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影响观察

2021-02-26 06:16白园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面瘫耳穴艾灸

白园园

(新疆克拉玛依中心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0 引言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因为各种因素致使面神经损伤导致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1],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2]。周围性面瘫的常见临床表现是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3]。中医认为,体内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导致面瘫[4]。笔者为了研究中医护理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以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诊的26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护理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诊的26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划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再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其中,常规组13 例,男性7 例,女性6 例;年龄18~80 岁,平均(49.21±5.23)岁。实验组13 例,男性9 例,女性4 例;年龄20~79 岁,平均(49.29±5.29)岁。常规组与实验组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忽然发病;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符合上述两条及以上方可诊断[5]。

1.3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首先是面部的护理:注意对面部进行保暖,预防风寒导致的加重或恢复慢。第二步是眼部的护理:当患者出现眼睑闭合不全时,要避开强光刺激,外出时戴墨镜进行防护。第三步是口腔的护理:吃东西后要尽快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引起口腔感染。第四步是饮食的护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好消化的食物。第五步是心理护理:患者因为自身形象问题,多具有悲观、焦虑的心理,要多与患者沟通,使其打消不良心理。第六步是面神经的康复锻炼:指点患者做面部的功能练习,促进疾病的恢复。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①针灸,选穴主要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为主,再根据具体病情不同选用手少阳小肠经与足少阳胆经上的相应穴位,选穴主要包括阳白、丝竹空、迎香、地仓、颊车、风池、翳风、合谷、阳陵泉等[6]。常规消毒,针刺穴位,留针半小时,每天1 次,10 d 为1 个疗程。②艾灸护理,艾灸选取四白、印堂、地仓、颊车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5 min,半小时内避免外出。③穴位按摩,对印堂、鱼腰、阳白、太阳等穴位进行按摩,注意按摩的力度要轻柔、均匀。④拔罐,对额头、耳朵前等位置进行拔罐,避免烫伤。⑤耳穴压豆,将王不留行籽压在患者耳朵相应位置上,按时更换。

1.4 疗效评判

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 满意率+ 比较满意率。总有效率= 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若患者经过护理,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完全消失,则视为痊愈;若患者经过护理,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基本消失,则视为显效;若患者经过护理,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有所改善,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经过护理,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完全无变化或加重,则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若出现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后发现,实验组13 例患者,治愈率为7.69%,显效率为46.15%,有效率为38.46%,无效率为7.69%,护理总有效率为92.31%;常规组13 例患者,治愈率为0%,显效率为30.77%,有效率为38.46%,无效率为30.77%,护理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13 例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2.30%,满意率69.23%,比较满意率23.08%,不满意率7.69%;常规组13 例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69.23%,满意率38.46%,比较满意率30.77%,不满意率30.77%。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周围性面瘫因为影响了患者的五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要及时的治疗。为了增加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尝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中医认为,体内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导致面瘫。针灸具备调节内外脏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事实证明,针灸具备使局部缺血水肿消除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恢复。耳穴压豆具有调节神经平衡、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穴位按摩则具有放松肌肉、缓解血管紧张,从而促进气血调和的作用[7]。拔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吸收、疏通经络的作用。艾灸具有抵御病毒、促进微循环、活血通络、改善机体抵抗力的作用[8]。总的来说就是中医通过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方式,使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局部肌肉的恢复率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9-12]。在本文研究中,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进一步证明了中医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面瘫耳穴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