3.2.3 减少加热炉逸气热损失

做好加热炉密封,尽量减少逸气热量损失。炉门及孔洞逸气热损失达到7.32%,是第二大热损失项。该热损失主要为钢坯出炉、出料炉门打开或加热炉个别点存在密封不好造成。日常要避免炉门不必要打开,炉门打开和关闭要做好控制衔接,炉压控制在15~30 Pa较为合适,过低也会造成吸冷风。

3.2.4 减少加热炉冷却水带出的热量

加热炉水冷包括炉梁冷却以及炉底管汽化冷却系统,该部分热损失总和为6.78%。实际蒸汽外送公司发电,所以实际蒸汽余热得到了回收。日常管理,要做好炉梁以及炉底水管的保温包扎,以减少冷却水带出热量。

3.2.5 空燃比控制

燃料燃烧理论空燃比为4.05,实际空气消耗系数为1.25,炉尾烟气分析残氧量为4.52%。常规烧嘴燃烧的空气消耗系数一般应控制在1.05~1.25,不同燃烧器有区别,以完全燃烧为准。该状态下,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很小。

整体看,空气消耗系数偏高,空气量富余,烟气量增大,带走热损失增加。若把空气消耗系数控制在1.05~1.10,则可降低煤气耗约2%。降低多少,平衡点就在降低空燃比后,减少的排烟热损失大于煤气不完全燃烧导致的热损失增加。

3.3 节能措施

在确保加热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部分钢种的加热时间,提高生产节奏,提高加热炉产能利用率,同时,更好地实现轧线产能接近于连铸机产能,提高热送坯料装炉温度。

协调生产组织,尽量做好冷坯、热坯集中生产。

加强加热炉的节能操作控制。做好勤联系、勤观察、勤调整的“三勤操作”,结合实际,烟气含氧量控制在2%~3%,炉压控制在15~30 Pa;减少炉尾吸冷风,炉尾炉门下沿降至坯料上方30 mm;尽量减少炉门开启时间,确保每次炉门关闭到位。

联合轧钢工序开展降低煤气耗攻关,在满足加热质量、轧制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热送坯料的加热温度。

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加强加热炉维护管理。在加热炉内壁喷涂高温辐射涂料,实现节能3%;对加热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封堵冒火孔洞。

4 结论

(1)基于本次热平衡测试分析,结合当前实际,采取了相应节能措施,前后对比,吨钢煤气耗降低了8.6%,节能效果较好。

(2)加热炉的热平衡测试是确定加热炉各项热收入、热支出以及热效率等热工指标的有效手段,在加热炉管理中应重视应用。通过本次热平衡测试分析,找到了加热炉煤气耗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节能措施,对开展加热炉节能降耗攻关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炉门钢坯加热炉
低导热炉门在捣固焦炉上的应用
钢坯库行车作业的辅助驾驶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焦炉炉门砖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便携无火加热炉
解决加热炉炉门损坏问题
双蓄热式加热炉的技术改造
加热炉炉门提升系统优化改造
2012年9月钢坯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
2012年8月钢坯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