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化癖汤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VEGF、肝功能及AFP-L3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1-02-26 05:52石磊郝建梅杭嘉敏杨震
海南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白莲原发性肝功能

石磊,郝建梅,杭嘉敏,杨震

西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陕西 西安 710021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中医学上属于“肝积”、“黄疸”、“膨胀”等范畴[1-2]。对于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目前以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治疗为主,然而TACE术可造成正常肝实质损害而使肝硬化加剧,或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中药具有抗肿瘤、改善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作用[3],在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存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白莲化癖汤是杨震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自拟经验方,其疗效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4]。本研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通过观察、比较其肝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28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5];(2)KAP 评分≥60 分,预计生存期不少于3个月;(3)耐受TACE术治疗,对化疗药物无禁忌;(4)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良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者;(2)肿瘤转移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入院前有手术、放疗及化疗等肿瘤治疗史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中男性43 例,女性24 例;年龄47~71 岁,平均(61.29±7.26)岁;病程1~5 年,平均(2.23±0.46)年。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42±7.33)岁;病程1~5 年,平均(2.19±0.5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详细知情,并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TACE 术治疗:(1)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经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置入至肿瘤供血部位;(2)经导管局部灌注1 mg 5-氟尿嘧啶,40 mg 表阿霉素,顺铂20 mg,采用3~5 mL碘化油栓塞肝动脉;(3)封管固定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管,持续治疗5 d,1 次/月,连续治疗3 个月;(4)术后同时做好保肝、止吐、抑酸等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TACE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白莲化癖汤。组方:灵芝30 g、穿山甲8 g、黄芪30 g、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6 g、山萸肉10 g、阿胶10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半边莲15 g、山慈菇15 g、重楼10 g、茯苓15 g、鸡内金15 g、白矾1 g,青黛1 g。用水煎服至400 mL,分2 次温服,1 剂/d,以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提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等肝功能指标,并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广州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ALCY-ON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调查,统计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3个月后参照WHO实体瘤治疗客观效果判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至少能够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面积减少50%以上,至少维持4 周以上,且未出现新病灶;稳定(SD):病灶面积减少25%~50%,未见新病灶出现;恶化(PD):病灶面积增加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CR+PR+SD/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82.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 7,P=0.032 9<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ALB 和TB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ALT、AST、TB 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ALB 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TB(μmol/L)21.64±2.98a 25.06±3.13a 6.331 2 0.000 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7 61 ALT(U/L)62.23±13.76 62.18±13.81 0.020 5 0.983 7 AST(U/L)71.64±16.22 71.85±16.37 0.072 8 0.942 1 ALB(g/L)26.28±4.49 26.41±4.61 0.161 5 0.871 9 TB(μmol/L)32.03±5.13 31.94±5.19 0.098 6 0.921 6 ALT(U/L)41.56±8.23a 53.11±10.27a 7.049 8 0.000 1 AST(U/L)45.38±9.71a 54.76±11.56a 4.985 6 0.000 1 ALB(g/L)35.78±5.77a 31.21±5.06a 4.743 9 0.000 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和AFP-L3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EGF 和AFP-L3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EGF、AFP-L3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和AFP-L3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和AFP-L3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VEGF(ng/L) AFP-L3(ng/m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7 61治疗前164.56±23.23 161.09±22.56 0.855 7 0.393 8治疗3个月后90.33±13.86a 125.51±16.72a 13.002 3<0.05治疗前62.29±13.58 63.11±13.26 0.345 0 0.730 6治疗3个月后16.41±3.17a 23.09±4.03a 10.469 9<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的生存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2 年,观察组患者在6 个月、12 个月、18 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的生存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病情进展迅速、恶化程度高、容易转移、自然生存期较短等特点[6]。TACE 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案,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及栓塞直接输送到病灶,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发展,缩小病灶,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7]。然而TACE 术所用的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治疗的同时对正常肝功能有较大损害,引起的术后不良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和肝功能,从而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肝功能水平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

中医学根据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将其归为“肝积”、“黄疸”、“膨胀”的范畴,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湿热毒邪入侵导致肝喜条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形成癥积、痞块[8]。因此,扶正化瘀、解毒抗癌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则[9]。白莲化癖汤是杨震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自拟经验方,该方以灵芝、穿山甲为君药,灵芝具有大补元气之功,穿山甲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效[10]。以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山萸肉、阿胶为臣药,其中黄芪、当归可和血益气,桃仁、红花活血散瘀则可补穿山甲之不足,山萸肉、阿胶可补肾填精[11]。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山慈菇、重楼、茯苓、鸡内金、白矾为佐药,其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山慈菇、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茯苓、鸡内金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12-13],白矾可祛痰燥湿、杀虫解毒、止血止泻。青黛为使药引经药入肝,消解肝经淤毒。全方共奏可达到扶正化瘀、疏肝解郁、解毒抗癌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TACE 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的患者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未服白莲化癖汤的患者,TACE 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的患者在治疗3 个月后的ALT、AST、TB 水平明显低于同期未服用白莲化癖汤的患者,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未服用白莲化癖汤的患者。此外,TACE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也均明显高于未服用白莲化癖汤的患者。上述结果提示,TACE 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水平,使其短期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均得到显著提升。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其恶性程度的重要因素,VEGF作为由肿瘤分泌的重要促血管生长因子,其水平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14-15],是评价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AFP-L3 由肝癌细胞产生分泌的一种AFP异质体,是临床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也能够体现患者病情的进展和缓解程度[16]。本研究结果显示,TACE 术后加服白莲化癖汤的患者在治疗3 个月后的VEGF、AFP-L3 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未服用白莲化癖汤的患者。上述结果提示白莲化癖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

综上所述,TACE 术后服用白莲化癖汤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VEGF、AFP-L3水平,患者病情有所延缓,在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白莲原发性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池上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莲
参观白莲抽水蓄能电站赠吟友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